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声腔艺术表现技巧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92 浏览:128898

声腔艺术是一个专门的艺术领域,她包含了发声、吐字等多种技巧.而其最终目的则是以她独有的形式发挥着表达感情感染观众的功能.无论什么艺术门类,她受益群体都是观众,没有观众欣赏的自我陶醉艺术无任何意义.

豫剧,作为河南省的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豫剧的唱腔又是重中之重的要素,演员唱腔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出效果,也影响着个人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步伐.

谈唱腔,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旋律,再是演唱者本人的表现能力.从旋律来说,是由作曲家(唱腔设计者)根据剧情、人物、演员嗓音条件等多方面去创作谱写,这里不多余赘.就演员演唱而言,笔者在实际的观察和工作实践中感触颇多,但总归一点,就是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的演员都没有注重唱腔技巧.仔细品味一下,豫剧名家们只所以成名成“家” 除了他(她)们的表演才能外,唱腔也起着决定其成"家"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绝大部分演员中有些嗓音天赋条件挺好,表演也到位,由于没有注重唱腔技巧而停留在原位踏步不前,艺术才能没有尽兴发挥.当然,声腔艺术的技巧要比学把子、翻跟头等其他功夫更难学、更枯燥,甚至更深奥.但我们只要去认真向名家学习,认真研究领会,认真的分析总结,还是能够取得好的效果的,笔者个人就是从名家唱段和技巧中悟出些东西,随便谈一些以作探讨.

先说字,声腔艺术中唱 “字”是极其关键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些演员嗓音天赋条件很好,“身上”表演也功底不错,但就是成不了名,其重要一点就是不注重或轻视了唱: “字”的技巧.甚至有些年轻演员自己当主演了,有几个戏了就不求上进、不去研究声腔艺术中的唱“字”技巧,而停留在自我满足的境界中.

众所周知,戏曲艺术中“唱、念、做、打”唱是首位,而唱的好坏除了声腔外就是吐字了,戏曲界有“以情带声、以字带声”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字带声”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一个演员声音再好,很恬美、很圆润,但他的声腔唱出来不知道唱的啥,即所谓“音包字”,这种现象老辈人说过,好比是“钝刀杀人”, 足以说明唱字在声腔艺术中的重要性.细细品味豫剧几大名旦以及后来居上的艺术家们,他(她)们无不是把每个是字都完全清晰的从咬字到收声归韵准确无误地“咬”准唱好,送进观众耳朵,这种声腔的技巧是每个演员都应该努力专研恰当掌握的.

我们都知道“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我们也知道“五音”、“四呼”是字的位置和口腔咬字的形态,但绝大多数演员在略知这些知识之后没有或者不去很好研究与领会这些东西,有些是字也“咬”住了,但咬的“太死”没有弹性,不好,有些是字就没有“咬”住,有些是字出来了,字尾收的不准,“归韵”不到位.把字唱变形了.有些是“四呼”掌握不准而忽略了“收声”问题,凡此等等,都有待去努力的探索和学习.

按照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来划分,戏曲唱字中总共有十三条“韵辙”,而每个“韵辙”的字音位置(除字头位置不尽相同外)大都在“五音”之中.在吐字发声时,按照“阻气点”的不同位置巧妙地“咬”出字头,唱好字腹,再用“五音”归好“尾音”(归韵).

当然,在豫剧演唱中由于旋律节奏的快慢不同,唱字的长短也不同,在字音较短的空间里,我们可以不用按字头、字尾去划分它,而是“语言化”的方式把字咬好唱出即可以了.对于带有“拖腔”的字就要讲究些了.如“白蛇传”中的“恨上来”三个字:“很”(壬臣韵)字的阻气点(不管声音位置高低)在舌顶上腭,发“喝”字的瞬间用舌头及时顶硬腭前部,把气和音贯入鼻中(归韵),发出“恩”音;“上”(江阳韵)字是平舌上台阻气,“擦”声过后舌头前低中高,气音从软腭和舌面送出,最后归韵音仍归鼻腔;“来”(怀来韵)字阻气在舌尖与牙齿上部,字头出来后随即舌头平摊在口腔,发出“哎”的拖腔,尾音收归“衣”.再如:“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听孩儿把内细说根由”,“口”和由是油求韵辙,无论她的旋律长短,拖腔与否,都必须是“欧”音,而“欧”的尾音(字尾)是“乌”,因此在尾音收声时就须用“乌”音结束;还有归鼻音的“情”“根”,虽然两字都归鼻音,但舌头的位置就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歌者自己去摸索体会了.

总之,吐字技巧在豫剧声腔艺术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技巧,运用技巧,使之和声音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给观众交待清楚唱的什么,感染观众.

再说“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豫剧声腔艺术和别的艺术门类一样,演唱者必须富有情感,只有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才能使你的声腔艺术富有极具魅力的表现力,这钟艺术感情的表现是演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说道情.古代《乐记》中就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说法,并指出声腔艺术喜、怒、哀乐不同的感情与物而后动之.....”,因此,演员要表达情感必须把声腔和感情有机结合,达到“以情带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当然,豫剧的独特之处很多,演“情”唱“情”都要结合剧情,根据特定人物的心理和剧情发展而“点燃迸发”情感,或“宛如平叙”或“愤而挥发”或“委悲凄凉”等等,喜悦、哀伤、痛苦、惆怅不一而论,都需要演员以声传情,感染观众.在许多名家的演唱中,仔细揣摩,我们能够悟到一些,如:崔派的“哀悲声腔”,闫派的“婉转细腻”马派的“高昂嘹亮”,常派的“苍劲有力”,还有近些年出现的如“香魂女”、“小放牛”、李天成“任长霞”等等唱段中,他(她)们无不是以声腔传情来感染和打动观众,为豫剧唱腔的进步与发展奉献才华.

作为一个演员,要达到艺术的成熟,也需要感情极大的投入,并要学会善于激动,勇于表现,这些发之内心的真挚情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来的,需要演唱者全身心的投入精力,学习研究,模仿发挥,力求声情并茂,以其达到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关于声.声音是一个演唱者的先决条件.但嗓音的好坏并不永远决定你的艺术前程,嗓子(基音)条件再好,但找不到正确的演唱方法也无济于事.有些人嗓音条件不是太好,但通过后天的努力专研、学习,也能唱出一份好戏.后者的情况在我们豫剧界有很多先例.这里不一一赘述.就声音而言,豫剧声腔艺术中有大本腔、二本腔之说(实为真检测声),还有检测本腔(真检测声结合).这种真检测声的利用和发挥都是演员个人依据自身嗓子(基音)条件而运用的,女声要比男声运用的自如一些.无论真声或检测声,都要依靠各个共鸣腔体的功能发挥来完成艺术表现.相对而言,声音靠前或靠后(明与暗)更容易支持形成真声或检测声的出项,但无论你是运用大本腔或二本腔演唱,都要注意它的过渡,不能有明显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