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艺术的通俗性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82 浏览:91643

茂腔是山东胶东半岛兴起的地方戏之一,其曲调质朴、自然、柔怨,唱腔委婉、悠扬,变化起伏较大;其念白和唱腔多用地方语言,使人听起来亲切.其主要特色具有大众化和通俗性,融生活化于其中,再现了民间的普通生活,并通过戏剧矛盾折射出普遍的社会现象,富有现实性和教育性,显示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地方艺术魅力.

通俗性是茂腔艺术的突出特点,其突出表现在茂腔的产生和发展,茂腔的题材、情节和语言,以及茂腔的演唱等方面.茂腔戏产生于农村,戏中主要情节以夫妻之间、母女之间、父子之间等,以爱情忠贞、嫌贫爱富、悲欢离合等为主线,展开的思想主题也是与封建礼教、道德和人性的毁灭等腐朽观念作抗争.唱词道白具有十分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气息,是典型的“土”“俗”文化的审美产物.

一、茂腔的产生与发展中的通俗性

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茂腔源于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据说是因民间艺人肘悬小鼓拍击节奏演唱而得名.茂腔出生在民间,成长在农村.当地民谣唱道“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在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可见人们对茂腔的痴迷程度,所以当地群众有称茂腔为“栓老婆撅子戏”.由于来自于乡村,源于底层民众,其通俗性与茂腔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茂腔剧目题材与情节及语言的通俗性

通俗性是茂腔艺术的突出特点,其突出表现在戏曲的题材、情节和语言上,主要情节以夫妻之间、母女之间、父子之间等,以爱情忠贞、嫌贫爱富、悲欢离合等为主线,展开的思想主题也是与封建礼教、道德和人性的毁灭等腐朽观念作抗争.唱词道白具有十分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气息,是典型的“土”“俗”文化的审美产物.

三、茂腔剧目选材的通俗性

茂腔题材的通俗性集中体现在戏剧矛盾双方的普通性和大众化上.茂腔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以表现男女爱情、家庭的题材为主,或歌颂敢于冲破封建枷锁、大胆流露真挚情感的青年男女,或反映劳动人民的善良愿望和斗争意志,如《罗衫记》《金簪记》《小姑贤》《桃花女》《赵五娘》《墙头记》《小五台》等,反应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颇受农村人,特别是妇女的喜爱.有童谣云:“肘鼓子戏,娘们儿的事,姑娘喜欢听,老婆摸上蜜.”


四、茂腔剧目情节的通俗性

茂腔不仅具有剧目选材的通俗性,而且具有情节结构的通俗性.由于茂腔是乡土文化的产物,剧情大多反映的是农业文明社会的思想和社会公德体系,其传统剧目多以普通家庭为背景,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上或民间一些底层人物的酸甜苦辣或悲欢离合,以及喜怒哀乐或生离死别.情节通俗“寓教于俗”、以俗见奇,并显示出丰富深刻的文化或艺术内涵.

五、茂腔语言的通俗性

语言是地方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戏的唱腔、唱词、道白都与原生地或流行地的地域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剧种从声腔到语言都充满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茂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大量使用了胶东地区的方言.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收录的一段茂腔唱词:小他大大落了座,咱们骗上腿来拉长谈.自从你在衙门里闯,不管俺娘们吃和穿,东屋里婶婶蒸饽饽,西屋里婶婶蒸米面.

其中,“小他大大、骗上腿来、俺娘们、蒸饽饽都是胶东地区的地方俗语,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语言题材上,茂腔的通俗性也表现得淋漓极致,通俗易懂、丰富的民间语言使听众听来格外亲切.如《黑牡丹》中的唱段:“女婿上门是大事,好吃的东西我已准备全.我烙好了油饼煮好了蛋,小豆腐焖在锅里面.萝卜丁韭花香,芥末疙瘩皮拌上芝麻盐.”整个唱段通过几个简洁的地方食品名,就将一家人准备女婿上门的忙碌场景以及老百姓注重家庭和睦的情感刻画得栩栩如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完全体现了当地民间的风俗习惯.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当然会使当地的广大群众乐于接受和传唱,充分体现了茂腔语言上的通俗性特点.

六、茂腔演唱的通俗性

茂腔作为一种地方戏曲,能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和传唱,其演唱的通俗性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茂腔的唱腔和念白皆使用方言口语,其所有角色,演唱均不用检测嗓(旦角打冒除外),全部用本嗓演唱,当地群众称之为“满嗓”或“满口吞”,修饰较少,听起来十分亲切.同时演唱多采用说唱结合的方法,有时亦说亦唱、唱念交融,使演唱富有生活情趣.演唱方法简单,易学易唱,广大群众乐于接受.

茂腔戏虽属通俗之列,但其俗而不凡,俗能见奇.它是在普通人、普通事和普通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了唱词道白口语化,演示人物的大众化,表演内容的生活化,同时茂腔戏的唱腔简约、质朴、自然、通俗,易如上口;在选材立意、提炼戏剧矛盾以及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构架上,充分表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使意境和意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能产生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其独特的韵味必将始终保持着民族文化的风格,并深深地扎根于茂腔戏艺术的沃土中,不断在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得到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