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和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407 浏览:70866

【内容摘 要 】演奏单簧管,不仅要学习其理论知识和技巧,在演奏作品时也要很好地了解作品的风格、曲式结构及作者的创作意图.马尔科姆·阿诺德是一名英国作曲家,他的创作特点是以体裁多样、旋律新颖、色彩绚丽、感情洋溢和技巧精湛而著称,文章就马尔科姆·阿诺德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 】单簧管 作品 演奏 艺术特征

一、马尔科姆·阿诺德简介

马尔科姆·阿诺德(Malcolm Arnold),1921年10月21日生于英国的北安普敦,是小号演奏家、作曲家、指挥.他自小就对爵士乐抱有较高兴趣,看到爵士乐演奏家路易斯·阿姆斯壮在伯恩茅斯的演出后,就开始学习吹小号.1948年他到意大利求学后开始创作,成为一名全职作家.1970年获不列颠帝国勋位.阿诺德一生创作了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舞曲、嬉游曲和室内乐,涉及的演奏乐器也很多.他的这首《单簧管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51年,是阿诺德众多创作中较为突出的作品之一,许多演奏家在音乐会中都演奏过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的风格偏于爵士,使演奏者在表演时精神处于紧张兴奋当中,听众也会倍受感染,随音乐一起打节奏.阿诺德的创作大多为近现代作品,题材多样,作者写的大部分曲子节奏感都很强,强弱变化也很明显,可以说是作者独特的风格所在.

二、《单簧管和钢琴奏鸣曲》作品分析

《单簧管和钢琴奏鸣曲》是由马尔科姆·阿诺德在1951年创作的一部作品,这是阿诺德单独为单簧管和钢琴创作的曲子,此曲共有三个短小乐章组成,将单簧管的爆发力和钢琴的协调色彩欢快地融为一体.可能是作者本人很喜欢爵士乐的缘故,这首曲子的风格也带有很浓厚的爵士乐气息.由于节奏比较快,全曲演奏时间大约8分钟.

第一乐章.这是一个急速的快板(Allegro con drio)乐章,4/4拍子,奏鸣曲式,风格偏于爵士,节奏感很强.乐曲一开始单簧管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冲击力,第一小节的开头就有两个f的强音记号,每一个音上都也有一个重音(Marcato)记号(谱例 1),节奏紧凑,这充分地表现出第一乐章单簧管的爆发力和钢琴的完美结合.


虽然这是一个急促的乐章,但是在注意速度和手指的同时也要掌握好气息和音色.作品中有很多演奏记号需要演奏者去注意,舌头、气息和手指要熟练地配合才能演奏好这部作品.乐曲的第一乐章在37小节处有了节拍上的变化,是从4/4拍转为6/8拍,循环交替,持续了有20小节(谱例2),这更加凸显出这部作品现代派的爵士风格.这一乐段4/4拍和6/8拍交替时可以不用换节奏速度,6/8拍处可以打三拍,因为它们的时值是等长的,如果愿意打合拍也可以,那样就得改变拍子的速度.这可说是阿诺德创作的近代奏鸣曲中的一大

特色.

第二乐章.这是一个如歌的小行板(Andantino)乐章,6/8拍子,单三部曲式,曲调悠扬婉转,节奏平缓.此乐章是以P的力度开始,与第一乐章形成了很强的对比效果(谱例3).这一乐章再次呈现单簧管与钢琴的完美结合,由单簧管在A段陈述一个乐句后,钢琴立即在B段重复这一乐句加以强调.

此乐章在26小节处突然变强(谱例4),与之前的乐句形成很明显的强弱对比,而且还加进了许多断音,与之前的旋律有了明显的不同,结尾又再现了开头的主题.这一乐章从头到尾可谓旋律自如,像是作者信手写来,构思细腻,蕴含充实,其中伴有,又强力地趋向终结,堪称完美.

第三乐章.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快板(Furioso)乐章,3/4拍子,回旋曲式.这是一个很有的乐章,表现得很狂热,和第一乐章相同都是由两个f开头,而且还加有重音记号,节奏欢快,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谱例5).

这一乐章加进了更多的装饰音(谱例6),听起来更加热情、奔放,展示出阿诺德创作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部很富有朝气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强弱对比,节奏时而有力,时而轻巧,带着有趣的装饰音,激动、猛烈地推向全曲,冲击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

结语

《单簧管和钢琴奏鸣曲》是马尔科姆·阿诺德正式成为专职作曲家后所创作的,1951年是正是他羽翼丰满的时候,所以这部作品很富有朝气,节奏欢快,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部作品同时也是集中体现近代奏鸣曲风格特征的一部典范作品,里面融入了很多的演奏技巧,旋律新颖丰富,受到演奏者的喜爱.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