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01 浏览:141144

摘 要 :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老师应成为语言学习的有心人,把每节课作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运用水平的有利时机,使教师语言从“刻意雕刻”过渡到“回归自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

关 键 词 :课堂;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学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的艺术性可大大增加教师的魅力.正确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是执教的基本条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主要内容呢?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自身的观点和做法.

一、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语言温和、风趣,则会极大地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极大的亲和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最佳的.记得有一名叫赵梦的女同学在一次实验课上因我说错了一句话脱口而出,“你傻呀?” 全班同学哄笑了起来,紧接着鸦雀无声,等着看这名学生的热闹,而这名学生平时听惯了别人的批评,摆出了―副无所谓的样子.当时我血往上涌,想立刻用尖锐的语言批评她来维护自尊,但是我却只轻轻地说:“老师接受你的批评,就是你的话太严厉了,差点让老师接受不了.”赵梦脸刷地红了,她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于是深深地低下了头,满脸愧疚,其他同学也不再哄笑,而是敬佩地看着我,等着听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赵梦认真多了,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老师的信赖和对知识的渴望,而我在同学中的威信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以前更高了.我想,这正是由于我没有用尖刻的语言去训斥她,来维护自己的错误,而是和她平等的对话,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满,富有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若一味地平铺直叙,必然很难唤起学生的求知,就更别提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了.结合学科特点,我有意把演讲的艺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用充满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在跌宕起伏中,给学生以美感.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一节课中,我把食物的消化过程讲成一个科幻故事,把某个同学“变成”一个毫米大的小人,从口腔进入,开始“消化之旅”.把它在各个消化器官的所见所闻,用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学生如临其境,被深深吸引,结果这一节课的效果特别好,消化过程学生自己都可以总结出来,而且印象特别深.

三、简约流畅,准确严密

语言虽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但它仅仅对听觉产生刺激,难免会令学生生厌.这就要求教师切忌罗嗦,用语要简洁、流畅.如引入新课时,我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利用谜语、儿歌、成语等引入新课,很快使学生进入求知状态.科学来不得半点虚检测,因而教师用语一定要准确,注意俗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课堂语言必须要注意严密性.如在学习“生理卫生”时,学生往往会将手臂的上臂说成大臂,下臂说成小臂,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区别和强调;在学习“两栖动物”的概念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讲清“两栖”的真正含义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有些种类后又下水生活),用肺呼吸,而不是动物既能在陆地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四、体态语言的辅助教学

体态语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生物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在讲骨骼肌的协作关系一节,我亲自伸肘屈肘让学生观察肌肉的变化,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思考我提出的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自己又伸又屈来感受肌肉的变化,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有呼吸作用这一节课,我就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呼吸气的同时胸廓的变化,抽象的问题一下子变的容易理解多了,体态语言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达到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语言尤其是口头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老师应成为语言学习的有心人,把每节课作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运用水平的有利时机,使教师语言从“刻意雕刻”过渡到“回归自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