宋代院体小品画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56 浏览:8795

[摘 要] 在我国浩瀚壮阔的绘画史中,宋代绘画艺术以逼真的精致描绘、完善的技法体系和皇家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使其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名作,其中既有着如范宽《溪山行旅图》一样表现雄强浑厚、大气磅礴的百代标程之作,也有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般场面宏大、纷繁复杂的千年不朽之卷,作为宋代绘画艺术中特有奇葩——宋人小品画,也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内涵,在中国画艺术殿堂里占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和审美价值.

[关 键 词 ]绘画 院体小品画 画风 形制

一、皇家院体、怎么写作宫廷、画风严谨

继分乱的五代十国后,宋朝统一天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随之而来的必是文化艺术的发展.统治者重视、扶持,原南唐、西蜀、中原地区的画家纷纷聚集到京城汴梁,使得宋代的画院发展日益完善健全,人才辈出.特别是北宋末期,酷爱艺术、有着极高艺术天赋和素养的宋徽宗赵佶大力推动,使得宋皇家画院发展达到历史的高峰.

宋皇家画院招考和培养画师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规定,所采取的是“画学”建制的“三舍法”.即初入学为外舍生,不限名额;经考试合格为内舍生,名额二百人;再经考试合格为上舍生,名额一百人,上舍生学优者,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由主判官及直讲保明,经中书考察后,取旨封官成为皇家画师.而“画学”考试内容分为经义和画义两大类.经义,“诸补试外舍上流,各试本经义二道(或《论语》、《孟子》),杂流各诵小经三道及三十字以上,或读律三板”,具体的评定由太学负责;画义,“次日本学量试画,间略设色”,具体的评定由画学负责.在“画学”的考核中,大体以绘画为内容.但在标准方面,不仅要看应试者的绘画实力,更要看应试者的文化、经义知识.这种倾向,受到“画者,文之极也”思想影响.“画学”考试多取古人的诗句为考题,不仅考察了应试者的绘画水平,同时还考察了应试者的文学修养和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考试、学习、封官成为皇家画院御用画师.皇家画师地位很高,有的画家还享有优厚的待遇,如太宗时画家吕拙因奉诏给玉清昭应宫绘制《郁罗萧台样》被授翰林待诏职位、西蜀黄居寀在亡国后入职宋画院也被授翰林待诏职位,且都得到当时皇帝“赐紫、佩鱼”的优待和荣耀.

绘画史为区别于民间画家和民间流派,把这些皇家画院中的画家称为院体画家,他们的绘画称为院体派.院体画家是皇家御用,主要职责是:鉴定赏藏前代书画名迹;培养皇家画院学生、指导皇族子弟研习书画;从事专供皇家玩赏、宫廷装饰的绘画任务.因此,院体画画风严谨,画家多是根据皇家需要来绘制,可以说从绘画审美、题材、技法等方面都严格按“圣旨”一丝不苟进行创作.

二、小中见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宋人小品画多是怎么写作宫廷生活所用,除艺术观赏性,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我们现在所见的宋人小品画多是绘制在绢本上,一般是做成扇面、窗纱、灯芯片来装饰美化宫廷生活,因此宋代院体小品尺寸都不大.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苑掇英》六十六期宋代山水册页专辑所收录七十五幅小品,其中竖最低15.7厘米、竖最高29.7厘米,横最短16.5厘米、横最长53.8厘米,平均竖24.3厘米、横25.3厘米;故宫博物院一级品文物宋代院体小品六十八幅,其中竖最低16.6厘米、竖最高28.6厘米,横最短18.3厘米、横最长31.6厘米,平均竖24.7厘米、横24.3厘米;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名画精选》第一、二卷收录二十六幅宋代院体小品,其中竖最低17.1厘米、竖最高52.0厘米,横最短21.3厘米、横最长50.5厘米,平均竖26.2厘米、横28厘米.宋人小品画可以说都在盈尺之间,尺幅上无法与同时期的《溪山行旅图》、《早春图》等宏篇巨制相比,但有其自身的独特审美性和现实意义,小中见大是浓缩的精华.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画院画家张茂作品《双鸳鸯图》,选取水景局部,一丛芦苇蓼草探入画面,枝叶稀疏,叶留残雪,一对鸳鸯破水而行,游向苇丛;一只鹡鸰轻栖于苇杆,与俯冲而下的另一只遥相呼应;画面中、上部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广阔水域的浩渺烟波,在构图上颇得小景见大之妙.

中国画在注重笔墨技巧外,更重艺术家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如南宋画院的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其绘画风格被世人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如果对社会历史和绘画史没有深入了解,是不可能体会到马远和夏圭两人“边角”画风格形成原因的.北宋灭亡后,许多画院画家随皇室一道迁都江南,国破家亡、山河不全的悲痛留在了他们心中,同时原来山水画院体风格技法是和北方山川的自然风貌相吻合的,到了江南后画家们立刻产生艺术上的“水土不服”,他们发现用原来所掌握的风格技法,来描绘江南土石丛树的自然风貌很不协调,而因地因时地转变画风,一改全景式创作,突出对近景的描绘,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暗喻南宋江山的“残山剩水”.《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扁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表现出无限的孤独.小小的一幅画道出了国仇家恨,并提醒观者,在看画时不可停留在对作品表面的简单了解和观注.

同时宋代院体小品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从画片形状可分成:正方形、长方形、团扇形、蒲扇形四类;从绘画题材可分成:山水(包含:车船、楼阁等)、花鸟(包含:走兽、虫鱼等)、人物三类;从表现技法可分成:金碧、重彩、淡彩、水墨四类;从绘画内容可分成: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生活场景三类.

三、崇尚法度、重视生活、描绘写实

宋人尚法,同时院体小品画是应皇家需要而绘,且画面张幅小,无法藏拙必苦心经营,遵循法度,每幅作品都是反复推敲细致描绘,画风注重写实.如画院画家毛松的《猿图》,画中一只猿猴,曲膝抱臂,造型生动准确,在褐色的底色上,用十分精细的丝毛技法将猿猴身上的绒毛按身体骨骼肌肉的走势一根根画出,分毫毕现,用金泥所绘绒毛相互交织,表现出绒毛的光泽,又以细腻的笔致表现其面部的皱纹、嘴势、眼神以及颇有戏剧性的爪足,极其逼真地将这只金毛浓淡有致、赤面红耳的猿猴画了出来. 深处宫廷的画家们,其绘画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十分重视生活的.如画院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就是一幅人物生活场景画,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地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同时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经常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是很难真实准确地表现这个场景和人物的.

两宋画风脱胎于晋唐的写实风气,宋·邓椿《画继》中有两段记载,可看出写实风格在两宋所受的推崇.1、宋画院招考画师标准.北宋翰林图画院应召考试者源源不断,但是有很多人不合要求,因为当时所崇尚的标准“专以形似”, 不合法度之人不免放逸.2、宋徽宗赏画的一则故事.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唯独对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十分赞赏.他说月季花四时朝暮叶皆不同,此画为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实为鲜见难得.与之相类,沈括《梦溪笔谈》论中午的牡丹“其花披哆而色燥”,猫眼狭长如线.而早晨的牡丹带露“房敛而色泽”,猫眼圆睁.这些都十分明确地指出写实画风是当时受推崇的风格.我们现在看到的宋人小品画都是十分写实逼真的,如画院画家林椿所绘《葡萄草虫图》,一藤葡萄硕果累累,盈尺画幅中蜻蜓、螳螂、蝈蝈、蝽象等昆虫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特别是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在色彩上,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风格写实而又不乏诗意.


四、结论

小品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在研究和欣赏宋人小品画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尺度和日常观念中的指标来衡量,不能把小品画单纯看作是小幅画.艺术价值不取决于大小、长短、多少这些表面的量性标准,因为小品画是画家对客观自然长期体悟后的一种内在诗意升华,“小中见大”即小品中有大意境、大气势、大精神,这才是小品画真正的审美价值和魅力所在,当然也是画家个人笔墨技巧和文化修养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