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艺术展览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70 浏览:67716

野雪,1962年生于陕北吴堡县.个人展览:1990―2004年间在国内外数次举办个人画展及多次联合展览,其作品知名度响喻海内外!其中1999年于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亚太艺术大奖赛》中获优秀奖,治华盛顿大学二十世纪艺术贡献奖金奖提名!其作品被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瑞士、德国、法国、美国、香港、台湾、日本、奥地利、中国大陆等私人.


艺术品的价值并不能完全用来体现.一件艺术品从艺术家的手中诞生以后,其体现的根本取向在于欣赏.对艺术品的欣赏远重于对艺术品的.在艺术家、艺术品和欣赏者之间,只有对艺术相通的价值取向,才是三者互为共通的语言.

野雪先生究于艺术品和者以及艺术家的独到见解,一直以来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别样风范.像别人评价他的作品特例独行一样,抽象派画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总是会建议或者发现更多的抽象的问题.在有过自己办展、参加无数次展览的经历后,野雪先生对我所提到的艺术展览话题并不感冒.“虽然我自己也在办艺术展,可是我最近一次在国内参加艺术类的展会还是2004年早些时候在广州的事了.”

对于中国的艺术展览来说,野雪先生习惯的把他们分为三类,即:费力赚钱的展会、供人欣赏交流的展览、费力赚不到钱的展会或者展览.

这里提到的第一种展会即是由一些经济公司所承办、在一些非艺术类场馆所举办的艺术品的会展.在场馆基本未达到专业艺术展览标准的情况下,展位的布置也基本达不到专业的艺术类展会的标准.基本延续了其他种类展会的全部作风,把艺术家划归到一个3×3的小格子里像一个摊贩一样的向过往的专业、非专业观众推销自己的作品.也许他们当中很多人还不能称为艺术家、很多作品是否称得上艺术品也值得商榷,可是这种行为无疑是阻碍了艺术类展会在中国的发展的.

第二类“供人欣赏交流的展览”则是由一些经纪人公司运作,在一些美术馆、艺术馆来向公众展出某位或者某些艺术家的作品.观众欣赏后觉得自己很喜欢、希望的,经过交易来在艺术家、艺术品以及自己之间得到三方的精神满足.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自己的作品被人高价写走不是最开心的,觉得最幸福的是写自己作品的人还要真的懂、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这类展览是标准的艺术类展览的模式.但一般意义上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而最后一类则是综合了前两类展会基本上所有的缺点,除了得到一个“没人欣赏自己的作品”或者“没人购写自己的作品”等等的结果以外,基本上是一无所有.这也是国内艺术类展会的悲哀之一.

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艺术展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文化,国内的艺术展依然被经济利益所制约,并没有走向艺术展览化.野雪先生特别强调“我并不否认艺术家也需要吃饭,可是艺术品是不需要吃饭的.被艺术家赋予另一种生命后,它们需要的是被欣赏或者被懂得自己的人.”而在欣赏这些被赋予了别样生命的艺术品时,一些专业的、非专业的观众需要从哪几方面去理解作品,就要看自己以及周边的艺术文化氛围了.

“至少在中国我很少见到哪个艺术馆里,一个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在一起聆听讲解员讲解某件艺术品的画面.”野雪先生并不觉得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相反,他自己也在不遗余力的在业余时间去给一些孩子上课、去义务讲解.“这是需要一种氛围的熏陶.”

最近一直在创作系列作品“城市”的野雪还在联合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共同策划一个艺术类的展会.在向着自己下一个目标迈进的野雪,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依然会发现中国的艺术展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在发展中求生存也将是中国的艺术类展会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