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堃的艺术情缘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25 浏览:130240

谢文望先生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但缘于他对书画艺术的痴迷,因此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对书画艺术追求的主题始终是一条明灭可见的草蛇灰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热衷经济宣传,作为省电视台的记者无论去哪儿采访,都极受当地政府和企业欢迎.然而我的印象里,谢文望的电视镜头却似乎热衷于聚焦国内外的书画艺术家,摄制了上百部电视专题片.其中包括江西画坛的名贤宿耆黄秋园、杨石朗、彭友善、梁邦楚、陶博吾以及当今领军翘楚漆伯麟、杨金星等.同时,他也得以转益多师,获得宝贵的艺术滋养,并且成为杨石朗先生的入室弟子.

谢文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情与正义.热情可嘉,正义更难.1995年夏天,我怀着一丝不舍之情辞别了曾工作15年之久的南昌画院.正当我感喟“人走茶凉”之际,却突然接到谢文望的电视专访请求,令我在悲凉之余获得意外的惊喜,也成为我行将结束江西三十年生活之时的一次安慰.按常理,对于一位已调往外地的画家,省电视台完全没有理会的必要,但谢文望出于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硬是亲自扛着摄像机爬上了我家的五楼.一见面他就说:“我对阮老师的人品和画品十分仰慕,早想为阮老师拍摄专题片.近日,在杨石朗先生那里听说你即将调走,如再迟疑,必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一部由谢文望编导的阮诚艺术专题片《情至深处人孤独》就此诞生了.后来这部专题片又被配上英语解说,选送电视台国际频道多次播映.我人虽离开了江西,但荧屏却让我倍感温暖.同时也为我的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媒体支持.


谢文望给我的另一印象是: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眼光.这也是他日后自学成才,并跻身江西画坛名家行列之根本所在.文人画是中国画发展的最高境界,古人常说:“功夫在画外.”这画外功,我认为便是文化素养.试看古往今来,凡画坛精英,又有哪一位不是诗文书画全才呢?所谓“无文之艺”,实际上是对艺术家的贬称.说白了,就是画匠.当然,画匠成为“大师”者,屡见不鲜,但大多未必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谢文望的成功,我认为正是得益于他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广博的画学修养.他创作发表过十几万字的小说、散文、电视文学剧本以及数十篇美术评论文章.在艺术实践中,他重视文人画尚意传统,强调笔墨的写意性和抒情性,表达神意造化,聊写胸中逸气.正因为如此,才使他能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正可谓,“眼高才能手高”,天才往往就此而生.

我不能说谢文望就是天才.他曾从师杨石朗先生,在杨老画室受其言传身教,历经苦心修炼,方逐步领略杨氏山水之笔墨精髓.我看谢文望的山水画,蕴涵着浓郁的书卷气,这是他含文包质的精神体现,是一般以技乎上者所难以企及的.他的山水画每每构图奇绝,险中求稳,皴擦点染,酣畅淋漓,收放自如,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青绿山水,不失海派名家贺天健、吴湖帆艺术之风范,笔墨浑厚而色泽典雅,因此而颇受识者喜爱.

如今谢文望的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展览并获奖,他的艺术传略载入了《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电视名人录》等辞书及中国美术馆网.他的作品为许多部门、画廊、拍卖机构以及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国家地区的藏家所拍卖与.

与谢文望交往,常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我每来南昌必然与其相会,谈书论画,即兴挥毫,已成忘年之交.雅集互动,常常给我无限乐趣,远远超越了我在大学讲台上的独角戏.

“昔日采访他人,今日他人追访”.尽管谢文望在当今江西画坛声名显赫,如日中天,但他仍然谦虚谨慎,秉承师旨,为探求书画艺术之真谛而一往情深.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