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时代的佛教艺术与动漫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3 浏览:11593

从静态到动态,从2维到3维,从平面到立体,从静观到体验与互动,数字革命为文化和艺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我们必须采用现代科学与技术来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佛教艺术的新局面.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与音乐等艺术作品.佛教艺术始于2500年前,约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左右,在释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后的印度次大陆成形.佛教在向亚洲其他地区和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佛教艺术就地生根并幻化出了缤纷的形神演变.

自公元1世纪汉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取经开始,佛教艺术便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地区、中国以及韩国、日本等地.

佛教传播至亚洲各地之后,很快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既有其世界性大宗教的同一特性,又不失自身差异性的宗教体系,而佛教艺术也同时在求同存异中发扬光大.

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风格和气质表现出迥异的特色.当佛教完全渗透到各国人民的精神的层面时,它不仅是宗教,而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了.

中国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当为莫高窟,它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由于莫高窟的发展时间很长,所以记录了佛教艺术的风格演变.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能在佛的造像、雕塑和壁画中发现中国最早的动画造型和单格漫画与多格漫画的表现手法.

在20世纪的中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与佛教结缘,通过漫画的形式,与弘一法师共同创作的《护生画集》,成就了佛教艺术的一段佳话.

《护生画集》是一部奇书.画集缘起于1927年.当年,丰子恺先生在上海江湾的家里接待弘一法师,也就是著名的李叔同先生.在丰子恺先生生日这天,他以弘一为师,皈依了佛法.他们共同商量由擅长绘画的丰先生作画,由精通佛法的弘一法师撰文,共同编写《护生画集》.弘一法师在世的时候,丰先生先是把它看成送给弘一法师的寿礼;弘一法师圆寂之后,丰先生又把它看成是对弘一法师的怀念.整个画集充满了对爱护生灵与心灵的呼吁.

《护生画集》创作过程长达46年.作品中深藏的仁爱慈悲之心,又使得《护生画集》跨越时代所限,超越文化艺术的范畴,成为一部历久弥新的永恒经典之作.

在中国大陆,继《护生画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影响外,海内外从事佛教艺术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不乏其人,他们当中有以水墨画来表现佛教题材的溥心畬、张大千、吕佛庭、章晓航、董梦梅、奚淞、释果梵等大家;徐悲鸿则以西洋油画来画弘一大师像; 李自健先生则以逼真手法为星云法师、圣严法师绘制肖像. 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被誉为创造了“中国动画学派”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佛教为题材创作的动画片“九色鹿”和“三个小和尚”,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之作.在“大闹天宫”动画片中,也有以中国动漫方式诠释的佛教艺术元素.

动画片“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257洞内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影片在人物形象和用色上采用了敦煌壁画的绘画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全剧画面奔放绚丽,色彩艳丽,具有异域色彩,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命的张力.比如,九色鹿带动物们到达无忧无虑的地方之后,到处开满了深红色、红色、蓝色、粉红色、白色的花朵,土地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和蓝色的,加上身披九色的鹿,各种深色的蝴蝶,和红色的鸟儿,红、白、蓝色的兔子,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竞相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和活力.特别是鹿王发威时,蹄子点地,每点一下,整个画面为之变色,金光夺目,神采奕奕,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影片与其说是故事动画,不如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古埃及壁画、中国敦煌壁画等古代壁画,在色彩、机理上深深地留下了久远年代的印迹,那种难以绘制的时代之“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九色鹿》的人物和背景充分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以崭新的动漫手法表现出具有绚丽多彩的唯美风格.

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三个和尚》影片,实际创作中导演阿达充分展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艺术想象力.三个和尚相似而又不同的出场、挑水时上山下山的动作、敲木鱼吃饼打嗝的情节、太阳升起落下的过程、不同以往的方画框以及三个和尚背对背挪出画框的设计等都让人过目不忘.

阿达对这部动漫作品提出了创作中的“十个要点”:第一,中国的.影片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要严格区别于外国的动画片.第二,寓意的.影片并不是真实事件的反映,而是通过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问题,其中有深湛的哲理,即所谓检测定性的现实主义.第三,大众的.男、女、老、少,体力或脑力劳动者;中国人或外国人;甚至各种不同信仰的人都能接受,雅俗共赏,中外咸宜(但不迎合小市民口味,格调要高,不要媚检测).第四,现代的.影片是给现代人看的,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所以搞这样一个“土”玩意儿,也要采用现代手法,现代的节奏,要创新.是中国的,又是新的,这一点很重要.第五,漫画的.漫画的特点是一目了然,讲究漫画的形象比喻,要夸张,又要简练.第六,幽默的.影片要搞得风趣并注意含蓄,不能搞“硬噱头”和追求低级趣味,更不能丑化和尚.第七,精练的.影片没有一句对白,情节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都要去掉.在结构上用“减”法,尽量做到没有败笔.第八,喜剧的.这是一个讽刺喜剧,而且是善意的讽刺,让观众在笑声中本能地领悟其中的道理.结尾也要成为喜剧——“有水吃”.这个“光明的尾巴”不仅仅是出于思想内容的需要,也是艺术形式的需要.第九,动作的.影片的结构概括为:出场,挑水,念经,老鼠,重复三次,以及最后的救火,吊水等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动作性,这是动画片所需要的.第十,音乐的.整部影片没有一句话,是按音乐的结构进行的.

阿达的艺术创作观念,很好地概括了动漫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艺术的特点和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从台湾引进版权,由蔡志忠先生创作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系列漫画风行大江南北,深受年轻人特别是白领层的青睐.这是利用动漫普及佛教的一个成功例子,其成功与蔡先生对佛像的热爱、与研究,对佛学的领悟与研习是分不开的.蔡志忠用简洁生动的线条、对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 台湾原创动漫之父邓有立先生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合作,成功创作了动画系列片《少林传奇》.邓先生与上海文广集团合拍的动画系列片《少林传奇》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宣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使中外观众了解到佛家精神.

邓有立先生创作的另一部动画电影《鱼篮观音》,则以观世音菩萨及蔡状元造桥为题材,将鱼篮观音感动人心的故事结合轻松的表现手法,让每一位观看这部影片的人都能够体悟到其精神,进而推广信仰教化人心.

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动漫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限于篇幅,我在本文中仅举两个采用数字技术表现佛教内容的动画作品和壁画的成功案例.

2011年,由中国年轻艺术家张小涛创作了三维动画片《萨迦》,这部作品探索了宗教自由界限的变化.张小涛先生表示,他借助数字技术恢复佛教信仰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西藏的萨迦寺曾遭到红卫兵的破坏,他用两年时间研究该寺的废墟,并咨询寺内,用3D建模软件重现了萨迦寺的北庙.在数字影像中,萨迦寺是一个超现实空间,发光的金色佛像成形、又消失.藏传佛教曼荼罗旋转着,变成时光隧道,将虚拟的朝圣者送到新的未来,以及新的生命历程中.

这段以穿越时空的动画宣扬藏传佛教的影像,使我们看到了佛教全盛时期的景象.这位艺术家说,“我的乌托邦就是要见到处在佛教复兴时期的中国.”

2011年,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龟兹研究院合作开展“龟兹石窟数字化保护与高精度还原”项目.项目团队以克孜尔第17窟这一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为原型,从平面壁画的数据采集到石窟结构的3D扫描、建模,于2012年夏天在沪“克隆”出了一座内嵌壁画的古洞窟,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在此基础上,双方于2013年又启动了“新疆克孜尔新1窟(局部)3D打印复原工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产品,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文物同样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得以复制,修复与还原.将数据采集、数字印刷与3D打印技术融合应用于文物保护与修复还原,经过一次次地尝试和积累后,已经进入应用阶段.

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3D打印复原的《飞天》壁画,线条、颜色和肌理都天衣无缝,就连墙壁上泥土风化、剥落的质感,和壁画经年累月被氧化失色的那种古朴色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静态到动态,从2维到3维,从平面到立体,从静观到体验与互动,数字革命为文化和艺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通过动漫和3D数字技术,走过了上千年路程的传统工艺和艺术手法来表现佛教艺术的方式出现了突破与扩展.我们必须采用现代科学与技术来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佛教艺术的新局面.

(作者系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此文系作者2013年9月在斯里兰卡亚洲佛教艺术节论坛上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