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民族的传统唱艺术生态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48 浏览:131485

摘 要: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而对其生态进行系统化研究,则对于其繁荣发展,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意义.本文从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简析、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历史、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现状三大理论层面,对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生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 键 词 :鄂伦春;民族;说唱;艺术;生态;历史;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38-02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说唱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特色鲜明,文化积淀丰厚.而对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为此本文专门对此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生态研究,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

一、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简析

要对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生态进行系统化研究,首先就必须对鄂伦春的传统说唱艺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把握,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解读.

(一)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概况

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摩苏昆”,又分为用悲调说唱的“摩如苏昆”和用喜调说唱的“乌伦恩沁”两种.“由一人说唱,唱一段说一段,说说唱唱,散文与韵文相结合.一般都是长篇为多,但也有中短篇的.”另一种是“萨满调”,原为巫师给人看病时的说唱,后演变为“融诗、歌、乐、舞、说、术六种表演方式.”“似说唱,节奏鲜明,乐句不多,多用鼓伴奏.”说唱形式为萨满为主,众人随和.

(二)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思想内容丰富.其一是反映、歌颂鄂伦春民族英雄的,例如“摩苏昆”中的《英雄格帕尔》、《布提哈莫日根》、《波尔卡内莫日根》、《薇丽彦和英沙布》等.这些作品都反映鄂伦春猎人与魔鬼作斗争,最终以智取胜的故事,具有民族史诗性质.其二是反映爱情的,特别是以“逃婚”为题材者居多,表现出鄂伦春人反封建、反压迫的愿望和意志,以及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与向往.例如“摩苏昆”中的《婕兰和库善》、《诺努兰》、《特尔根吐求亲记》等.其三是反映鄂伦春人社会生活与劳动生活的,例如“摩苏昆”中的《库巴列》、《雅林觉罕和额勒黑汗》等.其四是表现祈求平安康泰的,例如“萨满调”的大部分作品.其五是以动植物传说为题材,歌颂大自然的,例如“摩苏昆”中的《磨石山》、《大青山和小青山》、《鹿的传说》、《花的来历》、《姑都堪与雅都堪――姊妹山的传说》等.

(三)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美学特征

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美学特征.在唱词方面,使用鄂伦春本民族语言,并且口语化,通俗易懂,易于传唱.并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双关、对偶、反复、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在音乐上,“摩苏昆”采用本民族民间曲调[库雅若调]作为固定曲调,旋律简单,但优美流畅,结构简朴,极富说唱性.“萨满调”的音域和旋律则分两种:一种是音域较窄、旋律平稳的级进式咏诵调;另一种是音域较宽、旋律起伏的咏叹调.

二、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历史

所谓“生态”,指的是事物生态发展的状态,它受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而生态环境又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

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生态历史,正与鄂伦春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建国前的漫长历史岁月中,鄂伦春民族面临恶劣的北方高寒地带和深山老林的自然环境,并饱受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军阀的压迫,尤其是从1931年到1945年,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与凌辱,其文化发展受到严重摧残,故使得该民族传统的说唱艺术屡遭破坏,濒临灭绝的边缘.

众所周知,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既属于民族艺术,又属于民间艺术,纯系“草根文化”,既非主流文化,又非物质文化,其传承全凭民间口口相传,长期属于自生自灭状态.

当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勇敢顽强的鄂伦春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生态环境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守住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之根,也守住了自己本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血脉,终于使它们没能消亡,这是鄂伦春人民之幸,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幸.

三、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现状

对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进行生态研究的重点,是对其生态现状的研究,这也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必然选择.

这种现状研究,应以实地调查研究为依据,并由此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辨.

建国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鄂伦春人由以前的游猎改为定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宰、社会的主人、文化的主体.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鄂伦春族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其中就包括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许多有志有识的文化人士,也积极热情地投身于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挖掘、收集、整体、传播的系列化文艺工程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传承人得到保护

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说唱艺术――“摩苏昆”和“萨满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人得到保护.例如“摩苏昆”的第一代传承人李水花(1922-1987),是鄂伦春族人,她演唱的“摩苏昆”曲目《英雄格帕尔》、《鹿的传说》、《双飞鸟的传说》等,都被文字与录音记录下来,成为传承的载体.“摩苏昆”的第二代传人莫宝凤(1934-),也是鄂伦春人,她全面继承了李水花演唱的“摩苏昆”曲目.又如“萨满调”的传承人关扣尼(1935-),被确认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萨满舞”和“鄂伦春族占日格仁舞”两项代表性传承人,因鄂伦春族老萨满相继去世,她成为鄂伦春族最后一个萨满. (二)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作品,被收集、记录、整理、出版

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以文字载体形式,被收集、记录、整理、出版.例如鄂伦春民间艺人孟兴全(1910-1982),就出版了鄂伦春说唱艺术“摩苏昆”的文本《薇丽彦和英沙布》、《卡拉尔和库勒尔》、《库多莫尔根》、《尼玛尔》、《大青山和小青山》、《英雄格帕尔》、《空库乌那季》、《宝马》等多部专著.又如鄂伦春族孟淑珍(1951-),也出版了鄂伦春民间说唱文学作品集《英雄格帕尔》,并荣获中国北方十五省区民间文学奖一等奖.

(三)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文艺理论与文艺作品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双轮驱动,才能比翼齐飞.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理论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地展开,并且硕果累累.例如鄂伦春族关小云(1958-),鄂族名“乌拉丽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研究会副会长.她先后出版了《鄂伦春族萨满教调查》、《鄂伦春萨满调查》、《大兴安岭鄂伦春》、《鄂伦春族风俗概览》等多部专著,对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说唱艺术――“摩苏昆”与“萨满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社会科学类各种奖项.

(四)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以多媒体形式广泛传承

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已被现代化的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U盘等多媒体记录下来,并迅速广泛的传承.

(五)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演出活动广泛开展

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演出活动,在广大鄂伦春族中间广泛开展,深受全民族人民群众的欢迎.

综上所述,可见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研究,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限于水平与篇幅,本文只能提纲契领,概而言之,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