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时代的设计美学特征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43 浏览:57816

摘 要 :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为设计美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计美学自身的研究对象和要处理的中心问题要求数字艺术的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数字艺术时代的设计美学特征成为了文章的主要问题.

关 键 词 :数字艺术 设计美学 人与物 功能与形式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艺术在艺术文化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诸多艺术家以及设计师都竭尽全力通过数码“工具箱”来获得自身创作的新灵感.他们想要获得效果更佳的表现效果和创作途径,而且他们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理想.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高度融合以及协调了艺术设计者、艺术对象、艺术材料、方式和途径手段、艺术理念以及传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各种艺术元素实现了互动,并使得表达出的新审美特质与传统的艺术特征存在着诸多差别.

一、设计美学内涵

(一)研究对象

在设计美学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艺术设计所面向的总体范畴.通常情况下,它的范围涵盖了以下内容:设计产品所具备的美学性质,这囊括了设计美学的性质、组成、分类、艺术风格以及设计美学所蕴含的创造性、文化意蕴以及形式美等;设计过程中的美学事宜,包括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设计师自身的地位和重要性,设计师所具备的艺术修养、审美理念和情趣、艺术特征、设计模式,与社会审美品味、科技、来自市场方面的需求信息、生产制作和形式法则等;在产品消费领域所要求的美学事宜,这就囊括了消费心理、文化、自身背景、时代流行趋势和风尚、民族消费心理和消费信息回馈等;部门设计美学包括了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美学;设计美学史,包括设计风格、设计心理发展史和部门设计史等.

(二)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

在设计美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三对关系是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以及主观创造性的产品设计与约束性的客观生产条件之间关系.

1.人与物的关系.这是美学立论的基础.在美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艺术家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人性化的艺术设计得到了充分体现,“宜人化”成为了美学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设计美学高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然而设计美学不能将这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变得过于绝对.对设计美学而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物的和谐是最高境界.

2.功能与形式间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对非艺术品来说,功能是它的本质特性,产品功能是实现功利的基础和根本.艺术设计与艺术创作存在很大区别,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设计还要追求功利.设计出来的产品,除了用于欣赏之外,还务必具备某些功能,满足某些需要.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不能过于忽略设计形式,这是由于形式还体现出了对产品本身所要求的精神需求,忽略了形式等于否定了人的精神需要.

3.产品设计的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产品设计和艺术创作存在着很大差别,艺术创作的自由比艺术设计要宽泛得多.艺术设计也有自由,但是和艺术创作相比,艺术设计的自由度要小得多.这就要求设计师不得不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面对和处理更多的客观约束,高明的设计师总是善于将客观约束转变为主观上的设计自由.

二、数字艺术与设计美学的结合和发展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字艺术时代,综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当代设计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设计介质、设计行为的同时,也要求了对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新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方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专业界限,当代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比较单一的学科专业范围内,而已经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数字技术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等多种元素或形式进行整合,丰富或突破了原有的设计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当代设计还越来越注重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当代设计者不仅从与之相邻的学科内获取知识,甚至从与之相远的学科领域去研究和探讨设计问题.传统的学科界线被冲破,行业间的界线也在数字空间中逐渐变得模糊,设计者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以外知识,电子学、艺术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地理、心理学、音乐、摄影等相关学科的成就被综合运用到设计中.

在以往的人类审美体验中,一种艺术形式往往只具备一至两种审美体验的特性.如绘画的意象感,音乐的沉浸感等.但是,数字艺术时代新兴设计形式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如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这些设计形式基本都综合了文本、图形、图像、音乐、视像、动画等元素,丰富了人们的视听及互动感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数字艺术时代下的新设计形式则通常具备审美体验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如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具备“三感”特征,指的是沉浸感(innnersion),构想感(imagination),交互性(interaction).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早已包含在“三感”之中,尤其是沉浸感.人类社会中的绝大部分审美体验都可以在虚拟现实作品中得到体现,是人类审美理想在数字化时代的综合体现.

此外,数字艺术时代特有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设计特征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维,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具象思维.如网络的出现改变和促进了信息的传递,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创造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设计者可以在网络上跨地域进行协同创作,设计作品的主体和客体在一定意义跨越了空间.而在另一方面,这种类似于电影的检测定性真实的思维方式,带来了设计精神及审美愉悦体验的超越,使主体与客体混淆在数字艺术中,获得了极度的快感和的释放.


三、数字艺术时代的设计美学特征

数字艺术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运用不仅对设计自身审美经验产生了冲击,同时也对设计主体客体间的面对方式进行了重新建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设计表述方式、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变化,新的设计理念也持续不断地拓展了新的空间和社会文化、设计学科之间进行了重新的整合. 在数字艺术时代,设计表述方式、过程的重大影响和变化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者认知与表述

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信息的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认知效率.同时,技术信息及艺术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了边缘设计主体的衍生.计算机的操作才能加上艺术才能仿佛才是数字艺术时代的必须.软件版本的快速更新、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设计主体也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认知.一方面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又要适应新时代下新的要求和挑战.

从传统手绘到数字手绘,从二维手绘到三维手绘,从单一手绘到全面手绘,设计表现过程中的表述方法对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及变化.无论是软件的进一步改良改进还是硬件性能的进一步攀升,都在强调设计者在自我的认知行为及方式上要加快速度.早期在印刷文明影响下成长的设计主体往往缺乏必要的设计应用软件操控能力,而专门从事软件开发运用的专家又缺乏艺术的精神,这是我们常常能看到的一种情况.

(二)设计客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数字艺术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是一个视像的时代.信息的膨胀无论是对设计主体还是客体都有着同样效果的影响,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海量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造成设计客体的审美趋向复杂,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设计客体的审美.并且,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便利性改变了既往“劳动即有收获”的结构,大量的免费的设计资源、设计资料、设计理论能使更多的设计客体转化成设计主体,再加上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俨然就是一个设计者.

另外,设计新形式的出现也构成了设计主客体的共同参与,许多诸如网页艺术设计、网络游戏等需要共同去构建一个整体.

(三)设计表述形式及技巧的进一步拓展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也越来越适合设计表述,新的设计形式也随之不断涌现.同时,运用于设计表述的技巧方式也不断得到突破.从传统的二维空间表现,到设计者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三维空间效果的表达,再到能将复杂的思维空间、动态空间直观而形象的表现出来,在今天似乎已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定会有更多的表述形式及技巧涌现.

(四)既有审美经验的攀升与忧思

数字艺术时代下设计介质、设计行为、设计工具等使得当代设计具有了区别于传统审美标准的新的审美形式.在新标准和新形式的诉诸下,又对数字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感性的影响,理性的提升,而理性的形式又在不断招呼感性的内容.在严谨的审美态度下,设计者必须提高自我的审美注意.艺术的价值应是设计师富有的艺术才华和设计思想,只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提高,才能设计出富有艺术魅力的有意义的作品.

诚然,数字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简单、便宜、快速的生产模式.然而,在这种设计生产模式下,工具的便利也往往会造成个人设计风格的丧失,设计终究是一种创造活动,需要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支撑.一旦设计者过于依赖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变幻无穷的艺术形式,极有可能就会慢慢丢失思维的敏锐性.虽然数字艺术时代下构建起来的新艺术观念和美学范式,但他们还是以传统艺术、印刷时代设计作为本质特征的.在学科大融合的今天,如何能够找到更适合数字艺术的新审美构建是一种必然的忧思.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手段.因此,设计师和艺术家要学会处理设计对象和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以及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地论述了数字艺术时代的设计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