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批评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98 浏览:93719

回应舆论批评,是各地政府和单位常遇到的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多数回应都做到了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误解就解释清楚,是过失就承认错误,获得公众好评.但也有的生怕影响政府和单位形象,于是,在回应舆论批评时,绞尽脑汁,耍尽花招,巧舌如簧,极其“艺术”,颇耐寻味.不妨总结一二,看看其中有哪些花花肠子.

坚决否定,死不认账.尽管准确,人事俱在,但如果他觉得你没有拿到过硬证据,空口无凭,就一方面高调回应说,查无此事,纯属谣言,要警惕“别有用心者”煽动“不明真相”群众闹事云云;一方面赶快销毁证据,统一口径,订立攻守同盟,提防上级和媒体来人调查.这种“硬扛型”回应虽不多,影响却相当恶劣.


丢卒保车,避重就轻.如果人证物证俱在,实在捂不住了,那就舍小保大,正职犯的事推给副职,领导捅的娄子推给普通职工,正式职工的责任推给临时工.特别是后一条,许多地方、单位丑闻后,譬如打人、新闻查重、交警乱收费之类的,往往都推诿说这些坏事都是临时工、协警、协管所为,是他们背着领导私下干的,临时工们成为推卸责任的万恶之源、万能借口.如此这般,最后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遮遮掩掩,云山雾罩.审计署首次公布的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中涉及的工行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灾款”为职工购写耐克鞋一事.工行网站迅速“回应”称,这款不是救灾款,而是用于“维护灾区员工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保全资产和维持营业网点基本运行”的“抗震救灾财务经费”,且写耐克鞋是“本着安全第一、力避伤亡”的原则作出的决定.本来简简单单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让他这么一绕,变得非常复杂,“抗震救灾款”到底与他说的那笔包括好几层意思的“抗震救灾财务经费”有什么区别,恐怕没几个人能闹清楚,这就有了蒙混过关之机.

答非所问,以守为攻.媒体了湖南耒阳今年高考期间有两所学校的老师在用无线电发射器向考点发送答案一事后,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回应说,“只是个案”、“不要小题大做,当心被人利用”等等.完全是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公众并不关注这是不是“个案”,而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如何处理,怎样防范,有何教训,他们却只字不提.不仅如此,还盛气凌人地教训媒体,作诛心之论:你们想干什么?不仅掩饰真相,且倒打一耙,这也是回应中十分拙劣的常用招数.

莫须有,可能是.近日,河南驻马店有辆为领导开道的宝马警车被报纸,人称“史上最牛的警车”,不仅因为它是一辆价值80多万元的宝马X5,不仅因为它牛气的车牌号“豫Q0001警”,最牛之处在于它竟然是一辆检测牌警车(7月9日《东方今报》).驻马店交警部门回应倒很快,说了一堆似是而非、难以服人、无法自圆其说的理由后,才羞羞答答地承认我们“确实少走了向交警登记等程序”,可能、或者有不足之处.网民极不满意,嘘声一片.试想,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开了一辆检测警车,被查到后持这种态度,能蒙混过关吗?

回应舆论批评,可能还有其他“艺术”和花招,结果多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忘记了一句最基本的真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应该形成基本共识:不论哪级政府,哪个单位,回应舆论批评时,不需要“艺术”和工于心计;需要原原本本和实事求是;需要竹筒倒豆子干干净净,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在这个问题上,一诚胜百巧,无术胜有术.

图:马方路 编辑:卢劲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