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驾驭“有功之臣”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886 浏览:45361

如何驾驭“有功之臣”中国历史上的为政者大体有这么三种做法:一是害怕有功之臣“功高震主”,对他们杀之、弃之.众所周知的“刘邦得地诛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焚庆功楼”,就届此种类型;二是刘有功之臣敬之、捧之、崇之、畏之,直至宠坏了功臣、宠败了事业.较典型的要数三国时蜀国的名相诸葛亮对“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姑息迁就,甚至犯了杀头之罪也不能依法处理,使他成了法不及身的特殊人物,最后“走麦城”,掉脑袋,功业全休,这里不能说没有诸葛亮的责任.三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驾驭有功之臣,使他们不吃老本,永立新功.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驾驭有功之臣的方略大体上是:承认其功、奖赏其禄,恰当使用,适时教诲,在不断帮其纠正错误中,使他们成为股肱之臣,得力干将.

一、“敲山镇虎”的批评艺术

所谓敲山镇虎的批评艺术,是指在对有功之臣实施批评时,要晓之利害,使其明山居功自傲、鲁莽行事将会给他本人带来不可设想的恶果,而这时的批评,不是对其本人的直接批评,而是借助了他人的经验教训,敲他人.而镇住本人,且又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唐太宗李世民就很会运用这则艺术.贞观六年九月,李世民在庆善宫大宴群臣,宴会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他见宇文仕及坐在他的上首很不服气.人声喝问:“你有什么功业,竟然坐在我的上首!”声如雷鸣.这时坐在尉迟敬德旁边的任城王李道宗赶紧起身劝解道:“跟随圣上东征西杀,夺取天下,你的功劳小小;玄武门事变,诛杀建成、元吉,您的功劳最大,这些谁都知道,但是功劳越大越要虚怀着谷,今天圣上高兴,将军这么一闹,岂不扫了万岁的兴!”尉迟敬德不仅不听劝解,反而怒吼道:“老子今日就叫你们扫兴.”说着几拳打过去,打得李道宗血流满面,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整个宴会的欢乐气氛全被破坏了.李世民气得脸都变了色,但他努力克制自己,首先退出了宴会.接着又把尉迟敬德喊了出去,说:“我给你讲一段汉高祖诛杀功臣的事.我看书看到汉高祖杀害功臣时,内心总是同情这些功臣.今天从你的大闹宴会,我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全是汉高祖的过错.”话说到这种程度,真可谓振聋发聩,用韩信、彭越被杀为例比喻什么,不言而明.李世民的“敲山”,确实“镇住了虎”,从此以后,尉迟敬德再也不敢胡来了.李世民的“敲山镇虎”高明有效.我们在驾驭有功之臣时,怎样应用好敲山镇虎的艺术呢

第一,山要敲响.山要敲响,不全在声高,而在于理深,只有把道理讲得透,把教训讲得深,才叫作“敲响了山”.人们有时会见到这种场面,当――个人丧失了理智,要举刀杀人时,有经验的人总是这样制止:“杀人是要偿命的!”可能一场命案就被制止了.“敲山”的关键在于用教训唤起他的理智来.

第二,虎要镇住.“镇虎”的关键在于要拿出对方最害怕的招数来.李世民的这一招就使得妙,他深知功臣们都怕落个韩信、彭越的下场,就用这样的历史事实米震摄尉迟敬德,效果就出奇的好.

第三,理要讲透.要使“敲山”达到“镇虎”的目的,关键是道理要讲透.怎样讲透道理,一要把因果讲透;二要把利害讲透:三要把怎样纠正错误的做法讲透.这样“敲山”,是一定能镇住虎的.

二、“罚不失恩”的批评艺术

所谓罚不失恩的批评艺术是指在批评有功之臣的缺点,对之实施惩罚时,从指导思想上要有关心、爱护的愿望,使被批评或被惩罚者认清自己的被批评、被惩罚,完全是领导的诚意帮助,刻意挽救,而不是惩办主义.从实施的方式方法上,应当做到严中有情,严中有爱,罚不失恩.即使严厉处罚,也要把握好惩罚的时机、惩罚的分寸、惩罚的手段并做好惩罚后的善后工作,使被批评惩罚的有功之臣,在思念领导者恩情的前提下,接受惩罚,改正错误.

我国宋代徐州督帅曹彬,手下有一员为他屡建战功的将领很受他的赏识,但在有年春节前,居功自傲,做出了很过格的事情,按军法应重打五十军棍.但曹彬没有马上执行,而要等过了年再执行.执法官不解,问其缘由,曹彬回答:“我得知这位军官刚刚娶亲,如果年前把他打得皮开肉绽,不便行走,过年怎么能陪新媳妇到老岳父家串亲他的父母和岳父母若看到他受此重罚,怎不心疼怎不动摇他们支持亲人安心军队的信心所以我决定等过了年以后再执行惩罚”.在场的人听了都很感动,就连那个居功自傲将要挨打的军官不仅没有任何怨恨,而且感到曹彬对他恩重如山.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逾年而仗》的故事.我们应当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示.那么,怎样做到罚不失恩呢


第一,指导思想要正确.要遵照同志“治病救人”和“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教导办事.满怀对同志的热爱、关心去批评,做到严中有爱.倘若寡情薄恩,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惩罚而惩罚,这与我们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是相悖的.只有出于完全的善意,真诚的关怀去批评乃至惩罚,才能赢得被惩罚的有功之臣的衷心拥护和感恩.

第二,批评时机要恰当.批评和处罚的时机应当选在被批评的有功之臣乐于接受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在以下时机和场合,不宜批评、处罚他们.例如,他们生病住院时,家中或本人遭受挫折时,朋友亲属在场时,欢宴聚会时,重大节日等时机,不宜对他们批评和处罚.

第三,感情平时要培养.平时要注意关心爱护有功之臣,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如果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么你的批评处罚即使方式、方法不太讲究,批评的言辞有些过格,也同样会达到罚不失恩的效果.

三、“先批后抚”的批评艺术

所谓先批后抚的艺术,即领导者在批评有功之臣时要注意做好善后工作.在抚中把批评时尚未讲清楚的道理讲得更清楚,把批评时尚未阐发出来的热爱对方的感情阐发得更充分.

穆桂英多次拜帅,在她的大军帐下聚集了一班能征善战的有功之臣,她的丈夫杨宗保就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将.有一年,北国辽兵大举侵犯宋朝疆域,围困了洪洲城,并迫近了汴梁.皇帝再次任命穆桂英为元帅,任命穆桂英的丈夫杨宗保为先行官去解洪洲之困.当时穆桂英身怀有孕,带兵打仗多有不便,她就商请杨宗保多为她出谋划策当好助手.但杨宗保却认为,老婆当元帅,丈夫当先行,太丢人了,不仅不协助穆桂英做好军中事务,而且不听号令,擅自迎敌,打了败仗,折了部队的锐气.穆桂英以军法处置,命令执法官打了杨宗保四十军棍,只打得杨宗保皮开肉绽.但打过之后,穆桂英一边流着眼泪为丈夫治伤消疼,一边耐心细致地开导杨宗保,她问杨宗保:“妻子身怀有孕带兵打仗,你不心疼还来作梗,扪心自问,你还
是不是个男子汉”“若是丈夫违纪妻不管,战场上怎叫我统帅三军”先打后抚,说得杨宗保泪流满面,惭愧不已,决心协助穆桂英打好这一仗.

穆桂英的先批后抚堪称绝妙.其一,她敢于坚持原则,即使自己的丈夫违纪也决不手软,打掉他的骄气,打掉他的傲气,使他服服贴贴地当好助手.其二,要打,就真打,打得他皮开肉绽,使他懂得,违犯了纪律是要受到纪律严惩的.其三,穆桂英打过之后的安抚,充分体现了亲情加说理,以痛惜功臣的热泪,换来厂杨宗保惭愧的热泪.我们批评有功之臣时,怎样运用好这一艺术呢

第一,要敢批.对于不良倾向,错误行为,不正之风,就要狠狠地批,大胆地批,严厉地批,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敢批,体现的足对有功之臣真诚的爱;而不敢批,不愿批,才是把有功之臣往灾难的深渊中椎.

第二,要善抚.批评后的思想工作,不仅要讲清楚为什么要批评,还要讲清楚批评才足最大的爱.不仅要讲好道理,而且要表达深情,加深感情.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同志教导我们的:“使批评达到自我批评的目的”.

四、“风趣说理”的批评艺术

所谓风趣说理的批评艺术,是指领导者在批评有功之臣时,运用恰当的方法,巧妙的艺术,风趣的语言,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善意的批评,使其在欢声笑语式的聊天之中受到启发教育,促其自觉改正缺点错误.

电影《陈毅市长》中有这么一组镜头.有一天陈毅市长的老部下某师彭师长愤愤不平地找到陈毅市长,对他的下级提拔为军长而自己没得到提升很不理解,发牢骚说陈老总不公平,陈毅市长笑着问:“咋个不公平哩”彭师长扳起了指头粗着嗓门吼道:“论职务,我当师长时他是副师长!”陈毅市长说;“接着摆”.彭师长不无得意地晃着肩膀说:“论革命年头,我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他是1932年才人伍的!”陈毅市长仍是笑嘻嘻地问:“还有哩”彭师长越说越气壮,“就是论身上的伤疤我也比他多”,说着顺势拉下上衣让陈市长看,正巧这时机关的韩管理员提着暖瓶进来送水,陈毅市长灵机一动叫住韩管理员问道:“你是哪一年入伍的呀”韩管理员笑着答道:“陈市长,这你都忘了,1927年南昌起义我不就跟着您了吗”陈市长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后说:“老韩你把上衣脱下来和彭师长比比看谁的伤疤多”陈毅同志十分认真地连数了韩管理员上身的十多块伤疤.数完之后,陈老总笑着问韩管理员,“你身上的伤疤比彭师长的伤疤还要多,那你现在当了个什么官呀”韩管理员笑答:“管理员呗.”陈毅同志微微一笑:“那党和人民可是对你不起呀,你身上的伤疤比彭师长还要多,你入伍比彭师长还要早二年,你现在却只是一个小小的管理员,不公平呀不公平!彭师长你说是不是”在一旁听着对话的彭师长此时如坐针毡,满脸通红,向陈毅同志承认了错误,心情舒畅地回到了师长的岗位上.那么,我们的领导者怎样对“有功之臣”进行风趣批评呢

第一,区别风趣和讽刺的界限.风趣批评是一种善意的批评,而讽刺则带有一定程度的嘲弄,若运用不当,风趣批评就有可能会变成讽刺嘲弄,所以,要求在应用风趣批评艺术时,一定要从帮助有功之臣的愿望出发,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运用风趣的语言,促使被批评者在自觉的、愉悦的交谈中达到对错误的认识与改正.

第二,要区别实施批评者(领导者)的不同素质.实施批评者的素质千差万别,因此不能强求风趣批评的晋遍化.有的人文化层次高,善风趣,语言有味,能逗人乐,和群众的关系又好,这些人就具备了实施风趣批评的前提;如果是个一本正经,比较古板的人,就不宜强调他的风趣批抨.

第三,区别被批评者的性格特征.刘那些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脾气随和,文化水平较高且和领导关系较好的人,对他们宜于使用风趣批评.这就是人常说的:“酸、甜、苦、辣,一味一家”,否则不宜使用此则艺术.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村信用联社)

责任编辑 侯 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