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5 浏览:8189

摘 要: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学生充满活力.新课改使化学课堂教学姹紫嫣红、色彩斑澜,结出丰硕的成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具体问题的抽象、一个同类问题的联想、一个耐人寻味的实验、一个充满智慧的幽默、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等所折射出人生哲理,使化学与人文精神达到“鱼和熊掌兼得”.这就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育人艺术.

关 键 词 :新课标;化学教学;育人艺术

一、情境导人法:情境导人法是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种种情景,在预设的情境中,使学生深入角色,认真思考,挖掘潜力,启迪智慧,体验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再生过程,从而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情境导人可通过多媒体声、像、图、文,构架生动形象的情景,展示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的经典图片,放经典视频,及经典音乐、幽默、故事、漫画等手段实现.通过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学生关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乙醇》这一节内容时,先放一段经典动画:酒香不怕巷子深,牧童指向杏花村;然后几个酗酒者左摇右摆从杏花村出来,撞电线杆后的醉话连篇;酒后驾驶造成人员伤亡车祸现场悲惨而又滑稽的场面;交通如何进行酒后驾驶检测等场景,让同学们对乙醇的有关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结构和化学性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针对情境不同,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中事例创设情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进入情境.本节教学任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

二、培养意志――“不讲”的艺术

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来后全力以赴,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们的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在求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害怕运算,列出式子就只“坐”不“做”.有一次,笔者一边让学生计算,一边对同学说:“最近电视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播放多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在战斗中只要冲锋号一响,我军指战员就奋不顾身地向前冲,迅速将日军打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现在你们见到这样的题目应该意识到,考验我们意志的机会到了,要分秒必争,快准解题.”

三、化学之美――创新的艺术

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中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四、于无声处――激励的艺术

对看似平淡、枯燥、繁琐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闪现智慧的火花、思想的涟漪,它能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介绍碳酸氢盐化学性质时有个化学方程式:Ca(HCO3)+Ca(OH)2等于2CaCO3+H2O通过实验,学生看到白色沉淀,接受这个知识并不困难,可是,教师却提出:“这是复分解反应吗?”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粒石子,激起疑问的波澜.因为当学生判断出不是复分解反应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生成CaCO3沉淀的疑问,使他们进入“愤悱”的情境,教师再逐步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加以解释.

接着研究第二个方程式:Mg(HCO3)2+2Ca(OH)2等于2CaCO3+MgH+H2O学生就提出为什么生成Mg(OH)2沉淀而不是MgCO3沉淀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南于离子的增多,而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碳酸氢镁的溶液里会产生哪些离子,有哪些电离平衡.然后启发学生加入石灰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归纳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再比较MgCO3,和Mg(OH)2,的溶解度大小.至此,理解以上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发散联想:热水瓶中水垢的成分以及用厨房试剂除去水垢的方法.由设疑一启发一解惑一归纳思维过程,让学生领悟到感知、理解、构建化学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激励学生肯动脑、爱动脑、会动脑.


五、任务驱动导入法:

对于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的相关知识的讲授,老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导人方式,即直接明确本节课所要讲授主要内容,明确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同学们对本节内容心中有数,以便更科学地安排精力、注意力、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老师则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在新课标指导下,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比如讲授《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展示火灾、金属生锈等自然界中氧化还原现象等素材视频,然后明确提出本节课要理解掌握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要学会判定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及其和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还要明确理解掌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定义,并学会判定其物质.本节课概念多,难理解,在这种任务驱动下,学生就会高度集中精力,认真理解和记忆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并结合初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与高中所授内容进行对比、理解,不仅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顺利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一定要背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根据新课程理念使用多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导入课堂.很多时候一堂好的课堂导入,并不是某种课堂导入技巧的单一运用,而是多种导人课堂技巧综合运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