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51 浏览:10966

摘 要:老舍以他独特的构思,京味十足而又辛辣的语言以及雄浑深沉的笔力,描绘了―幅反映中国四十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全景图,构成质朴悲怆的北平市民生活图.通过小羊圈胡同来反映一个由痛苦、愤恨到觉醒的时代.体现了一代语言大师非凡的才智.

关 键 词 :四世同堂 老舍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5-0032-01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重大收获,其所取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主要应归功于作者文化视角的选择上.小说在抗战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的眷恋之情相伴随.作者理性与情感上不同的审美选择又决定了其对小说中正反人物不同的审美态度,因此《四世同堂》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且在艺术形式上有其独特的风格.

1.宏大的气魄(全景式,多线素的广阔场景)

本篇虽只集中在一个特定,有限的天地,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却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在有限的天地中见出无限的世界和时代风云.作品几乎跨越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城郊、乡村、广场、商场、戏院、监狱、刑场、旅馆、妓院、古庙、学校及日伪机关、大使馆等简直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具有史诗的气魄.

2.中心辐射,网状展开.

小说在人物关系上,以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间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同时,在一个家庭内部的上与上之间,正与邪之间的矛盾,还有同一市民阶层中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头绪繁多.但整个作品结构严谨、匀称、完整,修剪恰如其分,脉络分明,叙事、描写、抒情及议论极有层次,充分显示了作为长篇小说大家的老舍雄健的笔力.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如祁老者与钱诗人,祁瑞宣与祁瑞丰,大赤包与冠晓荷等,虽有相同之处,却泾渭分明,互不相混.

3.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家老者引以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的理想结构. 老舍抓住这个文化纽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广阔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对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加以沉痛的反思.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图在战火中焚毁国民劣根性,显示出重塑“国民性”的努力.作者选择的小羊圈胡同就成了北京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缩影.对冠晓荷、大赤包这些民族败类,作者仍把他们放在文化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观照,说冠晓荷“是北京文化中的一个虫,可是他并没有钻到文化的深处,他的文化只有一张纸那么薄”.他讥讽大赤包,“不懂什么是文化,正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化合的一样.但是,鱼若是会浮水,它便也会戏弄文化”.《四世同堂》对多层次的北京文化的描写与议论,使作品给人相当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


4.饱含作者的强烈情感

老舍在重庆写这部小说,对故乡北京特别爱恋和怀念,这成为他写这部作品的原动力之一.作品展示“四世同12”的悲剧,使作者感慨哀痛,进而激愤,在愤怒中透出傲然正气和壮烈情怀.

5.辛辣的讽刺和嘲笑

作品以漫画式的夸张对汉奸们进行无情的鞭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大赤包入狱后有这样一段描写: “她用手把自己的粪捧起来,揉成一个小饼,作为粉扑,她轻轻的、柔媚的,拍她的脸‘打扮起来,打扮起来!’而后,拾起几条布条系在头发上‘怪年轻啊!’”.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等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 键 词 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牙切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而是用一种冷峻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蜒点水般的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当然,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圈胡同一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更是当时的牺牲品了工作者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作品还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家族文化精神重负的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全,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总之,整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因爱而努力改造和重塑一个新的民族灵魂,作品充满着文化反思的色彩.老舍以生动的北平话刻画了每一个他深爱或痛恨的人,以辛辣的语言讽刺那些民族败类.作品结构雄浑,网状展开,井然有序,体现出语言大师非凡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