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品格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71 浏览:155238

摘 要:一向被称誉为田园诗派宗师、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人品,由于虽处贫苦却能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为不肯俯仰流俗的大贤,高风节操的典范;其诗品,则冲淡、自然、朴实,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可以说他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更重要的,其诗还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 :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的自然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的田园诗风格亲切纯真、平淡自然、意境浑融完整、高远如画,且富有真淳的理趣,语言质朴自然.陶渊明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朱庭真说:“陶诗兴象玲珑,气体超妙,高浑古淡,妙合自然,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也.”其田园审美独特的创造性,使陶渊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步千古的人物.

一、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

陶渊明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真诚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困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的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娇柔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和郭主薄二首》中“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逝闲卧,坐起弄琴书.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这首诗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的生活,表现出摆脱官场牢笼之后那种轻松自得,望云怀古的避世幽情,以及怀安知足的乐趣.全篇似乎只随意拈了几个极平常的生活情景,“堂前有树可以乘凉,闲暇之际读书弹琴、蔬菜粮仓小有盈余,新酿美酒自斟自饮和学语稚子戏嬉身边”.诗人紧扣一个“乐”字将它们组合起来,整个生活的淳真就跃然纸上.从中体会诗人返朴归真,悠然自得的心志.

二、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

陶渊明不重视实境的描绘,取景大都平淡无奇,并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即意中之境;又不求形似,只是勾勒景物的轮廓,自然景物只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种以意造景的手法,使自然景物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人的生活、感情融成一片,使诗人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浑然一体,高远而富有神韵.使自然美与感情美和谐统一,从而创造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高度境界.《归园田居》全诗先叙写了自己崇尚自然的情怀,接着描绘田园村舍的风光,结尾抒发重返自然的喜悦心情.全篇浑然天成,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草屋、林荫、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中常见的景物.以平淡恬淡的笔墨,勾画出了一幅竹篱茅舍、红绿相映、炊烟袅袅、春华秋实、风华清美的“乡村野趣图”.远处,山村依稀可辨,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近处,耳畔深巷狗吠,树巅鸡鸣,隐隐可闻,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人化的自然”画面.这里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使诗人重返“自然”.

陶渊明善于运用神思遐想以意造境,构筑理想的境界,他喜欢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勾勒和睦舒畅、淳朴可亲的社会环境.这里没有明争暗斗、没有尔虞我诈.情趣清雅、境界高尚.诗人笔下的《桃花源诗》.诗人对桃花林奇异、优美之景的描述,已是引人入胜;桃源之不可再寻,更增添了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融洽,这正是农村中淳朴的人际关系的升华.这是陶渊明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也是他对农民理想和愿望的描画.

三、清新朴素,本色自然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易浅近,平中有奇,淡中有味,不加雕饰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其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纯真心地,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虽平淡但不浅薄,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民意平俗的口头语,而是匠心独运,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的“田家语”.他那率真耿介的性情、“抱朴含真”的追求以及对虚浮污浊官场的厌恶,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去刻意推敲、修炼其诗歌语言.《癸卯岁二月中作从弟敬远》中写冬雪:“倾身无希声,在目皓且白”正如苏东坡所言“渊明诗初看散漫,熟看有奇句.”其诗的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致化境,非寻常人可比.

四、真淳隽永的审美情趣

陶渊明田园诗作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理趣盎然、情理交辉.诗人以情化理,理入于情.诗人精心选择蕴含自然之理的形象,构筑令人神往的艺术意境,让人们悉心体察他所说的理,心领神会,回味无穷,收到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如《饮酒》,就是一首借自然景物进行说理的诗.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就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诗的开头,诗人便虚构了一个闹中获静,又从哲理的高度阐明了闹中取静的原因.“心远”表明诗人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抱着隔离和冷漠的态度,自然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紧接着,诗人又用一系列自然景物,形象地说明了如何才能达到“心远”的途径.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山气”二句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诗人对生命真谛的领悟: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只能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无所待,无所使,自然而然,从而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而不是应着眼于外在的追求.诗人从偶然看到的由山气归鸟构成的那片风景中悟出人生的真谛,他觉得自己和那片风景已经融为一体,化为“飞鸟”归于山中,返归自然的状态.


陶渊明对田园审美的发现和开拓,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中所指出:“陶渊明在中国美学和文艺发展史上的意义,主要并不在他同农民的关系,而在他可以说是第一个从农村劳动的田园生活中,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了有深刻意义的美,并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其田园诗的审美形态属于优美,那和谐的人格、和谐的情志,是他能以心灵去描绘对象的优美,使自己创造臻于物我合一的境界,其田园诗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经过历代诗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因此,对田园审美特征加以分析,自然有其独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