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皮影造型艺术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42 浏览:104983

摘 要 :皮影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是现代影视的鼻祖,湖南皮影作为民间戏剧的一种道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语言,通过对湖南皮影造型类型、艺术特点以及工艺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来揭示其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 键 词 :皮影戏 皮影造型 皮影艺术

皮影戏是集美术、音乐、戏曲、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是现代影视的鼻祖,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促进了民间艺术活动及教化宣传作用.它和木偶戏同属于傀儡戏,但皮影戏是在平面上展示精彩、绚丽的艺术世界.它的演出是由皮影操纵者用竹签操作四肢和身体,并借助灯光将皮影投射在影窗上,同时伴随唱腔及独白.皮影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有着独特的造型语言,随着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变迁,吸收了戏剧脸谱、民间剪纸、雕塑、绘画、工艺等表现形式的特点,并借鉴了传统戏剧中的表演程式与方法,有效的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中国皮影发展于宋代,随着北方艺人南迁,逐渐传播到南方,并与当地的风俗、戏剧、造型语言相结合形成三大皮影体系之一的中南部皮影戏.随着影视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皮影已不再是人们饭后茶余的消遣,逐渐成为非主流的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其造型语言、表演形式、文学剧本值得我们借鉴,传承及发展.

湖南皮影戏是具有湖湘民俗文化特色的一种民间文艺类型.湖南皮影戏自明清以来,一直在湖南民间广为流传,皮影戏作为酬神还愿的工具几乎遍布了大半个湖南.主要有以长沙、望城、浏阳为代表的湘剧皮影戏,以常德市、澧县、津市、汉寿等古荆河地区为代表的荆河戏皮影戏,以衡山、衡阳、常宁、祁东等县市为代表的渔鼓皮影戏等.湖南皮影作为民间戏剧的一种道具,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语言,通过对皮影造型规律、形式以及结构特点进行探索性分析,来揭示其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湖南皮影造型的类型

湖南皮影造型都是按戏曲人物的行当来进行设计,用符号化的形象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善恶忠奸.一个皮影箱一般有几百甚至上千件皮影,其中包括影人以及各种场景和道具,影人由头茬和身段二部分组成,头茬根据剧情的需要挑选身段组合起来,且身段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共用的.影戏中的皮影造型都能通过头茬和身段等了解其身份、地位、性格,皮影造型的身段,除少数特定人物是专用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在身段上换一个相应身份的头楂,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物.在皮影造型中,不管在何种剧本要求下,对于人物的塑造总是遵循这样程式化的规定.

1.头茬

湖南皮影戏中头茬按戏剧行当分为生、旦、净、丑,生是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大致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几类;旦是戏曲表演中女角色的统称,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等几类.净俗称花脸,脸上勾勒脸谱,音色宏亮,表现性格豪迈或粗犷的人物形象.丑是喜剧角色,可分为文丑、武丑两大类.头茬大多和帽饰分开,可多样组合,帽饰有冠、帽、盔、巾四种类别.冠有紫金冠、平天仄等;帽有状元帽、纱帽、英雄帽等;盔有帅盔、城墙盔等;巾有包巾、公子巾、四叶巾等.

2.身段

湖南皮影戏中身段的服饰与戏曲服饰有异曲同工之处,影人身段穿着可分为袍类、褶子类、靠子类、宫装类等.其中袍类又分为龙袍、蟒袍、道袍;褶子类也称为“官衣”,一般会在衣服上补一块方形的绣品,以表示官阶;靠子是武将们上阵所穿的战袍,有长靠、短靠、男靠、女靠等;宫装类即为宫中的妇女们穿的衣服.戏中人物的地位和身份不一样,所穿服饰会有着严格的规定,颜色有红、绿、黄、白、黑等,分别根据人物的官位、地位、性格、脸谱的不同分别穿用.如皇帝穿团龙蟒袍;包公穿黑色独龙蟒袍;皇后、贵妃等穿凤凰朝阳、凤凰牡丹蟒袍,这种服饰搭配作为一种程式在戏曲与皮影戏中延续下来.

3.场景与道具

湖南皮影戏中的场景和道具也是通过艺人们的巧妙构思和精心制作,在雕刻时用的原理设计制作图案形象,形成近、中、远的立体效果,同时也借用戏曲的表现形式,常常是以小见大,以简代全,在影窗上表现大千世界的万物.有时一根马鞭在手就代表在骑马,一只船桨表乘船,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上摆上笔架,就可以代表县衙.

二、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点

1. 性格特征可视化

从头茬上看,生、旦等正面角色,一般都是画成弯形环勾眉眼,用色明亮,显得俊朗、洒脱、秀丽;对于反面人物、花脸、丑角角色,则会将眉目夸大,用色浓厚,或者在脸部增加几条表现骄悍或诙谐的面纹,往往通过几条线,就把人物的善、恶、忠、奸表现得活灵活现.皮影的色彩形式民间有一套固有的口诀世代相传:“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凶、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如为了表现包公执法公正,将其脸部全染黑色,上下眼眶镂空突出眼睛、眉毛,额头做黑白纹处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形成了“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格凶;线线眼,性格柔;豹子眉,性情暴;若要笑,嘴角翘;若要愁,锁眉头”便于记忆的造型方法.

2. 面部造型“七分脸”,彩绘为主

湖南皮影早期采用五分侧面,民国时期,艺人何德润、夏少春等将望城影人的造型加以改进,开始采用“七分式”,即露出一只半眼睛,身段和盔帽同样强调七分式,且面部造型以彩绘为主,少雕刻,脸谱配色鲜艳,用色大胆,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原生态气息,脸形圆润,额头、鼻头、下巴都呈圆形,相对原始的五分脸谱能更传神、准确在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善于表现传统人物.旦角描绘以弯眉线眼表现其文景秀丽,生角则描绘以平眉细目表现其沉着安详,净角大多采用平涂的手法描绘脸谱,皱眉张口的形表现其威武强悍.

3. 整体造型外简内繁、上窄下宽

湖南各地的影人大小不一,整体呈梯形,影人一般有三个撑杆,一个与肩膀或颈部相连,其余两个与手相连,撑着手臂活动作出各种动态,腿没有撑杆指挥,全由头和上身带动运动,这样下部越大,腰和腿摆动越自然灵活,同时,梯形构图也给人一种稳定的美感.造型外轮廓十分概括和简练,而内部的镂刻却十分繁复.尤其在体现图案的构思上,大胆吸收了民间传统纹样.其图案的组成,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都体现了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性和秩序性.在雕刻中除了大量的使用短线、月牙纹外,月牙点、梅花点、圆点、锯齿纹等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各种点类不仅用在结构线上,也用来装饰纹样、组织图案,并能根据不同物象的特征、形状、进行长短、宽窄、曲直等变化. 4、散点式造型手法

湖南皮影造型采用了散点式的造型手法,皮影的人、景、物都不讲究现实的三维空间,而是以一个没有平面空间的平台作为戏台,这就决定了皮影造型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通过艺术的概括和变形,并将其完全图案化艺术作品呢,因此,即会出现平视、又会出现仰视或俯视等不同视点、角度的东西、如在一个人物皮影中,面部为侧面,帽子能看到顶面,身子正侧面,腿则为正面.在侧视的身段上看到的是正视的龙形象;甚至把正视的字如“寿比南山”、“洪福齐天”等和花卉巧妙组合,亦能出现在侧视的身段上.

三、 湖南皮影造型的材料工艺

1.造型材料多样化

湖南皮影的造型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多种材料综合应用的特点.使用的材料最初为纸或动物皮,后改用牛皮雕链而成,花纹简单、粗糙,无颜色.接着又出现七层土纸做衬壳制作的影人,并使用黑白二色.为了使影人更加漂亮,有的艺人用赛璐洛或有颜色的绸子来装饰影人,还曾有艺人用白绸蒙全身再上彩色,但效果不太理想.纸影与皮影的演出效果也有所不同,纸影的轮廓线在影窗上为黑色,而皮影为半透明,并有点透光.

2. 制作工艺复杂化

牛皮影的制作,首先制皮,先将牛皮浸入清水中,加入适量的化学物品,浸泡至牛毛容易脱落为止,将泡好的牛皮用木框架绷紧,用快刀来回削,先去除牛毛和其它杂物,再将牛皮削至一定厚度并呈透明状为止,将之晒干.然后选取所要雕刻物体相似大小的皮子.上身选稍薄的,下身要稍厚点的,其它质次些的可以做道具.接着画稿,即将图案贴在皮上,用小针刺出轮廓,再用剪刀沿虚线把牛皮剪成图案的形状,再次上色,上色后的皮要经过再次处理,使颜色深入到皮的内部,刷上透明油漆后自然风干,最后装订.

纸影的制作,首先将两大层纸合拢,对齐;然后用刻刀沿线将花纹镂空,分开;接着在需要着色的花纹处放入稍大于花纹图案的彩色透明纸或赛璐路并将其固定;再次将透明纸或赛璐洛根据花纹镂空的情况镂空;最后将各部件装订处打好眼,再用针线装订好.


皮影戏中影人和道具造型,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探索研究湖南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在动画中的应用,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动画艺术中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更为其它传统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提供实例.

课题: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湖南皮影造型艺术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号:11C0608

参考书目:

1.《湖湘木偶与皮影》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10

2.《中国皮影艺术史》魏力群 文物出版社 2007.6

3.《中国民间皮影》孙建君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5

4.《湖南皮影造型及艺术研究》邓姝琳 硕士学位论文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