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是个什么圈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53 浏览:14544

艺术圈之美术学院教授

吕胜中老师可不是谁都能胜任

我从1978年开始在大学当老师,算起来已有33年―真是挺久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每年都有毕业生离开,刚开始与学生分别的时候很难过,还哭鼻子抹眼泪,慢慢地就习惯了.高高兴兴地送他们远走高飞吧,只要自己有效地付出了,学生不管到哪里心里都会装着老师.

不管哪个学生都是老师的“命根子”,每个人都有故事.有些学生毕业多年,见了面“揭露”当年的老底,他们会笑得前仰后合,说你还记得这么清楚.他们当中有一些现在已经崭露头角.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毕业生展示出他们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

我不太赞成“和学生做朋友”的提法.当老师必须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不能与学生为敌.而学生可以不喜欢老师,也不一定必须为老师负什么责任,自古至今学生往往都与老师有对立情绪.怎么办呢?那就要去欣赏他们、保护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难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和他们相处.

现在的学生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不懂事.前段时间筹备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会,因为忙,我戒了两年的烟又复抽了.学生担心我会因此哮喘复发,给我写了两支好看的烟嘴,派班长悄悄送到我办公室,说听到我咳嗽了,嘱咐我尽量少熬夜、少抽烟等我鼻子都发酸了,回家给老婆说:“拼上老命都值了!”

一个成功艺术家的造就,走的未必是学院教育的模式,但学院从来都是集中人类智慧并孕育新的创造力的摇篮,它应该为学生提供成为艺术家的必要的思想、工作方法和普遍经验.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他们的羽翼丰满起来,也就该毕业了,他们走出校门继续做艺术的工作,就开始了一个独立艺术家的旅程.至于能飞多远,就看翅膀练得有多硬了.

现在的学院越来越打破与社会的界限,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外界几乎成为一种必要.在北京,学生可以看很多展览,参加艺术活动,各种艺术动向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但我们往往会与学生一起开展一些梳理与分析,不提倡盲目跟风,坚持以自己的思想立场展开表达.

我们系的教学强调让学生掌握艺术方法,其中包括社会知行、视觉方式、思维方式、物质化呈现等训练内容,这些都很重要.光学会思维方式不够,有价值的想法还需要借助恰如其分的语言完成表述.我们常要求学生学会做成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得既结实又精致,不留一点遗憾.只要用心,将来做什么都不会逊色.

我常跟学生说,不必总把自己定位为艺术家,重要的是不断地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希望他们不只是操弄物质材料与技术的能手,还是一个有充分学术涵养与知识储备的思想者,并能够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前提,寻求恰如其分的艺术表达,最终完成将艺术作品推向社会与公众的物质化呈现.

艺术家和老师两种身份,后一种对我更重要.艺术家谁愿意都可以去当,老师可不是谁都能胜任.何况,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

艺术圈之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 没有规范和文化高度,美术馆会办成群众艺术馆

现在很多美术馆都是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的职责不仅在于公共教育,还在于引导、建立一种文化高度.做好一个美术馆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规范:美术馆的定位,如何策展,如何与画廊拉开距离,藏品如何管理、、陈列,如何让政府投入资金,如何进行社会融资,等等.这些基本的规范,很多国内美术馆都做得很不到位.

去年,我参与组织的“国家重点美术馆”评审,发现某些美术馆的库房居然不是恒温、恒湿的,甚至白天开空调、晚上关空调.我们查看他们的温度记录:夏天早上,库房达到38℃~39℃,开空调后是20℃;冬天早上4℃~5℃,开空调后20℃左右.要知道,藏品保存最重要的就是温度不能时高时低.

美术学院美术馆与罗浮宫做藏品交换时,罗浮宫提出的要求是:藏品必须存放在20℃~23℃之间的环境中,而且在20℃~23℃之间的变化不能在10小时之内.

更严重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国内很多美术馆连藏品登记都很不健全,不清不楚的.

有些艺术家会将捐赠给美术馆的作品再要回去.因为美术馆确实做得令艺术家很不满意,捐出去的作品被冷藏在库房里,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甚至出现藏品找不到的状况.而艺术家自己想要张捐赠作品的照片,美术馆方面有时还会给点脸色,有时还要艺术家向美术馆交钱,要借作品出来展出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艺术家既然已经将作品捐赠给国家和美术馆,将作品借出去而不还回来,这也是不规范不守信的.

改变乱象得从美术馆行业做起.政府的资金投入,得有一个预算和评估机制.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出多少,民间出多少,其实都有很好的国际惯例和参照物,但是中国没有鼓励民间资助美术馆的机制;而美术馆馆长是如何选拔的,有什么样的标准和问责制度,馆长是否有人事权,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东美术馆在过去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东省美协一开始对美术馆的定位、功能等方面做过很好的规划.第一任馆长林杭生也是谦虚而实干型的,开馆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广东美术馆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之后,美术馆的规范化过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我任期内做的“广州三年展”在国际上有过很好的评价,但是从我自身的观察和对这个工作的要求来看,觉得是在不规范的文化环境中,按不规范的方式在做事.“广州三年展”做得很有活力,但是每次都是全馆上下拼着老命将事情做下来,这样不规范的做法是很难有序持续做下去的.

我到美术学院美术馆已经两年,希望能够在自己权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建立学术、人事、制度、运营方面的规范,一点一滴地做事.在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工作有难有易,毕竟五六十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面对体制问题,还是要在常规与非常规之间做出各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