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58 浏览:15287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交流、互动的纽带,是开启学生创新闸门的按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课堂提问艺术,“问”出学生的兴趣,“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新,“问”出学生的能力,“问”出课堂教学的高效.笔者紧跟时代革新步伐,初步摸索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路径:

一、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一个问题不难,关键看所提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如果盲目的提问,那么往往会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既使学生感到疑惑,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科学、合理、适时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精心备课,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巧妙设计出课堂提问的问题,并对学生回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作相应的评估.其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力争做到提问丰富多彩,提问内容典型主次分明,提问语言精练含蓄,提问指向有的放矢,提问质量稳步提高.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关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时,一般先演示“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制取的Fe(OH)2沉淀”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观察,但是他们往往发现的是灰绿色沉淀,慢慢变成红褐色沉淀,很难看到白色沉淀,即使把装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直接插入盛有FeSO4溶液的内,其效果还是不佳.我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把实验内容设计成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NaOH溶液和FeSO4溶液原来的颜色怎样?为什么在实验中一定要反常规操作,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当NaOH溶液挤入FeSO4溶液的瞬间会产生什么颜色的沉淀?怎样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检测如让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适当延长时间,那应采取怎样的实验改进措施?从中你初步感知了氢氧化亚铁的性质是什么?在如此的具有针对性的提问过程中,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能按照Fe(OH)2不稳定的性质,把Fe(OH)2制取过程设计成若干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观察、思考: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以隔绝与氧气、水的接触;白磷保存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那同样可以在FeSO4溶液上加一层密度比水小与水不相容的有机层,从而有效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才能较长时间的存在.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是有针对性的,才能使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切实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二、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彻底扭转了师生之间的主仆地位,学生成为课堂学生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发挥好主导作用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结合三维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执教“盐类的水解”一节时,当学生观察了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后进行泡沫灭火的演示性实验后,都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探究,力求感悟为什么会有泡沫喷出的原因.针对如此的学情,我就由浅入深的提出如下四个问题:①硫酸铝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②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会受到影响?③碳酸氢钠又属于哪一种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④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什么?如此层层递进的启发性提问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其所以然.

三、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虽是传统的提问方法,但是今天我启发式提问富有新的涵义,我们通过合理的启发式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勇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课堂上的提问是否有效,关键是能否启发诱导,留给学生创新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譬如:我在执教“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时,就如此提问学生:“医务人员在做心电图时,为什么在患者相应的身体部位上涂擦氯化钠溶液不是酒精呢?”学生立即投入到了热烈的讨论之中,有些学生回答:“酒精挥发比较快.”有些学生说:“氯化钠溶液消毒效果好.”针对学生类似盲目性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医务人员在做心电图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病人身体上绑的仪器起什么作用?”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逐步明白了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电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氯化钠溶液具有电解质的性质,所以医务人员在给病人做心电图必须要用氯化钠溶液进行涂擦.当然,检测如我们不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而直接“一语道破天机”,往往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很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提问要有实用性

所谓课堂提问的实用性,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状况,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思维探究价值.否则,失去了提问的实用价值,问题过于简单会使学生觉得贫乏无味,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让学生一筹莫展,甚至导致创新思维的“卡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基本掌握硫化氢的性质的前提下,教师检测如提问:“硫化氢和氯气是否有毒,它们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显然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检测如提问:“请你列举学过的有毒气体,并说说如何使其毒性消失?”这个问题难度过高,学生根本不能解决的.可见,教师在提问时务必把握好“度.”诸如以上的问题可以作如下挑战性设计:“氯气和硫化氢都有毒,如果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后,那它的毒性就会自然消失,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学生面对如此的提问,他们只要回顾、复习氯气的性质,并且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我们只有提出类似问题,才能使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才能使课堂提问的实用性大大提高.

学生智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而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其模式千变万化的.我们只有认真实践,反复总结,大胆探索,才能构建课堂高效提问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