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画廊还原基本的艺术形态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16 浏览:70182

久画廊是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以学术研究为先导的专业画廊,由艺术家袁加、美院教授靳军担任顾问.久画廊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它在试图还原一种基本的艺术形态.在当代艺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试图以研究性、反思性的表达方式,坚守一种对于传统、经典艺术等现代艺术形式的发掘和宣传.艺术市场化带来的是一些形式上比较现代的艺术更容易被大众熟知.这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既艺术市场或是艺术世界中以现代形式为主导.但是,无论是从艺术欣赏、时代意义,还是以作品本身价值来看,传统经典的作品更应获得比现今更高的礼遇.久画廊不仅仅只关注老一辈艺术家的大型创作,更对他们的日常习作和写生加以展现,力图呈现这些艺术家在不同时代里,真实的个人情感和创作热情.中青年艺术家的发掘也是久画廊关注的议题,本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目标与原则,久画廊用自身这个平台呈现了众多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IART:久画廊主要关注中国传统现代艺术,尤其是为如靳之林、张文新等这样一批老艺术家策划了个展,为何做这样的学术定位?是否与你的个人经历有关?

靳军:在艺术市场化之后,出现了很多当代艺术,大家的印象总以为艺术就是当代的这种形式,传统现代的形式很稀少.但是,从艺术院校和艺术学习者来看,他们对于艺术的研习都是从很基础的、比较传统的写实方式开始的.所以我认为,艺术市场上也应该有这种形式的存在.而且在整个全国艺术展览里,比较传统化、学院化的展览都是以传统写实的创作为主,在市场上也应该有现代艺术形式的一席之地,而且比例应该更多.另一方面,本身从事这一领域的艺术家就很多,普通的观众来欣赏艺术时,也是从比较传统和经典的艺术形式开始.久画廊这样的一种定位是试图去还原一个基本的艺术形态.在开始创建画廊时,主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都和传统的艺术领域有很深的渊源,所以我们更容易去了解和收集到相应的作品,也有更多的机会和这方面的艺术家合作.这些作品应该更多的去推向社会,并推向市场.

袁加:在创办画廊伊始,我们的想法是要创立一个艺术家自己的画廊.或者说,创立一个平台,为艺术家怎么写作.我们一开始就对集中在五十年代至“八五”这一段时间的经典艺术较为关注.与画廊团队的背景有关,可能关注学院中的艺术家较多一些,但也不尽然,像马可鲁这样非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也出现在我们的画廊里.久画廊在关注老艺术家的同时,是想唤起人们对于经典作品和那个难忘时代的思考.我们并不要给这些作品下一个定义甚或标榜概念上的伟大意义,只是将这些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呈现一种真实和讨论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特殊的历史局限,很多老艺术家的自由创作的被压抑,今天的人们仅了解那个时代的大创作,大题材,或红色经典作品,却常忽略过去被人们称之为“习作”私画,而我们特意重视这一部分作品,更多的用素描、写生等一些日常习作来凸显艺术家内在的绘画个性.久画廊就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IART:久画廊推出了系列艺术回顾展《回望反思重读经典》,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现代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请着重介绍一下这一系列中的几个个展.

靳军:这一系列的展览包括《"马训班" 与中国现代性油画的兴起》、《 MAO ZEDONG》、《一代大师刘开渠的纪念碑艺术》、《朝鲜战争―前线艺术家的写生纪实》等等.从传统的、学院的发展形式来讲,很多从事艺术创作的老艺术家,他们的个人发展经历,都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他们自身的一些认识相关的.这一系列的展览,从整体上来看可能是以前的一些内容,实际上他们所表现的更有时代性,更有纪念意义,也更有对社会认识的意义,是跟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思想息息相关的.这些展览会和以前的传统艺术大展不一样,他们可能会更具宽泛和抽象的概念,而我们想更具体地去研究老艺术家们每一个小的方面、小的阶段,或是很小的一段人生历程.展览也会根据画廊的空间大小来安排,展览的主题非常具体,从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身上,从他们共同的特性,共同关注的问题或是创作的手法,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这些艺术家及这部分作品.因此展览可能更具研究性,更能挖掘到艺术品的实在价值.通过展览,对艺术品进行梳理,建立起一个价值坐标,这是我们通过这些展览得到的一点体会.

袁加:《回望反思重读经典》这一系列共有十几次的展览.有联展也有个展.这一系列的主题有很多,但展示宏大历史主题性的绘画,只是本系列的一方面.这牵扯到我们今天对经典的看法.以往我们多以为经典一定是大创作、大题材,多关注被过去历史认可的作品类型.但在今天看来,恰恰是因为这样的思维,限制了我们对那一段距我们不远的历史的认识.其实我觉得那些在艺术家自己家里创作的私画,这些作品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想法及在艺术上的追求.另一方面,在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一直存在一种革命性思维,既只要是过去的、古老的就都是不好的,总生活在批判的思维中,这是没有自信和判断力的表现.记得很多年前在北京曾举办过一个美国艺术回顾展,四分之三个展厅全都展览那些50年代以前的绘画,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展出了美国的现代绘画作品.当时我们很诧异,为什么把历史这一部分看得这么重?后来意识到,因为人家有明确的历史观,尊重艺术发展体系的传承.我们也应该有能力对我们的近现代艺术进行甄别.

IART:久画廊在近几年的展览中,不但关注艺术家的大型创作,也重视展出他们平时的写生与习作,随着艺术实践方式的不断改变,画廊的执行方式是否也面临着挑战?

靳军: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也有了相应的追求.同时也是需要相应的精神生活,和艺术欣赏能力.对艺术品的欣赏和也是从最基本的绘画雕塑传统形式开始的.这种形式也便于人欣赏和保存.、展示这种形式对于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国外当代的创作方式会影响到国内,但是传统艺术形式和生活连接的更紧密,更容易接受.装置、摄影类的新媒体也是从社会需求开始的,它为社会怎么写作.艺术创作只是一种探索.画廊也会考虑市场接受的情况.画廊内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形式也不仅仅是油画的形式,也有其他形式,当然还是要坚守艺术本质的价值.

IART:久画廊今年是否会参加艺,会推出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国内外的艺你有何评价?

袁加:2014年4月30日至5月3日,久画廊将要参加“艺术北京”.在此次艺上,画廊将推出重要的当代画家徐晓燕.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但是不幸英年早逝.今年有很多优秀的中年艺术家的离世,也促成了我们想把一些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推到公众前台.另外,作为一个画家,我深切地体会到现在的画展越来越多,但好画却越来越少这样一个事实.所以我们要推出一些绘画性很强的好画,希望能被懂得它的人、专业机构和美术馆喜欢,并为这些佳作找到一个好归宿.

IART:久画廊在与老艺术家们合作的同时,是否也与青年艺术家合作?请详细介绍几位画廊写作技巧的艺术家.

靳军:目前正在做孔亮的一个展览“现象之相”.久画廊一些联展里也有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展览,都是一些学院里的老师,像袁元、杨永生这一类学院出身并正在努力创作的一些青年艺术家,他们都有很好的潜力.

IART:久画廊策划的展览主要为专题性的学术展览,尤其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作品展.这些作品是否有特定的群体?作品走势又是怎样的?

靳军:艺术品的肯定会和藏家的个人情怀和偏好有关.一些老的的艺术作品因为走向市场比较晚,所以它的远低于它的价值,它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老的作品本来留存下来的就少,而且在那个年代从事创作的人也很少,所以这一批作品对当时的记录和反映有很深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经典的老作品才是最值得的对象.(采访/编辑:吕烨 图片提供:久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