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化妆艺术的趋势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89 浏览:44288

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在发展变化,这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继承不忘发展,标新以达立异.戏曲化妆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

化妆,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的释义,为:“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塑造戏剧人物外部形象的手段之一.根据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等,使用化妆材料,塑造不同形像.话剧、电影等的人物化妆,大都要求接近生活.

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化妆,则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艺术上的夸张、美化,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化妆方式,如净角大都勾画脸谱等.毽就将戏曲化妆艺术的主要美学特点概括得十分准确、十分完整了.

当然,定义只是定义,要想弄清戏曲化妆艺术具体特点并掌握其艺术规律,还需要我们在总结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作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想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以抛砖引玉.

中国戏曲的化妆艺术,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可谓百花千姿,千人万面.然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前辈的艺术家们去粗取精,去浅存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化妆方式.其一是脸谱,这已成为净行(花脸)和丑行(花脸)两大行当的化妆谱式,其不同颜色与不同图案,均有不同内涵.如黑色代表正直(张飞)、红色代表忠勇(关羽)、白色代表奸诈(曹操)等:又如包拯黑脸上又在客头画月牙图案,代表其清如明月.再如丑行的“豆腐块脸”,代表其粗俗平庸.其二是髯口,即胡须,不同人物戴不同的髯口,在颜色上,以黑、黪(灰)、白代表不同年龄,在疏密上,又以满、五绺、三绺等代表不同人物,此外还有一字、.-字、一戳、等于涛、丑三、四喜、五嘴、八字等等髯口,学问很大,不加详述.其三是发式,不同的发式代表不同的人物,如旦行的大头、抓髻,小生的甩发,娃娃生的孩儿发等,也各有严格要求,一点也马虎不得.规范并不等于一成不变,相反,它是在遵守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这一点,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尤为突出.如曹操,在传统戏曲中,一般是白脸抹,画白脸,奸扮,而在新编历史剧《蔡文姬》中,则以老生应工,戴“黑三”,俊扮,这种化妆方法,便是不以人物年龄为主要标准,而以人物性格为主要标准,诸葛亮老练持重当然要化妆为老生,周瑜少年气盛也自然要化妆为小生.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戏曲化妆的创新,以表现人物性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进入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戏曲及其化妆艺术也必然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点,无论是化妆思想、化妆理念上,还是化妆手段、化妆技法上,都要求具有新时代领先水平与全方位跨越.比如,在化妆内容上,要反映当今社会生活、社会风尚、审美趋势、审美取向,美容术、整容术等等新科学、新技术,肯定会进入戏曲化妆领域,“相”、“靓女相”、“帅哥相”等等新潮面孔,也肯定会进入戏曲化妆领域,由“另类”变成新族.比如,在化妆技法上,要适应新时代多姿多彩的特点,由以往单一的绘画化妆法而拓展为绘画化妆法、塑型化妆法、整型化妆法、毛发化妆法四种技法并用的大格局,比如,在化妆材料上,也将由原来为数少、质量低的油彩等材料,发展为各种新型化妆材料广浮使用,既安全方便,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戏曲化妆的传统技法的继承主要指古装戏,但应以现代技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主:戏曲化妆的现代技法的张扬主要指现代戏,而现代戏化妆的线法不仅要趋向现代审美趋势,还要追随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求日新月异.

责任编辑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