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正诗歌艺术个性探微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34 浏览:154729

【摘 要】郭祥正作为北宋中期的著名诗人,其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并著有《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在当时的文坛影响重大,著名的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为“太白后身”.然而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这样一位北宋重要的诗人被后世文坛埋没数百年,对其诗歌创作特色及其成因研究甚少,本文试图从多元化的角度,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其诗歌创作的相关因素,从而促进和引起人们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进一步认识与关注.

【关 键 词 】郭祥正;诗歌;艺术特色;李白;陶渊明

一、引言

郭祥正,北宋中期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当涂)人,生于景佑二年(1035),卒于政和三年(1113),字功甫(父),号谢公山人、漳南浪士、醉吟先生及净空居士.郭祥正少有诗名,著有《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北宋熙宁中举进士,官至汀州通判,其仕途生涯极为坎坷,官虽不高,却屡遭谄媚与贬谪.皇佑元年(1049),授予星子主簿,不久之后便辞去官职,而归居于宣城的昭亭.熙宁二年(1072),又任职武岗县令,因参与梅山峒蛮事件,次年又被罢官.熙宁八年(1075),在李承之的引荐之下,担任桐城令,两年之后,任满到期,以殿中丞致仕,后归隐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到元丰初年间,其又奔赴汀州通判,至元丰五年(1082)摄漳州.时至元佑四年(1089),郭祥正此时已经五十五岁,随之上书请老,最终归隐于当涂的青山,后卒于政和三年(1113).


由此可见,郭祥正一生仕途起伏坎坷,经历颇多.之所以如此,和其恃才孤傲的性情不无关系,同时也与其自身所受到的环境与其自身的价值观有一定的联系.然而,不论其仕途如何,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却是有目共睹,得到了时人及后人的称赞.

二、郭祥正诗歌艺术特色

郭祥正诗歌的创作在北宋中后期颇具特色,其在诗歌创作上主要受到受到两位诗人的影响较大,使其诗歌呈现出一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双重的艺术特色.首先要提及的是李白,其次则是陶渊明.众所周知,郭祥正在诗歌的审美取向上极力地追随李白,讲求诗歌意象的宏大,语言的豪壮,想象的奇特等.在“崇韩扬李”的诗坛之中,郭祥正对李白诗歌的推崇与学习领悟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与同辈相比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与其交游甚密的梅尧臣,就赞誉他为“太白后身”,认为其诗歌的创作颇具“李白遗风”.王安石称赞其诗歌“豪迈精绝”,胡仔也夸赞郭祥正诗歌“造语豪壮”,明代的蔡正孙的也在其作品《诗林广记》中,评价郭祥正诗歌:“功甫诗如此数绝真得太白体,宜为诸老所称赏也”等.

1.“豪迈精绝与幽静纯美”的浪漫主义风

北宋中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出于继承与创新的阶段.在此期间,主要是对唐代大家的学习与继承,在诗坛中出现了一种“崇韩扬李”的风气,其中以欧、梅为代表.然而,此阶段对唐人诗风的学习又不同于宋初的西昆体、白体、晚唐体,已不再满足于对唐诗“形似”的追求,而注重于更深一层次“神似”的追求.郭祥正可谓是此时期对“李诗”艺术追求和继承较为成功的诗人,取得了较高的诗歌艺术造诣,梅尧臣就称其为“太白之后身”.由此可见,其在诗歌创作上不仅在“形似”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在“神似”上也达到了较深的程度.

仔细品味,不难发现郭祥正对李白诗风的学习和继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形似”的角度对李白诗歌进行学习和继承,积极效仿和引用李白的诗句与内容.二是从“神似”角度,注重诗歌意象的塑造,追求阔达豪迈诗歌气势,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韵.

在“形似”的追求上,我们可以从其《青山集》中发现:郭祥正的诗句大量引用李白诗歌内容和意象,进而效仿与改写.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风吹银河落人间,天送醇醪倾北斗,群仙吹箫龙凤吼.”(《松门阻风雪望庐山有怀李白》),很明显是引用了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然而,诗人对李诗的引用,将瀑布比作银河,再加上一些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其诗歌在对李诗“形似”上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同时也塑造了一种宏阔的意象,增强诗歌的气势,增加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又如“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春日独酌其一》) 从此诗中的“桃花不解饮”一句,我们也可以看出其诗歌句所化用的正是李白“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下独酌》)中的诗句,传达出了“春日独酌”略有矛盾和感伤的诗歌信息,与此同时,该诗中更加突出的是桃花“迎风低昂”、“向我情亲”的意象,诗人也正是检测借“桃花的迎风低昂”来侧面反映自己的仕途经历,人格品性与内心的矛盾;此外,“向我如情亲”一句,则是郭祥正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的情态赋予了人格化,将桃花的神态传神的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仔细品味,该诗句也是源于李白的诗歌,即学习和套用了“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对酒》)这一篇诗歌的情韵;再如接下的“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也和李白诗歌中的“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相似.“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亦与李白诗歌《春日独酌》中的“长醉歌芳菲”相似,清新自然地将“珍惜美好春光”的思想感情传达出来.虽然在诗歌的创新上有所欠缺,但是从此诗的整体艺术效果和意蕴上来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体现出了其诗歌对李诗“神似”追求所达到的境界,使得诗歌充盈着“李诗”式的浪漫主义情韵.

此外,郭诗在意象的选取上,善于援引李白诗歌中阔达和豪迈的自然意象,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豪迈精绝”的不凡气势.例如对鲸、鸾凤、龙、银河、北斗等,“烟老松自作孤凤吟, 骇浪时翻三井水.”(《舒州使宅天柱阁呈朱光禄》);在郭祥正的1400余首诗歌中,据统计“鲸”的意象就出现了41次,“龙”的意象达到37次.例如“龙角犀尖一夜长,为怜刚节不须香.他时截作鲸鳌钓,岂止浓阴覆女墙.”、“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只思北苑春芽熟, 安得骑鲸逐俊游.”这些庞然大物以及神话意象的引用,无疑增添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内在豪迈纵横的气势. 另一方面,在诗歌的意象选取上,郭诗还充分地引用了传统诗歌中的一些意象,使得诗歌即呈现出一种“幽静纯美”的艺术特色,又不乏内在“豪放不羁“的气势.如梅、竹、松、草、雪、菊、莲等.郭诗在利用此类传统意象中,看似俗套,但是却远远超越传统意象的本身,其常常将这些意象同其自身的“坚直孤傲”性格结合起来,或托物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或寄托自身洁身的思想品格;或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舒的内心情;或表现自由不羁的性情等,例如:不作笙箫用,开花待凤凰.阴阴一轩里,谁识阮生狂.(《修竹轩》)在神话传说中,诗人援引神话中“凤凰”,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诗人又引用历史人物“阮籍”,来暗含自身豪放不羁,自由洒脱的性情.又如:夜寂松风度,魂清客枕寒.琴声传不尽,诗句写应难.骤雨倾瑶砌,真珠落玉盘.隐居如可访,吾欲跨翔鸾.(《松风》)诗歌中描写出了客居异乡的夜晚,卧听松声,寒枕难眠,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情,最后一句也点明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写地清新自然,一气呵成,同时也使用了神话中“鸾凤”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奇妙的想象力,虚实相生,明净秀美,情韵深厚.

2.主观朴素与平淡自然的现实主义风

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主要与其自身“耿直孤傲”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以说,这种性格对其仕途的生涯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毕生官位卑微与此不无关系.但是,在另一方面却造就了其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色,以及强烈的“主观性”色彩.在其诗歌中常常抒发一种“还才不遇,壮志难舒”情怀,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例如“沈吟涧底松,不及尧阶草.不经君王顾,枉被风霜老.弱羽恋一枝,敢思浴天池.闻君有余力,何惜一嘘吹.(下转第218页)

(上接第216页)青云与黄壤,回首隔追随.”(《留别陈元舆待制用李白赠友人韵》)在该诗中,通过“不经君王顾,枉被风霜老”一句,表达出了诗人远官朝野之外,才智难以得到君王的欣赏和重用,只能伴随风霜渐渐老却与埋没,一个“枉”点明了诗人遗憾与复杂的内心.同时在此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的才华的认同,以及强烈的主观色彩及自信.

郭祥正诗歌的“主观性”色彩还表现在“我、吾、余”等第一人称词的使用.检测若细心品味,我们也可以看出此种写法也是对李白诗歌的效仿.读李白诗歌,我们都知道其在诗歌抒情达意方面,往往利用第一人称进行书写,直抒胸臆,如似疾风暴雨,骤然起落,又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整篇诗歌的情感直接从内心中喷涌而出.郭祥正诗歌中也注意到李白式的抒情特色,在诗歌的创作上常常利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例如“我爱陶渊明,隐不群异学”;“我止愁复愁,君行乐其乐”;“吾方慕陶潜,行歌眷南山”;“山气日夕佳,吾庐未尝关”;“暂当陪我醉,余事不足言”;“我初佐星子,老守如素仇”等,诸如此类,以第一人称书写的诗歌在其《青山集》中不乏其在.这样第一人称的运用使得其诗歌不仅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追溯内心体验和取向,同时也使得诗歌平易近人,亲切自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感.

3.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山水田园风

晋陶渊明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为后世的士大夫阶层构筑了一个“田园巢”,给官场失意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纯净、安宁、祥和的精神家园,“桃花源”作为一种特殊符号在士大夫的思想深处已扎根,固定下来.郭祥正也不例外,在其诗歌创作上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即“归隐田园”,在其《青山集》中描写田园生活,诉说归隐倾向的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此类诗歌创作上主要追溯的是陶渊明,他也曾直白地讲到“我爱陶渊明,隐不群异学”.此外在《青山集》中,将近有30处出现“归去来”、“归来”和“武陵桃园”等,可见其对陶诗深切的认同感.在“归隐田园”诗歌的创作上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具有陶诗平淡自然的特色,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与学习李白诗一样,郭祥正对陶渊明诗歌也从“形”与“神”两个方面来学习和创作的.或套用陶诗的格式和内容,来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发自身的内心感悟与倾向.或提取陶诗的思想内涵,进而结合自身实际,达到“神似”的艺术效果.

例如他的诗歌《和陈掾效陶斋》:闲斋即吾庐,欣欣同所慕.潜鱼不群游,栖鸟不返顾.无意亦无我,何思复何虑.遂超羲皇上,日夕自休裕.百年能几何,不知岁云暮.终当随白云,悠悠此山去.通篇套用的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中的语词,全篇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诗中描写了湖中的“鱼儿”悠然自在的独自畅游水中,“鸟儿”可以随意飞翔,无需返顾,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安静祥和,自由无拘无束的归隐图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陶潜那种“超越尘俗、悠然自得、恬淡闲适、无意无我”人生境界的向往.可以说,整篇诗歌将陶诗中的意象和词汇运用的恰到好处,自然天成,既具陶诗之“形”,兼备陶诗之“神”.

又如他的《将归行》一篇,是在诗人突遭“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的仕途变故之后,所做的急就篇,也是诗人与仕途诀别的绝言书.该篇实际上套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内容,进而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发人生感悟与情感.然而却与陶诗又有所区别,通篇感情充沛气势雄健,想象力丰富而奇特,尤其在其结尾处,“跨青牛”、“驱白鹿”等神仙意象的运用,将虚与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得整篇诗歌既充满了陶渊明诗个的现实主义特色,又兼具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情调,达到了即学陶诗,又独立于陶诗之外艺术境界.

三、结语

总之,郭祥正是北宋时期较为成功的诗人,其在诗歌创作上不是单纯而地模仿李白与陶渊明,他在注重“形似”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李诗和陶诗内在“神似”的领悟与把握,从而使诗歌在创作上显得游刃有余,浑然天成,自然清新,不仅具有陶诗的现实主义特色,而且还兼具了李白式的浪漫主义风格.

【参考文献】

[1](宋)郭祥正著,孔凡礼点校.郭祥正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5:151-306.

[2]曹亭栋.宋百家诗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彭乘.墨客挥犀[M].北京:中华书局,2002:398.

[4](宋)普济.五灯会元(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脱脱.宋史志:第15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7:3721.

[6]查洪德.元代诗学性情论[J].文学评论,2007(2):172.

[7]陶渊明.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