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听琴图》的艺术魅力探微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76 浏览:107524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赵佶《听琴图》的艺术魅力进行探究,重在探究《听琴图》与宋徽宗赵佶之间的密切联系,着重联系宋徽宗赵佶的社会地位和人生观,对这幅《听琴图》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于人物以及细致的茉莉花、奇石的摹画方面进行分析点评,以此了解宋徽宗赵佶的美学观.

关 键 词 :赵佶 宋徽宗 《听琴图》 蔡京 祥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18岁继位大统,为宋徽宗.宋徽宗在历史上是一个名声昭著的昏庸君主,在政治上毫无能力和魄力,但是这位皇帝却是罕见的艺术器材.中国古代的君主基本上都是统辖着一批宫廷的文艺人才,而且中国的封建君主基本上都有着一定的艺术天赋,比如写得一手好字,或者是熟读某些诗词曲赋等.但是宋徽宗则不同,宋徽宗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宫廷画师的领导者,更是非常优秀的画师,他的艺术禀赋远远超出了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并且他还直接指导这些宫廷画家进行绘画创作.

本文从宋徽宗赵佶传世的名作《听琴图》出发,对赵佶在这幅图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以及绘画上的独特艺术美感进行分析,进而对这位帝王家的艺术天才的艺术世界进行解读.

一、《听琴图》的艺术魅力概述

《听琴图》这幅宋朝名作,宋徽宗赵佶的传世作品,现在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幅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古画,画面的保存情况至今还依然完好,而且画面上依然有部分地方有着金光闪闪的效果.

这幅《听琴图》画面的主体是四个人,其中在这幅画的北面有一个人正在低着头抚弄着古琴,而前方有两位身着绿色官袍以及红色官袍的官员正在相对而坐,而有一名身着玄黑色衣袍的童子侍立在身着绿色官袍者的右边.除了这四个人物之外,这幅《听琴图》的下方还绘有一块独特的奇石,这块独特的奇石之上放有一个可以插上折枝下来的花卉之铜鬲.画面的主人公,也就是弹奏古琴者的右侧放置有一个香案,香案上的香薰炉正冒着袅袅的氤氲,而弹奏古琴者的身后有着一棵高耸苍劲的松树,在这棵松树之,有藤蔓类的植物负势竞上,缠绕在松树的主干之上,在松树旁边还有一些翠绿可人的竹子.在这幅《听琴图》的上方,有宋徽宗时代的首辅大臣蔡京的题诗.从这些题字上面看,蔡京的书法稍显老中带劲,而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稍微有点肥壮,由此判断此画成画的时间应该是在宋徽宗执政的晚期,大概是宣和年间的绘画作品.

在著名的书法绘画作品著作《石渠宝笈三编》,把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称之为一个卷,因为这一幅《听琴图》原先是直条幅的推篷装,两个边端处又有黄绢隔着水,之后又有白宋纸.在前端的隔水之上,有画作之作者宋徽宗赵佶手写瘦金书“听琴图”三个大字的标题,以及一前一后的印玺,加上清梁清标的各种的印章.曾有传闻说过,《听琴图》这幅绘画作品曾经是赏赐给某个清代的王爷,但是在清代的光绪末年又再次流入了宫廷,却已经改装成为卷轴了.

这幅《听琴图》历来还是存在着很多疑问和争议的.因为从这幅画的各种条件上看,这幅《听琴图》必然是北宋徽宗时代的绘画作品,但是是否为宋徽宗赵佶所创作则一直都有疑问.不过画面之上的宋徽宗“一大”的签名花押,加上亲笔题写的“听琴图”,以及首辅大臣蔡京的题诗,这些都证明这幅绘画作品无论是否是宋朝画院的作品,还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这幅作品都受到了当时北宋朝宋徽宗赵佶的重视.因而,透过《听琴图》这个窗口,能够更好地了解宋徽宗赵佶以及当时的绘画艺术审美情趣.

二、《听琴图》中的宋徽宗赵佶人物塑造

《听琴图》当中有四个人物,自然有主次之分,而居于这幅《听琴图》北部的一位古松下抚琴的人物,自然就是这幅作品的主人公.不过,历来这幅画最耐人寻味的一个谜团,就是这位古松下抚琴,并且神情自若的人物,这位抚琴人是不是宋徽宗赵佶,这个观点应该是从清代就一直有所争议.曾经在嘉庆己亥年的春天,入宫奉诏修撰《石渠宝笈三编》的胡敬,曾经就在个人的作品《西清札记》当中对宋徽宗赵佶的画像有所讨论.因为嘉庆皇帝当时就已经决定,要把宫中南熏殿所的历代帝王圣贤之画像,全部都纳入到《石渠宝笈三编》当中.当时的胡敬就接触到了宋徽宗赵佶流传到清代的三幅画像.两幅是立轴的像,一幅是《宋代帝王像册》当中所收录的徽宗半身像.

胡敬认为宋徽宗赵佶和《听琴图》当中的古松下抚琴者有着非常接近的相貌,因此,落下了同一个人的判断.宋徽宗有着较为圆润的脸庞以及比较圆润的鼻头,有种贵族公子的气息,这对当时的古人来说,是具备一定的特征性的.

而我们再看看《听琴图》当中的古松下的焚香抚琴者,相貌上也是脸庞圆润,而且鼻头也充实,有着一种高洁在上的气质,可以说和宋徽宗赵佶不谋而合.而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抚琴的人,蓄有几绺细长的胡须,这一点倒是和现存的宋徽宗赵佶画像有所不同.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宋徽宗赵佶的这一幅《听琴图》,主要是因为创作于宣和年间,也就是宋徽宗一朝的晚年,宋徽宗赵佶的相貌略显年长,也是很正常的.

而画中那位抚琴自若的主人公,身着道袍,并且带着一个小冠,这和宋徽宗赵佶的生活兴趣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宋徽宗赵佶一直都崇拜道教,并且自己也多有爱好,因此身着道袍也是符合了宋徽宗赵佶的生活旨趣.加上《听琴图》当中两位身着官袍的官员,一位身着红色官袍,一位身着绿色官袍,这很可能是以少数象征着全部,而能够让官员们都细心聆听,应该也只有宋徽宗赵佶抚琴才有这般待遇.

三、《听琴图》当中所描绘的深意

这一幅《听琴图》从实质上看,有着一些富含深意的内容,和同一个时期,另一幅北宋画院的绘画作品《祥龙石图》相比较,可以看得出《听琴图》当中的那一块“奇石”是有着汹涌翻腾的气势,并且有着一种苍虬之龙飞出一般的祥瑞征兆.奇石之上有一个铜鬲,这个铜鬲里面放置着一个折枝的花卉,根据观察,一般认为是白色的茉莉花.从《听琴图》当中,身着红袍的官员,手中拿着一把团扇,以及后面竹树如此茂盛翠绿的画面,可以看得出当时的画面,所描绘的季节背景应该是夏季.此外,根据另一位学者邓椿的《画继》中所说,茉莉花是宋徽宗赵佶在宫廷苑囿之中,珍藏的远方特别产物之一,和其他的奇珍异宝,以及嶙峋怪石,包括珍禽异兽等,都被视为天下太平之贡品,作为“诸福之物”来奉祀,并且纳入到院画当中. 因此,在《听琴图》当中,我们看到被宋徽宗赵佶列为八种奇花之一的茉莉花,以及奇石的出现,应该说抚琴者,也就是君临天下的宋徽宗赵佶,他有这样的权力去拥有以及支配这些物品,而这些祥瑞之物都传达着一种宋徽宗赵佶克承大统,成为一代君主的信息.所以宋徽宗赵佶在处理这些祥瑞之物的描画之时,显得更为细心.宋徽宗赵佶必然无法容忍祥瑞的嶙峋异石,以及美丽的奇花茉莉花在摹画的过程中扭曲了,进而宋徽宗会更加细致地去摹画这些奇珍异宝.

这就需要用画笔的画师,有着更为细致的耐心以及高超的摹画技巧.这就是宋徽宗赵佶在当时的宫廷画院里很强调的一种写实的风气.宋徽宗赵佶要求一切的摹画都是需要形似,也就是注重对细节的表现,注重对实物的摹画,侧重于突显被摹画的事物的“实物感”.

在流传下来的《画继》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关的印证.宋徽宗赵佶谈过,在摹画月季花的时候,要注意月季花在不同的朝暮和四时之间的形态.而另一方面,则是指出摹画孔雀在登高的时候,不能够认为孔雀是先抬起右脚,而应该是先抬起左脚.

作为严格要求画院画师的宋徽宗赵佶,自然对自己的画作格外的细致和耐心.在《听琴图》当中,整个画面里面只有极为简单的植物和人物,而对于茉莉花则描绘得十分细致,折枝的茉莉花剪口相当清晰,而且折射的效果恰到好处.而《听琴图》的背景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处理,这也使得这幅《听琴图》里面物质和单一的着色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祥瑞的茉莉花以及嶙峋的石头,就非常明显地被衬托出来.

由此,我们看得出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宋徽宗赵佶,有着艺术上的耐心和毅力,他擅长对祥瑞之物的表现,并且对于极为细小的事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耐心,从这里来看,不仅仅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艺术技法,更多还要宣扬自己天下第一的政治地位,这在政治上失败的宋徽宗世界里面,成为了一种更为深层次的精神寄托.

四、《听琴图》当中君臣共赏的结构艺术呈现

我们对《听琴图》最能注意到的,还有蔡京的题诗.蔡京作为宫内的首辅大臣,题了一首七言绝句:“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这幅《听琴图》里面君臣之间一同欢乐,共同欣赏古琴的乐曲,其乐融融,相当和谐的氛围.这首七言绝句,主要是以典故,歌颂宋徽宗赵佶的高雅情操和琴艺的高超.所谓的“灶下桐”,主要是指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因为是从灶下抢救得来的好木材,所以略有烧焦的痕迹,也是爱好风雅的一种象征.而“无弦琴”指的是东晋的陶渊明,在喝醉酒的时候,以抚弄无弦琴为乐,表现了陶渊明一种超脱世外、不与俗同的音乐感触,不因为没有乐器而无法奏乐,但凡心中有乐曲,自然任何时候都会抚出美妙的音乐.这里也正是在歌颂着宋徽宗赵佶的音乐艺术的高超.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能解读出一种君臣等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那位形似宋徽宗赵佶的抚琴者,掌握着弹奏歌曲的权力,而两位身着官袍的官员,只是被动地听着歌曲,不具备弹奏乐曲的权力,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支配权,只有被感化和接受的权利而已.所以,联系《听琴图》的听琴二字,我们能够解读出宋徽宗赵佶内心那种希望自身至高无上,对臣民们进行琴音的影响,让老百姓受到琴音的感染和变化,听命于至高无上的王权.

宋徽宗赵佶虽然也有这种皇权的思想影响,但是在这幅图当中,也不失为一种文人雅趣的体现.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君臣之间的听琴赏曲,本身就有一种文人的结朋交友的文化意味在其中.

因此,《听琴图》当中,宋徽宗赵佶在其中抚琴作乐,而大臣们共同欣赏这首乐曲的美妙,这种文人之间的共同欣赏,恰恰呈现了北宋时代的文化鼎盛之象.众人对文学、艺术都有着自己的感触和见解,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以及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演绎.宋徽宗赵佶其实内心也有一种文人的情怀,这也是当时宋徽宗所处的一个时代局限所导致.宋徽宗虽然渴望和臣子们共同品赏音乐,可是北宋国内以及国外的矛盾也日渐尖锐.这种抚琴作乐,其实并不是心境自然的抒发,更多地带有一种窘迫之中的精神宣泄.

宋徽宗赵佶在《听琴图》的布局之中,表现出自己非常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自己的北宋国家皇帝的身份,和臣子之间,始终有着高下立分的一种区别.但是另一方面的宋徽宗赵佶,又有着一种无比孤独的感触,因为宋徽宗赵佶内心的文人追求,也促使宋徽宗赵佶希望能够和三五好友,一同品赏绘画音乐,这一点,也正是《听琴图》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孤清的境界.

五、《听琴图》中的帝王之像到帝王之音

《听琴图》当中,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角色.从宋徽宗赵佶日后的这些批评当中,不难看出,作为一名君皇,他自然没有大的气魄和政治上的远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细心追求完美的艺术家.这也就导致了宋徽宗赵佶,在创作这一幅《听琴图》之时,其实带着更不为人知的复杂心态.

而其实这幅《听琴图》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这位艺术君主的心理解读.或许,宋徽宗赵佶是否内心毫无家国,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他细腻的笔触,以及对意境的追求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世界观的君主.他的世界里,或许没有过多的政治谋略和能力,但是他给世人留下的艺术财富,以及千百年来回荡人们耳边的古琴乐,却始终让人深受吸引,这应该就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