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定义可能性的一点

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59 浏览:104630

【摘 要 】艺术是什么,是艺术哲学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潮流的涌现对传统的艺术及艺术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对艺术的定义问题,成为20世纪艺术哲学或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围绕着这一问题形成的各种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便成为20世纪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 键 词 】艺术,艺术定义,可能性

在艺术的发展史上,无论对艺术的定义多么复杂而有争议,艺术总是一如既往地向前发展着.但到了20世纪,随着先锋派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潮流的涌现,以及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兴起,传统的艺术及其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关于艺术的定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对传统艺术理论、现代艺术潮流及艺术能否定义的理论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进而思考“艺术是什么”.

一、传统艺术理论和现代艺术潮流的涌现

艺术即摹仿.柏拉图认为,不论绘画、诗和悲喜剧,都是“对影像的摹仿”,“和真理隔着两层”,因此从理念的高度否定了绘画、诗歌等艺术的真实性.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真实性.他认为一切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文学、绘画、雕塑,所描述的是事物可能或应该有的样子.

遵循着这一摹仿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这一时期的艺术多以人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宗教、历史和人物肖像等为题材.合乎理性的摹仿和精湛的技艺,使艺术形象逼真地再现,能给人一定的教益,从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自康德哲学出现后,摹仿理论渐渐失去了其理论基础.康德认为艺术首先应该是主体调动先验想象力的一种活动,强调艺术的重心在于主体的创作而不是对自然的摹仿.此后,黑格尔明确地定义了艺术,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就是用丰富的感性形式反映深刻理念内容的作品.

与此时的理念相对应,18、19世纪的艺术除了继承以往的题材,还出现了风景画,如透纳的《暴风雪》,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弗里德里希《海边的卡普秦修士》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交相呼应,这一时期的艺术在题材、认知等方面,承继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怎么写作着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体系.

然而,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艺术潮流突破了传统艺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义和派别,例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派、波普艺术,以及非绘画性抽象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音乐方面还有如作曲家约翰凯奇在1952年谱写的一个曲子,标题叫作《4分33秒》,即钢琴家从合上琴盖到重新打开它这个持续4分33秒间隔当中的所有声音.

不同主义和派别的艺术家随心所欲地创作,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日用品、普通生活的声音也作为创作的题材,用各种离奇古怪的方式挑战着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这些大胆创新和实践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甚至在视觉及精神上都冲击着传统艺术及沉浸于其中的人们,彻底颠覆了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传统艺术理论.于是“艺术是什么”这个关于艺术的定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不可忽视.

二、现代艺术的定义问题

阿瑟丹托认为艺术的本质只限于一些特定的人群,他在《普通物品的转化》一书中,提出某物成为艺术品的条件:“一个条件是一个对象应当是关于某物的,另一个条件是它表达了它的意义.”①他认为这些条件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艺术作品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丹托以两块外观相同的帆布为例,一块是标明“无题”的艺术作品,另一块是没有标题的普通物品.丹托强调“无题”意味着存在一个标题,而标题反映的是作品的相关性,“无题”代表作品指称的并非某个事物,而没有标题则表示不“关于”任何事物.艺术作品和普通物品的区分就好像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和工业生产线上的日用品盒子一样,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得思考它是关于什么的,它表达了什么意义.


乔治迪基认为丹托试图根据相关性来界定艺术的做法,是从外显特征中寻找“艺术作品”内涵意义的传统方法的一个例子.迪基倾向于用制度性理论来定义艺术,他说:“制度性理论阐述了艺术作品在其中被创造出来并发挥作用的文化结构”,并在《艺术圈》中作为定义给出五个命题用作对这一结构的概述,即:1)艺术家是有理解地参与制作艺术作品的人,2)艺术品是创造出来展现给艺术界公众的人工制品,3)公众是这样一类人,其成员在某种程度上准备着去理解展现给他们的对象,4)艺术界是所有艺术界系统的整体,5)艺术界系统是一个框架结构,以便艺术家能把艺术作品展现给艺术界公众.②迪基对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界及其系统等与艺术相关的方面作出了范围之内的界定,以此作为艺术的定义,并没有深入艺术的本质特征,更多的是描述了一种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界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对艺术家、艺术品、公众、艺术界及其系统等与艺术相关的方面作出了范围之内的界定,以此作为艺术的定义,并没有深入艺术的本质特征,更多的是描述了一种与艺术相关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迪基的这一制度性定义和丹托一样,都在强调一种如主体与客体、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权力介入之类的外在因素,还是没办法囊括进所有艺术品而将非艺术品排除在外,没有切中艺术的本质.不同于丹托和迪基的定义,列文森从历史的角度来定义艺术品,即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式看待以前的艺术品,那么就以同样的方式来确定现在的东西是否为艺术品.这就引起了一个疑问:以前的艺术品是怎样被确定的呢按照列文森的理论,艺术品得以之前的之前这样追本穷源的方法来进行确认,那么原初的艺术品是怎样被称作艺术品的呢,艺术似乎要从考古学、文化学或人类学的视角来进行身份的确定,这样以来,完美的艺术定义并没有实现.

玛西亚缪尔德伊顿在《艺术与审美》一文中说:“如果我们要把艺术作品从其他有意图地、技巧性地制造出来的事物中区分开来,那么审美的这个必要条件就必定也是艺术的必要条件.因而,我对艺术的定义如下:‘X是一个艺术作品,当且仅当X是一个人工制品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看待:某个通晓某种文化的人被引向对X的审美属性的直接关注.’”③他对艺术的定义包含一个对人工性的关键指称,同时他仿照康德所举的顽皮的少年模仿夜莺歌唱的例子,反向检测设了晚宴上,某人正沉醉于著名笛手克里斯蒂娜美妙的音乐,突然被告知这声音其实是夜莺发出的,伊顿其实是说,被认为是艺术品的事物和某一个仿造品一模一样,但在二者没有同时出现之前,欣赏者被告知后者是艺术品,当骗局被揭穿后,人们会感到失望,甚至会有被人故意作弄后的气愤.这样就提出了一个和布里洛盒子一样难以解决的问题:艺术品与无可分辨的卓绝的模仿品之间应该怎样区分

可见,艺术的种种定义都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那么艺术是否就没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如果找不到艺术的完美定义,那么艺术的不可定义理论似乎就成立了.

莫里斯韦兹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的家族相似分析中得到启示,他在1956年发表的《理论在美学中的作用》一文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认为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将一个东西归之为艺术作品,没有必然的本质特性,而是如维特根斯坦所阐释的游戏的“家族相似”:一些游戏在某些方面和其他游戏相似,仅仅因为有复杂的交叉重叠的相似关系.由此推论,被称作艺术作品的东西之间只有相似性,没有任何共同的本质特征,因此对艺术的定义是不可能的.

三、艺术定义的难度及必要性

不同于传统艺术理论,20世纪出现的各种艺术理论从具体的艺术事实出发,着力解决实际艺术问题,如克罗齐提出的“艺术即直觉”与20世纪前期的表现主义艺术创作紧密联系,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定义主要是从19世纪末期以法国画家塞尚、高更、凡高等为代表的后期印象派绘画而来,苏珊朗格发展了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杜威从实证主义出发,提出“艺术即经验”.20世纪有关艺术的理论如同各种主义和派别一样众多,几乎现代的后现代的艺术风格都可以找到与己相应的理论依据.美学家对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是在考察了各持一家之言的定义之后,我们发现如同“美是难的”,给艺术下一个完美的定义同样很难.

艺术毕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艺术,随时怎么发表展而发展,无论传统还是现代,艺术家总在寻求着对世界、对宇宙、对人自身更丰富更精到的表达方式,探索着人类最大可能的自由与智慧.然而,工业化和机械复制使得艺术的独创性消失了,到处都是复制品,现代艺术抛弃了传统的经验,在挖掘和发挥着潜在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消解了艺术类型和界限,如综合、拼贴、蒙太奇、现成品艺术.所以,在当下,对艺术进行重新界定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以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评论家所规范的艺术为标准,那么,似乎可以说,现当代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精神冲击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我们很快便会发现,以过去的艺术为标准来对现有艺术划定界限,是不可取的,因为时代不同,艺术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现当代艺术尽管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却从不同角度使人们更加清醒地思考艺术和人自身.如杜桑展出的小便器,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激发人们思考艺术并非高高在上,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艺术品,波洛克对色彩和线条等抽象元素的不断重复以至加深,说明艺术并非只是毕恭毕敬地描摹和活灵活现,几何形状的组合和不断加深的色彩可以表达人的情绪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行为艺术的出现,会促使人们思考不只颜料、画笔是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人体也可以作为物质材料,蒙克的《呐喊》不如传统肖像画那样安详、神秘或生动传神,但它用弯曲的线条表现了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孤独、不安与扭曲的痛苦.

定义艺术离不开对艺术本质的探索,综观历史地发展着的艺术,不难发现,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性劳动,并与时代紧密相关,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离不开形象、线条、色彩、声音等载体,艺术所表达的意义在于人类的情感和精神层面.无论传统还是现当代,艺术都以其特定的方式展示着人类自身的创造性,给人带来独特而强烈的审美感受.

注释:

①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3.

②乔治迪基.定义艺术:内涵和外延. 美学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8.

③玛西亚缪尔德伊顿.艺术与审美.美学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