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艺术对国外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02 浏览:94394

千百年来,王羲之的书体作为中国书法的主流立足于书坛,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少有艺术家能够像王羲之那样,在跨越了如此巨大的时空之后,仍然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集大成的人物,他的作品以及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创作、书法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不仅得到国内公认,对历代书家影响甚大,且在唐代即随文化交流扬名海外,对日本、朝鲜和韩国的影响尤为深远.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而又历时悠久的强大王朝.当时国力强盛,与国外交往频繁,汉文化远播四方,不少典籍也传到了海外.因图书全是写本,所以汉字和汉字书法也随之流传开去,中国书法在朝鲜、日本、越南等地都生了根,尤其在日本得到了辉煌的发展.

在日本论著中,有日本源川彦峰的《王羲之小传》,中田勇次郎的《王羲之年谱》《王羲之传记》,杉村邦彦的《琅邪临沂王氏世系表》等,这些都是专门研究王羲之的重要论著.

据日本《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载,应神天皇十五年(284年),百济国王派通晓经典的阿直岐出使日本,并成为太子的老师;进而应太子的邀请,博士王仁于翌年去日本,并将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进献朝廷.这是汉字传入日本的正式记载,也是日本书法历史的起点.

到了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的盛唐之时,遣唐使的频繁派遣,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大批来唐学习汉文化、取经,使唐朝文化的输出与日俱增.由于唐太宗一味爱好王羲之的书法,随着两国交往的频繁,唐朝流行的晋唐书体特别是王羲之的法书便代替了六朝书体在日本流行.从《万叶集》的诗歌中可得知,王羲之的名字在日本已家喻户晓.日本圣武天皇卒于公元729年.在其生前,王羲之的《丧乱帖》《孔侍中帖》等已传入日本.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也带去了王羲之、王献之的不少书法名迹,为日本国书法艺术的突飞猛进创造了条件.天平宝字二年(758年),光明皇后又将圣武天皇遗爱的“二王”书法一卷,献于东大寺.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都临摹王羲之的字帖,光明皇后所临写的《乐毅论》,已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随着“二王”书风在日本受到崇尚,在奈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基础上迎来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书法繁盛时期,“三笔”(即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三迹”(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等代表书家的出现,可以说是日本国古典书法的高峰[1].

在日本书法史上,与汉字唐风的古典书法并驾齐驱的是检测名书法,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书家和著名的作品,尤其是在平安时代达到了古典检测名书法的高峰.“检测名”是日本创制的文字,它是借用传去的中国汉字草书,也就是王羲之一派草书略经变化而成的.“检测名”最终成了日本国的文字.检测名文字与中国草书的这种深厚而密切的渊源关系,使日本人在写草书时格外顺手,直到今天,草书在日本书法中仍是最发达的书体,艺术水平远远领先于篆、隶、楷、行四体,并且与检测名书法一望而知出于一脉[2].

近六十年来,日本书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西方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深入,出现了少字数派、前卫派等现代书法,但古典传统派书法仍占主导地位,晋、唐书法,尤其是王羲之书风仍被认定是书法的正脉.

除此之外,在日本,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评论也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日本今井凌雪的《王羲之的艺术和书法》《关于王羲之书法传承的两面性》,中田勇次郎的《王羲之书法的风韵》《王羲之的信札》,野间清六的《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性》,杉村邦彦的《王羲之试论》等.

朝鲜为中国近邻,其书法一直接受中国的影响,每个时代的书家都学习、摹仿中国的名家之作.晋时的王羲之、唐时的欧阳询、颜真卿、宋元及以后的苏轼、赵孟、董其昌等,都曾深刻影响过朝鲜书法.

朝鲜中期书法第一人韩石峰,学习“二王”书法成就卓著.石峰名韩,字景洪,号石峰.朝鲜中宗三十八年(1543年)生于松都(今开城),二十五岁中进士.因写一笔好字,历任户部工曹正郎、加平郡守.朝鲜王朝派往中国明朝的使团中,石峰每次必以写字官的身份出现,其书法得到明朝众多名士的高度评价.李廷龟在《月沙集韩石峰墓碣》中说:“少长能自课书,梦王右军授以所书者再,由是心独喜自负,临帖若有神助,既天才,又积用功,楷额真草无不各臻其妙,既已笔名擅一时.”王世贞笔谈称其书“如怒鲵决石,渴骥奔泉”.

石峰有《徐敬德神道碑》、《权元帅幸州大捷碑铭》等十余种碑碣,以及李白诗《古风》等三十八首、王羲之《兰亭序》《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等众多真行草墨迹流传于世.其书主要出自“二王”《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洛神赋》等.楷书较俗,而行草书却超逸绝尘,如龙蛇飞舞.朝鲜书法大家李匡师评其书:“逮我朝,安平、自庵、蓬莱、石峰为四大家.等后来论定,以石峰为国家第一.”他是朝鲜书法史上尝试跳出中国书法之藩篱,走自己书风之路的第一人.[3]

韩国的书法有悠久的传统,韩国人从大约公元2世纪或3世纪开始使用汉字表达意愿或行为,即使在1446年韩国字母韩字创造出来以后,汉字仍然作为文字使用.据了解,从那个时候开始,王室的书院和国家办的高等学堂里讲授中国文学.书法的历史如此悠久,无数贵族阶层的人和艺术家又在许多世纪里为促进书法艺术作了显著努力,可惜在经过多次外国入侵和内部纷争之后古代书法作品保存到今的极少.特别是16世纪末同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七年战争,在韩半岛各地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属于那场战争以前年代的残存的书法作品现在不到20件.

能藉以了解位于西南部的百济王国的书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的资料更少.根据这个王国的学者水平高、艺术品精致这两点看来,它在书法上很可能也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1972年在韩国中部百济古都公州偶然发现的武宁王和王后的王陵内,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一块方形石碑对书法家和碑铭学家说来是稀世奇珍.石碑上所刻的汉字字体优美,表现出很高的技术.

在接下来的统一新罗时代,由于崇尚中国唐朝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书法家,如金生、崔致远.他们的字体基本上追随书法大师欧阳询和虞世南,还有一位书法大师王羲之也备受仰慕,他的行草书为人们普遍临摹.但是,从新罗王国开始流传的字体方正的欧阳询体在高丽时代仍占主要地位.直到1350年左右,在大约这个时候,中国元朝书法家赵孟灵秀典雅的字体成为盛行的书法体.从那时以来,赵体一直是韩国书法的基本潜流.[3]而赵孟一直倡导的是直接向“二王”学习,也正因此,王羲之的书法备受仰慕.

综述全文,简而概之,王羲之的建树不只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而是一个书法艺术的体系.在这个博大的体系内,有严肃,也有飘逸;有对立,也有和谐;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于是,各种各样的书家――古典的、现代的,唯美的、的,现实的、浪漫的,阳刚的、阴柔的等都能把他当作伟大的典范,从中汲取他们各自需要的营养.无论时代风尚如何变化,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保持了一种永久的辉煌.他的艺术思想所体现的那种崇尚自然、崇尚人性、师法造化、洒脱飘逸,都是精神情操的崇高体现和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王羲之的洒脱和飘逸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极其自然的,这是一种只有真正名士才具有的风流.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被国内外人士所仰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书法艺术,是留给后世乃至人类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侯开嘉.中国书法史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9-79.

[2]侯开嘉.中国书法史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1-82.

[3]蔡慧频.中国书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周松竹,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