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标题下的艺术趣味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47 浏览:94589

像这年头所有的双年展、三年展一样,11月18日开幕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也是全球艺术的热门景观和所在城市的年度盛事,它和上海双年展、北京双年展被并称为“内地三大展”.

2002年的“首届广州三年展”以“重新解读――中国当代艺术十年”为展览主题.3年后的今天,“第二届广州三年展”显然有更多趋向国际化的愿望和野心.广东美术馆被陈丹青私下称为“中国目前最好的美术馆”,馆方的郭晓彦与早年就移居法国的侯翰如、法国知名策展人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此次组成了策展团队.在“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的展览主题之下,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集结广州,从装置到影像、从声音到行为、从绘画到种种相当实际的研究方案和计划、从实验戏剧到现场音乐表演等这一届展览都算是彻底囊括了“当代艺术”在最广阔范畴里的各类响动.

走进本届三年展的展馆,迎面而来的就是杨诘苍应对本次展览的主题而特别推出的作品――《珠江》,巨大的蓝色横幅,横幅上是写意的珠江,这一切都强调和凸显着珠三角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地域色彩.闪光的霓虹灯打出一行不无幽默的中英文标语――“我们什么都会,只是不会说好普通话”.而展馆一侧专门搭建的舞台上,由出生于1970年代后的南方青年艺术家曹菲策划、导演的实验戏剧――《珠三角枭雄传》正在上演.整台戏长达两小时,把珠三角的历史和现实混合成一场无厘头的粤语搞笑演出,几乎是一路欢呼着“野史万岁”.漫步在展馆中,人们一不留神还会绊到脚下的木板,因为,整个展馆都为了营造珠三角“高速发展和建设中”的氛围而布置得活像一个大工地,仅仅是为了铺地就动用上了数千块重新回收的建筑木板.

本届三年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从一开始便把整个珠三角地区都视作“一个特殊的现代实验空间”,并早在2004年11月,就专门设立了一个跨空间、跨文化、跨学科、跨时间的“三角洲实验室”.在一年时间里,先后数十名中外艺术家、建筑家、文化学者应邀到“三角洲实验室”研讨交流,并有针对性地为三年展创作新作品.这一项目还将持续到2006年1月,俨然已经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本届展览的策展人侯翰如和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是老搭档了,他们从很早以前就特别关注地域和城市的变动所直接触发的那一类所谓“原生艺术”.早在1997年―2002年,他们也共同策划过名为“运动中的城市”系列展览.“三角洲实验室”的诞生凸显了“广州三年展”所独有的意义:毕竟,越是“全球化”就越是需要“差异化”.用策展人侯翰如的话来说“当整个珠江三角洲第一次彻底敞开在当代艺术的视野里,它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创造性形式的游戏之所,它不仅代表着新的空间策略、新的经济模式,还不断生成着全新的生活方式”.


本次三年展的另一特色是极度关注“城市”主题:来自鹿特丹贝拉格学院的上原雄史研究了广州和深圳的“城中村”问题;国际研究机构“动态城市基金会”拿出了关于“都市中心的郊外生活方式”的系列装置和演示;在中国和美国同时注册的建筑师事务所“都市实践”为深圳的“大芬村”拿出了“大芬美术馆”的系列提案;国内知名建筑师张永和则带领一帮年轻人用最富想象力的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城市标尺”等就连刚刚主持设计了电视台新总部的荷兰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也应邀在时代分馆推出自己的专题展.

在本次展览的另一分馆,以“自我组织”为名,所有传统艺术组织体制之外的“散装艺术家”有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活力.在“映像馆”,青年艺术家阎实的系列摄影作品《献给未识之神新世界》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和时下诸多将话题集中于“城市”、“社会”和“全球化”的艺术家们不同,阎实的思考更关乎生命的本质和如何面对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