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博纳尔的绘画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5 浏览:9434

摘 要 皮埃尔博纳尔是20世纪初的法国纳比派绘画大师,他的画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融合了印象主义的客观性和象征主义对文化记忆与情感的基本主张.本文以博纳尔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征形成的因素为主线,目的在于展示给读者一个更全面、更具体、更真实的博纳尔,让更多的人注视到这位平静生活的描绘者――博纳尔.

关 键 词 :后印象主义 纳比派 高更 博纳尔 浮世绘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皮埃尔博纳尔(Bonnard Piere,1867-1947),20世纪初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色彩是博纳尔绘画的灵魂,他善于在画面中设计光,让其作品光辉灿烂.在思想境界上博纳尔是无我的,在艺术境界里他却是自我的.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作品散发出来的光芒,为不少人所痴迷.本文试从文化、历史以及妻子玛特等方面对博纳尔的影响,对其艺术特征形成的因素加以分析和阐述.

二、纳比派画家――博纳尔

博纳尔出生于法国一个军部高官的家庭.早期从事广告和舞台美术设计,曾入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并与几位同学共同创立了“纳比画派”.作为象征主义绘画团体的“纳比画派”源于印象主义的胜利以及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高更的直接影响,他们“向往一种摆脱了大自然一切字面意义的伟大绘画”,讲究艺术的主观综合,不受写实原则的束缚,追求感受、形式的创作理念,在作品中追求对空间深度的压缩、平面化的装饰性色彩,因此“纳比派”被称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先声.

博纳尔的画风受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影响,同时具有东方趣味,特别是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颇为明显,此后他在风景画中渐渐排除了这些人为因素,开始以纯粹“自对色彩”的表现为主题.在画面上,他基本不直接摹写生活的某一场景,而是根据记忆和草稿决定一幅画的题材.博纳尔作品的构图也与众不同,画中人物往往处于画面边缘而被裁切,这种布局给观者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博纳尔热衷于反映自然界的光,他把瞬间的模糊的感受和零星的感受当作他创作的主题,并无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尝试,采用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场景的方法,来描绘出不同的感觉范畴.他的绘画虽然被认为是从印象派蜕变而来,但不像印象派那样忠实于外部光线的再现,而是注重感彩.他对色彩有着细腻、敏锐的感受力,他画中的所有物象并不各自独立,也无主次之分,而是由色与形构成和谐温暖的融合体,从而营造一种纯绘画视觉的愉悦感.博纳尔的作品是一个由色彩构成的绚烂世界,他为此有“色彩魔术师”之称.

三、博纳尔艺术特征形成的因素

1.世纪之交的社会历史因素

博纳尔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中.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迅速造成了阶级对立和两级分化的出现,从而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面貌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标准.从反对“为他人”的艺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为自我”的艺术.因而“自我表现”成为一时的风尚.人们逐步认识到:尽管物质世界如此复杂多样,但它们的原始结构却是单纯而统一,有规律可循的.照相术和电影的发明,可以说是对传统写实艺术的致命打击,也激发了现代艺术家们对光与色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探索.博纳尔受则到高更、象征主义的影响,以对自然直接的观察为基础,发展出极具装饰性的自我风格.例如,将高更的《布道后的幻像》(1888年)与博纳尔的《槌球游戏》(1892年)相比较,可以看出博纳尔采用了高更的风格与构图方法.高更画的后景中正在角力的天使与雅各被巧妙地改换成了围成圈子欢乐起舞的女人们.很明显的是,现实中处于两个平面的前景与后景,在这两幅画中都被并列安置在一个平面中.家人团聚的场景被设定在一个户外花园中.这幅不包括天空的风景画,描绘的时间是日落西山的时刻,人物的身影渐渐融入树丛的暗绿色调中,这种封闭的空间感让人感觉不到在室外,反倒觉得是一副室内风景画.这是博纳尔这个时期最具企图心的作品,也是他第一幅充分表达纳比派观点和宗旨的作品.纳比派的理论家德尼言简意赅地说:“我们应该记得,一幅画,在成为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某些叙述性的东西之前,基本上只有一个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则覆盖着以某种次序组合而成的油彩”.

2.西方现代社会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影响

(1)存在主义因素

存在主义是部分哲学家对处在消亡和苦痛之中的欧洲文明的反应.当上帝的存在被否定之后,人们应该走向何方,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任何最高的意义,那么一个人将会怎样看待他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哲学思想在高更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而深受高更艺术风格影响的博纳尔似乎表现得更加直接,他没有任何质疑地摒弃了传统艺术思想的禁锢,坦然地把主观感受加入到画面中.人们在博纳尔的作品中看到的是纯真,热情和原动力,他的画作不是幻想,而是内心的真实.博纳尔的艺术忠于生活,完全自我,他的绘画题材随处可得,再加上不受写实原则的束缚,追求感受、形式的创作理念,让人倍感亲切.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在绘画艺术中,弗洛伊德学说主张在潜意识的表露中求得精神的平衡,从而引导艺术家把描写的对象转向精神世界的东西,甚至幻想.艺术的本质是作者的幻想和梦,这与博纳尔梦幻般的艺术风格完全吻合.博纳尔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异常孤僻地满足自己想要创造的世界.他始终以自己特有的真实作为出发点,不让自己的纯真和热情受到任何的侵犯,并且对时髦和激进采取了一种叛逆的姿态.弗洛伊德指出:在想象的世界里,可以满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都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这种理念在博纳尔的作品中也体现的尤为突出.博纳尔很早就开始绘作其生活伴侣玛特洗浴的作品,但在所有的作品中却否定了她体弱多病,精神抑郁的现实,更否定了玛特的老化过程.在作品中出现的永远是那个身材轻盈、体态匀称、二十多岁的青春女人的形象,这也是玛特与博纳尔最初相见、相爱的年纪.这也许体现了博纳尔对美好、健康、完美的向往与幻想.

(3)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20世纪在西方现代画史上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信念:现代美术运动应从东方获取发展的源泉,而不是相反.这是这样一种看向东方的文化氛围下,东亚文化成了点燃西方现代文化运动的一簇璀璨的绒火.中国的水墨画和山水画、印度的石窟艺术、波斯的细密画,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对于包括博纳尔在内的整个印象派、后印象主义画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由于作者多为市民画家和民间艺人,且多以反映当时的民间风俗为题材,故亦称江户时代风情版画.这种平面化追求在博纳尔1879年创作的石板画《散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890年的《晨袍》在形式上、主题上、风格上也是完全日本化的.优美的女人背部显示出她形体的流动曲线,浮雕般的图案以一种统一的韵律将前景与后景联系起来.画面中,画家不用中间色调,将不太协调的对比色和黑色放在一起,以营造某种特有的视觉效果.日本版画唤醒了博纳尔对色彩的感性力量的觉悟,他懂得了,纯粹用色彩就可以表现光、形、特征及任何东西,它是一种不需要其他任何解释的表达工具.博纳尔创作手法独特,绝不照搬生活,而是凭记忆和草图来决定选题,可以说,他的每一幅画都承载着生命中的激动,体现着物我合一的亲切.


3 与玛特的私密生活

1893年的一天,画家博纳尔走在巴黎的一条街上,看到一位年轻娇小的女子走下一辆电车,他尾随她一直到她上班的地方.这个女子名叫玛特.此后,在他们相遇之后的半个世纪里,玛特成为博纳尔生活和创作中的决定性人物.两人的结合,带给年轻博纳尔的是窘困和良机的一体两面.博纳尔那些真正撼人的杰作中都会出现一个或半个人影,这些人影绝大多数都是他的妻子玛特.尤其那些浴盆边,窗前的色彩绚烂的女人体,观者会被留住的时光和氛围吸引,能够感知模特和画家的物我两忘.画家的灵魂进入了画,模特的身影进入了画家的呼吸,都如同空气一般,这绝非是简单雇佣模特所能达到的!二人于1925年正式结婚.同年,博纳尔写下可以眺望法国南部蔚蓝海岸的一个简朴的房子,大概有终老于此的打算.许多认识玛特多年的人对于她的外表、走路的样子、她爱洗澡的习惯和沙哑的声音,都有着相同的形容.玛特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胆怯与多疑,甚至对博纳尔的朋友也是如此.玛特的晚年十分凄凉,有时她会好几个星期神经错乱,使得周围人的日子十分难过.作为生活伴侣的博纳尔则依据她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步调.虽然博纳尔和玛特的生活方式与博纳尔的画家生涯并不冲突,但博纳尔的生活和创作多少会因此受到一些限制.这点,通过博纳尔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我们能有所体会.在信中,博纳尔写道:“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过了一阵离群所居的生活,因为玛特日渐不喜欢与人交往,而我也被迫断绝与所有人的来往,我对事情的好转抱有希望,只是感觉颇为痛苦.”这样的生活现状也促成了博纳尔喜欢平静、内敛,多以自家周围的景致,家人和伴侣为创作题材的独特艺术风格.

四、博纳尔的艺术特征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博纳尔自由、轻松、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主题的创作风格,简洁化、平面化的具有装饰性的画面构图,注重画面整体韵律的画面氛围,以及他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材料和使用方法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乐观的态度,都对后来喜欢他的艺术创作者间接或直接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博纳尔色彩缤纷、充满原动力的作品,似乎可以让观者忘却一切消极、阴暗、悲观、烦闷和沮丧.我们可以通过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创作生涯的窥视,从中感受他对其现代艺术的深远影响.博纳尔还不知何时起开始尝试将画布钉在墙上而非画架上,这种在当时非常规的举动也被后来的现代流派艺术家们所继承.在他早期作品《亲昵》的画作中,我们就可以寻找到这种方法的影子.

1899年纳比派分裂为分离派、综合派、新传统派.作为核心人物的博纳尔,虽然其后远离城市,没有隶属于任何派别,过着隐居而平静的生活,但20世纪20年代,博纳尔已成为法国美术界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被赞誉为“出色地继承法国传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混乱时期勾起人们乡愁的最好治疗药.博纳尔不但举办回顾展,几本有关他的专论也得以出版.国外也开始博纳尔的作品.与印象派画家相比,博纳尔走得更远,他不仅有意识地关注自然,而且关注记忆中的世界.他发展了色彩语言,突破了印象主义过分依赖自然的不足,既而发展了一种偏离中心的、给人一种漫不经心感的构图形式,这使他能自由深入地表现生活中的熟悉题材,而在以前还没人这样做过.博纳尔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创新性的绘画语言确立了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的不容忽视的地位.

五、结语

纳比派绘画大师博纳尔的艺术生涯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的动荡年代.幼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他终身对哲学及古典文学的兴趣.博纳尔的艺术属于那一时代的特征,却也远离它的的迷茫和浮躁.他用一生的时间,梦幻般的色彩描绘着只属于他和爱人玛特的宁静生活.本文对博纳尔的艺术风格特征的阐释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有过于主观和不准确的地方,但笔者对与这位纳比派绘画大师的敬仰却是真诚的,希望有一天可以身临于博纳尔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可以站在博纳尔那充满原动力的原作面前再次体会博纳尔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博纳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李珉:《心理学与艺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王才勇:《印象派与东亚美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博纳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王静,女,1978―,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