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艺术400年后的现状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78 浏览:155435

当歌剧以流行文化形式出现,说它肤浅也好,违背传统也好,至少它易于被接受,就不会孤独终老.

2007年2月份前后,在美国纽约著名的Glimmerglass歌剧院,同是讲述俄耳浦斯神话的4部不同歌剧陆续上演;3月,俄罗斯、英国、卢森堡、西班牙等国的歌剧院举办展览、公开彩排等活动,并且专门为儿童开办研讨会和提供旅游指南,以培养新一代的歌剧爱好者;法国的里尔歌剧院甚至在当地咖啡馆和小餐馆推出了卡拉OK版本的歌剧曲目.

听上去像是天山童姥的版本,一夜间,歌剧就以青春活力派的面貌出现,练的却是谁都不能理解透彻的高深武功.

1607年,意大利北部的曼图亚市上演了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而歌剧则在今年迎来400岁的诞辰.欧洲各大歌剧院的经理和导演们会聚巴黎,分享一种忧伤情绪:21世纪的歌剧应该是什么样的

擅长把高雅艺术大众化的美国媒体称,如果歌剧不想变成一门“博物馆艺术”,那么首先必须谋求剧目上的更新.2007年1月13日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歌剧《秦始皇》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不仅当季9场演出的戏票销售一空,首演从头到尾也座无虚席,连站票都场场售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已将该剧作为其保留剧目,并将原定于2009年或2010年重演该剧的计划提前.此外,包括英国皇家歌剧院和米兰歌剧院在内的世界多家主流歌剧院都在预订《秦始皇》演出.主创人员感叹,华人对该剧有极大热情与期盼是可以想象的,而美国主流社会的热情则完全超出想象.

美国歌剧市场现状是,虽然定期会有新的歌剧曲目推出,但是大多数歌剧爱好者仍然会选择观看莫扎特、威尔第和普契尼等大师的作品.因为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去剧院看歌剧是一种社交的形式,甚至类似于每周的教堂礼拜,成为一种惯性继而麻木.而另一方面,虽然欧美的歌剧院都能从政府以及私人捐助者那里获取补助津贴,但是由于歌剧演出的成本较高,高额票价仍然吓跑了不少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并且形成了“只有精英人士才去看歌剧”的印象.

从本质来说,歌剧受很大先天上的限制,属于一种定点定时的娱乐,所以无法像电影、电视、网络那样对大众产生深刻影响力,但是它并没有因此死亡,或者被封存进博物馆里,而是依然时不时出现,震撼一下大众的视听.目前,反旋律的现代歌剧,相对通俗的、在露天大型运动场演出的歌剧,三大男高音以及像Pink Floyd这样带歌剧风格的摇滚乐队,与其说是对传统歌剧表演构成了挑战,不如说是一种发展和延续,至少可以让她经常露一下脸,并且抓住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歌剧的魅力在于“满足人类所有的表演”,要喜要悲,想哭想笑,都来源于这种“凡人无法抵挡的现场表演”.虽然无法等同于光波或数码的媒体介质,但与新媒体的结合并非不可能.

一个绝佳的例子来自俄罗斯当红歌手Vitas,他在网络上流传最广的视频段子就是2000年在克里姆林宫表演的那首《歌剧2》,唱的是“改良版”流行歌剧,伴奏和舞台表演都遵照传统歌剧的模式.撇开横跨5个八度的音域不算,在“播客”还闻所未闻的阶段,他在那段不算清晰的视频里抛两个媚眼,就已经“颠倒众生”,众网友皆五体投地,称其“如受到诅咒一般诱人”.当Vitas2007年举行中国巡演的消息传出后,他的中国歌迷网页立刻发出“如果去看Vitas现场演出”的英雄帖,留言数量惊人,显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去现场“受诅咒”.Vitas具备中世纪“阉人歌手”重现的神采,可见这股“复古潮流”搔到了寻求新鲜刺激的现代人的痒处.

或许将来还可以看到“虚拟歌剧”、“角色扮演歌剧”、“互动歌剧”等等歌剧类型,当歌剧以一种流行形式出现,说它肤浅也好,违背传统也好,至少它易于接受,不会孤独终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