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17 浏览:43542

批评艺术是育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者较后者易做,但后者不到位,前者也枉然.因为在学生“情”和“理”之间,更易于接受的是“情”.那么,“情”怎样体现呢?仅靠和颜悦色、语重心长可以吗?恐怕效果欠佳.靠痛哭流涕的场面吗?恐怕有失班主任的形象,也未必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更何况班主任不是演员,泪水不会如期而至.

一、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法就是班主任在思想感情上正视和接受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前提下,诱导双方相互转换为对方的角色去思考和体验对方的心情、言行的情理因素,从而化解矛盾的一种处理人际冲突的评判方法.

角色互换法一般可采用七个步骤化解学生的矛盾冲突.第一是稳定学生的情绪,为他们泡茶,请他们坐,禁止他们争吵.第二是在禁止争吵的前提下,各自轮流陈述事情的经过.第三是在禁止争吵的前提下,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第四是引导双方转换角色,思考、体谅对方言行的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情或合情合理的因素,然后把它们陈述出来.第五是各自检查自身的缺点.第六是握手言和.第七是布置作业题:通过此事,你吸取了什么教训?今后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二、糊涂冻结法

班主任的工作,有宽与严、粗与细之分.过宽则溺爱,过严则为专制;过粗则懒散,过细则为桎梏.要实现宽、严、粗、细的优化结合,班主任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事而论,因情而定.糊涂冻结法就是以“宽”与“严”相结合的一种批评或者暗示教育方法.

通常而论,有两种情况可用或者只能采用糊涂冻结法.一是有些事情很难追究责任,而且即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落实了责任,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把事情复杂化,埋下新的矛盾的种子.二是有些处于转化阶段的后进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他们与过去的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的恶习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免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定要严加查办的话,学生就会丧失进步的信心,以难为难,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此时采用糊涂冻结法,稍作暗示,学生自会感到内疚,获得一种内化的力量,促使其进步.

我们育人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走上正轨,而不是把学生置于死地.道理很简单,但现实中恰恰有那些似的班主任,工作过严过细,对学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弄个水落石出,上纲上线,不给予学生内部化解或自省的余地,结果往往是轻微的矛盾演化成了尖锐的冲突.究其原因,一是这类班主任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失业甚至权力失落的恐慌感.因此学生有丁点的反常,他们就大做文章,形成急风暴雨的斗争态势,其结果可想而知.当然,糊涂冻结法不是无原则的冻结,更不是溺爱.它是在具体问题分析下,对高效益的批评方式的自觉选择.班主任必须对事情的性质有敏锐而正确的判断,加之以侧面的批评或暗示.

三、攻守同盟法

我们育人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灵活地、富有弹性地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古板地按制度执行,那么对那些犯下错误可能会受到严厉处分的学生来说,这一“强心针”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反而造成“致命”的伤害.此时,如果该生的错误没有外泄,那么班主任就不必呈报材料给学校,而采用攻守同盟的育人方式.

攻守同盟法就是在学生的错误未公开的情况下,对违纪学生作私下严厉的批评,并与之秘密签订关于该生在限期内改正错误、完成期待目标情况下给予隐瞒事实、免受处分的协定的一种育人方法.这里的“隐瞒事实”,不仅包括学生的违纪情况,还包括班主任的处理过程等.

班主任的工作有一个“先礼后兵,先私下后公开”的过程.攻守同盟法不是绝对的只“礼”不“兵”,只“私下”不“公开”.只要该生不愿或不积极改正错误和完成期待的目标,教师就应毫不含糊地把其错误呈报学校做严肃处理.这一点应该给学生讲明,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弄虚作检测、违背原则的错觉,产生负面效应.所以攻守同盟法只不过是对有错就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改正的机会,对执迷不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缓期执行”的机会.

四、故意误解法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良药”毕竟因为“苦”而难以令人接受,如果“良药”裹上一层“糖衣”,那么“良药”就成了“利病”的充要条件.故意误解法就是“裹上了糖衣”的一种批评方法,即有意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歪曲理解成了达到某种善意的目的而采取了不正确的方法或手段的一种批评方法.故意误解法的表现形式是表扬与委婉的批评相结合的形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自省,化内疚心理为一种向上的内驱力量.尤其适用于为了巩固已取得进步而正在转化的差生.


本篇论文来源 {$getarticleurl}

以上四种批评方法,也可以融会贯通地使用.教育有法,育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愉快接受教育并化为积极向上的行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就蕴含着批评的艺术.

(本栏责任编辑 李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