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艺术美学思想述评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87 浏览:142567

姜夔(约1155~约1221年)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江西鄱阳人,是宋代著名的诗词作者和艺术理论家.作为一个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并提出“四维诗美学”“四妙诗美学”和“诗歌辞意论”等诗歌美学思想.在词的创作方面,他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重视的是,在其理论著作中包含丰富的艺术美学思想,其中对书法艺术,姜夔发表了许多看法,有的涉及书法艺术的核心问题,有的涉及书法艺术的技术性问题.

一、书法艺术法则的根本依据

关于书法艺术法则,姜夔指出,其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耶,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证也.矧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面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或者专喜方正,极意欧、颜;,或者惟务匀圆,专师虞、永:或谓体须稍扁,则自然平正,此又有徐会稽之病;或云欲其萧散,则自不尘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风,岂足以尽书法之美哉(《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真书》)

以上三种观点,其中两种观点他不同意:一种是以整齐一律为美的艺术法则,一种是以任性而发为美的艺术法则.他所同意的是“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的艺术法则.怎样算是‘各尽字之真态”呢也就是他所说的“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而书法艺术创作者应该依据文字之天然本真之形态,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当斜则斜,当正则正,当疏则疏,当密则密.这样就做到了“各尽字之真态”.他认为做到了“各尽字之真态”,就“足以尽书法之美”.而相对于这种境界,欧、颜之方正,虞、永之匀圆,徐会稽之扁平,王子敬之萧散,都不“足以尽书法之美”.

他的这种说法,虽算是一家之说,但却属偏颇浅薄之说.说其浅薄,是因为依据文字形体的天然姿态来书写,只是对书法艺术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仅达到这一要求的东西距书法艺术美的境界还远得很.说其偏颇,是因为完全排斥艺术家的个性创造,是什么艺术美也出不来的.

其实上述观点并未表达出他的真实思想.他真正的艺术向往是魏晋潇洒飘逸的书法艺术风格.魏晋时代正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崇尚自我的时代,也是各类艺术最富于个性风格的时代.其书法艺术绝不“应规入矩”,当然也绝不会遵守姜夔所谓“各尽字之真态”的外在规定.也就是说,没有个性风格淋漓尽致的发挥,绝对不会有魏晋书法艺术“潇洒飘逸”的风采.

应该说,真正的书法艺术法则当是基于“各尽字之真态”而个性风格淋漓尽致地发挥的艺术法则.

二、笔墨之艺术法则

就书法艺术而言,墨色和笔力,各有其艺术功效.姜夔对此有些论说:凡作楷,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取运动,劲则刚而有力,圆则妍美.予尝评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之则缓来,舍之则急往,世俗谓之“揭箭”:好刀按之则曲,舍之则劲直如初,世俗谓之“回性”:笔锋亦欲如此,若一引之后,已曲不复挺之,又安能如人意邪故长而不劲,不如弗长;劲而不圆,不如弗劲.纸、笔、墨,皆书法之助也.(《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用墨》)

墨色有浓淡燥润之分,浓淡燥润各有所用.运用得宜,则各有其美.一篇之中,浓淡燥润相杂相成,则美感更为丰富.书法用笔则要求笔锋长劲而圆,写出字来,笔划才会既有力度,又有韧性,形体圆润而又强力内敛.这样的字才会有美感.姜夔所论虽谈不上深刻独到,却也切合一般道理.至于笔划的运用,他另有论述:

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用笔》)

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如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时参出之,斯为妙矣.(《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方圆》)

上引言论中,姜夔对笔的肥瘦藏露,各有分说,认为笔的四种形态,用得适宜则各有美感,否则各显弊病.对用笔的方圆曲直,他也各有分说.说草书贵圆忌方,真书贵方忌圆.同时又要求“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以使方者有含蓄之美感,圆者有力度之美感.这些说法对书法艺术的发展都颇有启示意义.

三、向背、位置、疏密之艺术法则

对于书法艺术中文字的朝向和背向之相互关系,他说:“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向背》)

对于书法艺术中复合字各部分位置的经营,他说;“检测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等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为善.”(《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位置》


对于书法艺术中文字笔划疏密的安排,他说:“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如‘隹’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佩文斋书画谱》卷7《缅密》)

要求安排文字笔划的向背时,须左右相应,高下相倾,“设施各有情理”.要求安排偏旁位置时,须“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要求经营笔划之疏密时,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这些要求都是合乎形式美规律的.所遗憾的是对于个性风格美论述的缺如.

四、书法艺术美的八条要求

书法艺术作品达到哪些要求,才可谓之佳作姜夔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佩文斋书画谱》卷7《续书谱、风神》)

从上引语录中,可以看出姜夔关于书法艺术的总体思想.他认为书品是人品的体现,所以要求人品高.他崇尚古人书法艺术风格,尤其推崇魏晋书法艺术风格,所以要求“师法古”.他反对“应规中矩”,所以要求“险劲”和“时出新意”.他不提倡锋芒毕露,所以要求“极高明而道中庸”.而“笔纸兼佳”“向背得宜”和“墨色润泽”,则是他对书法作品的一般性要求.至于他那些长者、短者、肥者、瘦者、劲者、媚者、欹者、端者之比喻的说法,包涵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无论外在形态如何,都须具备内在的韵味和特殊的气质,否则便徒具形式,而没有艺术美感了.

综上所述,姜夔书法艺术论中的笔墨、向背、位置、疏密之艺术法则和书法艺术的八美要求,都是见解独到、影响深远的艺术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