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主题在艺术设计中的渗透力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45 浏览:21670

摘 要 :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有50%以上都是带有动漫元素或动漫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商业上还是文化上的影响力都是非凡的.本文通过列举案例,分析动漫主题在艺术设计中的渗透力,研究80后群体对于动漫主题的接近性.

关 键 词 :动漫;艺术设计;渗透力;接近性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10-3

一、动漫主题的无处不在

动漫是一个很热门的词汇,各地政府都出台了对动漫产业扶持的政策,随着国家政策对动漫行业的大力推进,我们对动漫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儿童动画片,不管是电视剧、电影、影视动画,还是手机、游戏,都验证了动漫产业的壮大.如果一个女孩留着齐刘海,一头乌黑的头发长及耳垂,每天都快乐而开心的过着小日子,那人们可能会说那个女孩子“真的很小丸子”;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色迷迷地说一些笑话,但是并不会有实际行动,就会被人骂“老新”;如果一个女孩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你可以说她的“查克拉”用完了;就连一个大眼睛的孩子撒娇的时候,仿佛可以从她那越来越大的眼睛里看到闪烁的小星星.如果你不明白这是在说什么,那就说明你失去理解80后年轻人的能力了.也许这么说有点过分,因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笔者也曾经在面对诸如“萝莉控”“御姐控”固这类名词面前困惑过.不管有没有关注动漫这一领域,都不可能察觉不到这一领域已经扩张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了.检测如你对动漫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小孩将手缩回袖子再伸出来,一边大喊“变身!”的情景,请尽快“刷新”你的信息,不然很快你就会被潮流“秒杀”.因为当年那个大喊变身的孩子,现在已经成年,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体之一了.这一群体主要是80年代生,大部分都有本科学历,现在逐渐融入到社会的各个组织里,有购写力,并且热爱消费,是时尚的主要消费群.然而在这些人心目中,“超人”“蝙蝠侠”“大黄蜂”并没有因为岁月的增长消失,反而因为有了消费和审美的主导权而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对动漫的热爱.面对消费群结构的改变,与商业界越来越紧密的艺术领域也在做着相应的改变,说是迎合消费群也好,说是艺术家也逐渐80后也好,动漫主题对艺术设计的渗透已成为一种文化交汇的大现象了.

二、动漫主题在各个领域的扩张

当人们着眼于动漫产业的扩张时,有一些人则尝试将动漫元素或者主题运用到了其他的领域,如雕塑、产品、艺术等专业.关于对动漫主题渗透到艺术设计领域的成果例子有许多,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村上隆.他是一个比较早尝到动漫跨界运用甜头的人.虽然生于60年代,却完全不是一个守旧之人.他的成名作《Hiropon》和《My lonesome cowboy》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Hiropon》是一件用玻璃纤维及铁材料塑造而成的实体物,她拥有日本漫画中女孩儿的经典造型:不成比例的大眼睛,如洋娃娃般甜美的脸庞及一头蓬松、颜色怪异的头发.在几乎完全裸露的状况下,展现出她那巨大的,并用双手握住外露的夸张,挤出如大量乳汁,宛如彩带般环绕在身体四周.另一件作品《My lonesome cowboy(我孤寂的牛仔男孩)》,则是呈现一尊加大尺寸后的立体裸身卡通男孩.他拥有一头散乱如稻穗般的头发及一张俊美的脸庞,这几乎是日本漫画与电子游戏中男主角的通用造型.此外,他手握勃起的,就像甩出的一根硕大的套索.这种对性的表现,是对公众的接受底线的一次考验.他成功地抓住了公众的视线,不管是批评还是赞美,西方艺术领域都为他留有一席位置.60年正是日本漫画最蓬勃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村上隆有着完全以漫画方式思考的一面,他的《Hiropon》来源于一款以少女为主角的游戏,在这个畸形少女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亚文化的深厚历史,日本人的性自卑以及逐渐变态的性文化.西方主流商业社会正是看中了村上隆捕捉文化元素的敏感度,同时强烈的卡通风格也让许多年轻人非常容易接受.而西方的流行文化也借着这个契机,和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平起平坐.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长久以来的一道鸿沟就这样悄声无息地跨越了.


随后,村上隆将这种动漫元素与各种商业品牌结合,形成了巨大的反响.例如他为LV设计的一系列色彩缤纷的产品,没有变化任何LV的基础图形,只是加入高纯度的,动漫化的色彩,完全改变了平时人们对这一传统品牌老气横秋的印象.

另外一个成果案例便是少年成名的奈良美智.目前在国外卖得最好的便是奈良美智的吊眼梢大头娃娃――作品中永远的主人公.这是许多人心目中珍藏的形象.她闭着眼睛无视一切如同在梦游一般,或踩在写着“FUCK”的纸条上露着尖牙坏笑,她叼着烟或提着刀或按着自己滴血的手臂,她撅着嘴充满愤怒,或闭着双眼无比陶醉,或面无表情注视着你,有时候她只是穿着动物外衣瞪着眼睛无声地坐着.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画的时候,不禁会问,这也算画?那么大的尺寸,却只是平涂的色块,用冷漠的笔法描绘着冷漠的儿童,这样的东西是靠什么打动别人的?当离开这些画面,回到生活中的时候,却发现这种的画面无法忘记,自己的内心中也潜藏着这么样一个孩子.所有看过奈良美智作品的人几乎都会用温柔地目光注视着这些大头娃娃,心里漾满忧伤,他们说“我了解她”,或者说,“她就是我”.这时才发现,奈良美智画的不是一般的儿童,而是住在所有成年人脑海中的童年.不懂事的80后也长大了,要承担责任,要自己面对一切了,和六七十年代长大的人不同,他们异常地留恋童年.因为相较而言,他们的童年是“金色”的――丰衣足食,却又生存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之下,复杂的商业社会之中;有过这样的童年的人,一般都会说,“要是能再让我过一次童年,我可不那样过”.童年,并不一定都是欢声笑语纯真无瑕的,奈良美智也是80后,他所以会有这样的创作,应该是发乎内心的;他只是在创作他脑海里的那个孩子,没想到,原来大家都有同样的回忆和渴望.他曾说过:“我不想忘记初衷.不想让初衷成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使全部都崩坏了,也想要依附在那个时候那个心情旁边.”这句话不但道出了他的创作理由,也道明了他看世界的方法.同样,在他的摄影和雕塑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情绪.虽然不是什么技术高超的作品,但是独特视角将他看待世界的方法表露无遗. 村上隆也好,奈良美智也好,他们的大红大紫都只是动漫文化呈现出来的冰山一角.在各个领域出现的大量的图像矢量化、符号化,在80后的动漫价值观视觉化中也只是沧海一粟.动漫文化广为接受的基础是80后这一代所产生的共鸣,更为重要的,也更值得关注的是,动漫的思考模式已经逐渐成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渐渐地融入动漫的思考模式和动漫的价值观.

三、动漫的受众群建立

动漫主题的事物有那么强的渗透力是因为动漫是目前主流消费人群的的共同文化记忆.可以非常容易就观察到,现在的年轻人和过去的年轻人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他们普遍地不希望长大,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看待事物的时候会抽取细节夸大,同时也会忽略其他的细节,只在乎第一印象;对于现存的权威和精英文化有自卑感和鄙视感;希望自己独行特立同时又害怕被自己的圈子排斥;喜欢表现自己又对“作秀”嗤之以鼻;不爱管闲事,对政治漠不关心等如果上网百度一下,就会出现约182,000篇关于80后的评论.按老一辈的说法是“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爱与和平的一代”,“迷茫的一代” ,“虚无的一代”等,80后听了一定会摇头,最讨厌归类的他们甚至连“80后”这样时间归类法都不愿意理会.带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不管来自什么文化,都因为动漫而产生共鸣,因为动漫文化的接近性而形成一个共有的审美群体.文化接近性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是这样表述的:“文化和人一样具有相似性,比如所有文化都有一种语言,都有关于年龄和性别方面的规划和规范,都有政府、宗教、经济、娱乐、游戏、艺术和音乐等系统.”文化接近性使得动漫文化传播变得容易许多.动漫在现今受年轻人的欢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大家的阅读经验在动漫主题部分有很多可以契合的地方,从而实现了文化心理的接近性.在影响动漫主题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因素中,接近性是很重要的一点,“一方面,人对于接近自己(在生活、工作、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人总会感到乐于与之交流.另一方面,两个本来彼此互不吸引的人,如果共同居住在一间屋中,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这种接近性造成的频繁接触而互相了解,从而彼此吸引,产生友情.”动漫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通性,使不同区域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产品彼此流通更加容易,这些文化的接近性使得受众产生了对动漫的认同感,对动漫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容易,对其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也使其更容易在各个领域进行传播.

四、小结

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有50%以上都是带有动漫元素或动漫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商业上还是文化上的影响力都是非凡的.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可以说是一片繁荣,大量的艺术设计院校80后学生却面临着无奈,因为他们既不可能像老一辈那样运用娴熟的技艺,同时也不会更加不想去思考什么深刻的东西;动漫这个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的事物在被别人运用成功以后,成为了他们唯一一根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创作这样的东西,说一句不好听,要效果有效果,要效率有效率,老外也喜欢.于是诸如798这样的“创意产业基地”充斥着这类型的东西.动漫主题的渗透一方面为创作者提供了出路,也丰富了文化层面,另一方面又局限许多人的思路,因为大家的文化经验相同,创作也就变得毫无新意了.总而言之,动漫只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现在能有那么多的话语权,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受众群是80后的人已经是现在最具有话语权的群体了,在未来,90后崛起之时,这些被动漫渗透的领域又会添上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