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舞蹈艺术公演之奇观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49 浏览:14284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舞蹈公演艺术的发展势如破竹.而在纷繁激增的公演类型中,有一类以其众多的参与人数、庞大的组织规模、广效的辐射范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青少儿舞蹈艺术公演.本文对青少儿舞蹈艺术公演现状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改革开放,中国舞蹈公演艺术,青少儿,现状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22-01

在2015年10余场青少儿春晚中,“魅力校园”全国校园春晚是行业中的领头军,盛况更是令人惊叹:3天录影公演,每天3场,每场约40个节目.粗略计算,3天共有近8000名小演员.这在全球公演市场中如同一支奇葩.然而,由探究背后成因及全息图,“青少儿舞蹈艺术公演”现象身后隐藏着巨大产业链条,而它仅是链条上各个环节共通互动效应下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一、品牌化经营,发展全局观

品牌战略,说到实处是一种宏观性的整体思维模式,是为便于经营管理、强化产品形象、区别同类产品、增加综合竞争力、建立稳定客户群,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形象包装流程.

(一)品牌定位

定位是路线规划的前提.“魅力校园”以清晰的阶段性定位,为实际项目活动的开展设定了方向.首先,发展初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校园活动品牌”.围绕此目标深入全国各地,将散状资源聚拢整合,开创了系列规模性公演活动,以“创新力、吸引力、影响力”为特色,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扩张.经过12年的风雨,确立了全国行业龙头地位,继而将2013年-2020年品牌定位提升至“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校园活动品牌”.如此明确精准的走向定位,是品牌创始人站在当下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现状之上,对市场前景的准确预测.

(二)品牌化战略

遵循着“产品品牌战略”和“分类品牌战略”两大方式,“魅力校园”对青少儿整盘艺术市场进行了专项细分,将北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上海作为活动聚集地,用区域性差异区别同类产品,逐个攻破南北两大市场,同时,以媒体传播力、名人效应、童星热点为发力炮,搭建规模性平台,吸引青少儿艺术教育实施者、接受者对“聚光灯”光环的向往,其次,用“时间差”的方式,将各类公演活动产品散布于冬夏两季,与校内教育形成差异互补.此外,积极拓展海外公演,以民营资本的力量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关乎品牌国际化路线战略路线的落实,另一方面带领中国民营艺术教育界迈出国门,依托全球化公演市场热潮,真正促进了青少儿公演市场融入国际大局.

二、产业链建构,核心带周边

冬夏两季集中式的火爆公演活动背后依托的是巨大产业链条的支撑.追根溯源,围绕青少儿群体的根源性社会活动便是教育,公演活动也是出于“教育成果展示”而发展出的终端产业.“魅力校园”创造性地由高度的公演活动为起点进行反向逆流,向艺术教育领域进行扩张.从面向青少年的夏令营、冬令营、培训班,延伸至对教师的短期集训、长期培训、间断式巡讲,不仅增强了舞蹈行业间的衔接性,更是将舞蹈资源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流动,运用民营资本的灵活性、自控性,让更多的基层舞蹈从业者有了接近舞蹈界专家学者的机会,滴水穿石地让普及型舞蹈融入更多的科学性、专业性与规范化.环环相扣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将产业能效深度加工,以点带面,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体.

三、看得见的“隆重”,看不见的“艺术”

既然是全息图的剖析,有了“模样”,“性格”也不可不了解.庞大产业链、盛大公演现场的品质究竟如何呢?

首先,“人数多、场面杂”.毋庸置疑,20000人参与的青少儿公演活动在全世界也难能一见,但相应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剧场内随意走动、饮食、聊天,剧场外随地化妆、练习、饮食,造成通道堵塞.且不说对公演现场表演情况的干扰,仅就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看,台下十分钟的严谨与雕琢才能换来台上一分钟的细腻与精彩,从娃娃抓起,关乎未来艺术从业者的素质,是未来艺术的品质.

其次,“舞台炫、设备牛”.整场节目灯光炫丽、多媒体效果多样,多机位摄像,可以说达到了舞蹈公演活动较高水平的硬件配置.然而,当包装大于内容,光环大于实质,便显得索然无味了.主要问题体现在.

1. 原创无佳品――儿童舞蹈语言匮乏、儿童舞蹈情趣缺失,另有一些作品有抄袭之疑,雷同性较强,东拼西凑出的作品流畅性较弱.创作型作品的编排水平有待提升,如何将技法恰到好处地融汇到儿童舞蹈中,是应予以重视的.

2. 技巧无巧妙――技术技巧的泛滥使用也存在于大量专业型舞蹈作品中,无来由地下腰、前抢脸,并不能增强作品的可观赏性和艺术品质,相反外行已厌倦内行已厌恶.如何更为恰当地使用技术技巧,达到“情到深处泪自流”的效果,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去探索研究.

3. 色彩无审美――作为视听效果同步的艺术形式,服装设计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作品在服装本体的色彩搭配上庸俗化,有些服装色彩与舞台灯光的互动性较弱,使整体视觉效果减分.这种审美能力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来达成的,而在大多数普及型舞蹈教师、创作者的教育经历及培训课程中并不曾涉及,因此对于艺术的综合感知和艺术品质的整体提升还需要更加细致化的培训体系来点滴实现.

“魅力校园”领航的中国青少儿舞蹈公演发展之路,蜿蜒十五年,铸就今日的盛况,不易大于光芒,汗水多于成果.从根本上说,青少儿舞蹈公演的问题就是青少儿舞蹈教育的症结,肩负起对教育、艺术的双重责任,慢慢走,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