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丘:生活比艺术更精彩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1 浏览:9967

米丘的身份如此多样.建筑师米丘,把江苏水乡同里“复制”到2∞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画家米丘,从1986年至今不间断地在北京和欧洲举行画展;摄影师米丘,80年代就参加了包括个人影展在内的5次国内外影展;雕塑家米丘,在北京、上海、深圳公共空间中用他带着翅膀的雕塑给张江这样的工业区带去浪漫的艺术.

米丘的生活如此丰富.现代油画、抽象水墨、表演艺术、行焉艺术、文化策划、艺术管理他都一一介入.他软化、甚至取消了其间的种种界限,艺术在他这成了一种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心愿的通达渠道,也成了他生活的大部分.

东大名路仓库:

该仓库位于东大名路713号,毗邻黄浦江,处于上海市北外滩开发的中心地带.东大名仓库建于1929年,原为上海一百集团的仓储用房,是6层高的框架砖式仓库,面积750m2.此次设计是建立在保护旧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将原属上海市一百集团的仓储用房改建为极具现代艺术感的办公用房.在东大名路仓库的设计中,在保留了原有水泥框架及红砖干墙面的基础上,按功能及在空间中的比例分割成数个空间,所有的分隔立面均采用拉丝不锈钢包面.令人惊诧的是每个空间都和墙面坯布留有距离,象是漂浮在一个大空间中的数个小空间.穿行其中,空间的不断变化及不锈钢玻璃的重叠反射,都给人造成了虚幻与真实历史与今天并存的奇异感受.

北京雨新仓:

“南新仓”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院内,东四十条桥西南侧,北临平安大街,西侧是奥运会组委会入住的青兰大厦,东侧是30m宽的二环辅路.总用地面积约2.47公顷.于1984年5月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成为今日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在此次设计规划中,将以古仓的修复利用为依托,强调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特色十足的文化“场”,并与周边开发相互协调呼应.在恢复历史,注重文化内涵理念的指导下,南新仓项目将建成为一个有高环境品质,文化品位,历史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人文空间.我们眼中的南新仓,是老北京古都文化的守望者.

张江米丘雕塑公园: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在上淘实施国家安全应用示范工程,并于2002年在上海宣布正式启动.以高7m宽6m的8座大型雕塑为中心,建造一个规模22000m2的雕塑公园,来确立整个园区的环境品质,随后根据此概念所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观念存在与完成度是构成艺术当代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全球化运动的背景下,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互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和思想一样都遇到了表述的挑战.艺术家希望有机会在更大或新的时空里来完成自己的表述.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综合艺术会更有表达的容量.事实上,人们对自然环境与空间的新态度和观点正在鼓励艺术家创作大规模的空间艺术.上海张江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是第一个以文化艺术为开发定位.以高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为目标而进行科技园区建设的范例.米丘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环境设计不但在艺术理念上,同时也为上海向园林化城市努力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幸福生存系列1

在上海宁寿大厦的环境设计中,米丘将大厦门前一个在规划中可以拆除的清代牌坊四明公所整体平移了26m加以保护作为整体建筑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在牌坊与大厦的中间设立了块长18m,高2.省略收集来自世界各地对于新千年的愿望,从中选出200条愿望,铭刻在伸入大海中的长达99m宽5m的玻璃愿望桥.然后在大梅沙海滩上建立由七件雕塑组成的“愿望”的雕塑群,同时在海边建造了高81m的由玻璃和不锈钢架构成的愿望塔,塔上的多媒体装置可供游览者发布愿望.这件作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艺术作品,是一次难度极大的跨平台操作,展示了米丘综合的个人素质,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从实验性的艺术展推进到社会实际运用之中,并积极地调动社会性的综合力量来展示艺术在公共环境中的作用与意义,米丘以真诚的艺术空间完成为观众提供了参与的可能,他以自己对社会的广泛参与换来观众对艺术的广泛参与,而一切参与都是最深刻的对话.

上海浦东万科兰山:

兰山小城市是万科在浦东新区发展的第一个住宅项目,位于浦东金桥地区.该项目占地46公顷,包括独立别墅、双拼别墅、Townhouse和度检测式酒店公寓.社区中保留了9000m2的自然河道.并设计开挖了8000m2人工水系,丰富了兰山的自然视界,是一座符合现代居住观的生态型花园式共有别墅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一直希望为客户提供品质优良的住宅,更希望为他们创造出高尚的文化社区,倡导一种健康、舒适、人文的生活方式.这与米丘探索幸福生活无限可能的艺术不谋而合,并可以为这艺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

北京王府井大街――飘:

矗立在北京长安街王府井大街十字路口东北角,东方广场西侧,尺寸:5m×4.8m,材质:钢、不锈钢、烤漆.《飘》的出现,经过《新周刊》等主流媒体的推广,使“飘”成为新一代生活观念和状态的代名词.而米丘本人也被《新周刊》称为“飘一代”的艺术总监.

长80m的水上玻璃桥观众可以往其上行走,玻璃上用电脑数码的方式铭刻着艺术家关于人类生存和未来的文字描述.同时在周围的空地上树立了6mX 9rn的雕塑6件.生存之道既是一条具象的“道路”也是种东方式的形而上的“道”.这件环境艺术作品更多带有观念艺术的特征.

米丘的上海

米丘的工作室位于北外滩的东大名路,从落地窗眺望,是暮色中生机勃勃的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东方明珠近在咫尺.黄浦江这边,北外滩曾经的拆迁废墟旧址,如今已经是一个可以停泊巨型豪华客轮的国际码头的地基.

“我觉得这一切挺奇怪的.”米丘望着江对面说,“建浦东的时候,我们一面在强求考虑周边环境,一面又在用所谓的大都会天际线来做榜样.一面互相争夺这个空间,一面互相分裂.材料、形式和比例都不统一,完全是力量的对比,公司财力的较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外滩的老建筑,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尽管每个主人都有想法,他们在创业上不无冒险精神,但在建筑上,无论从材质到风格,都愿意服从一个统一的概念.“我又想到罗马,它曾经经历的那个伟大时代,最好的工匠,艺术家和整体的水准,一个思想可以延续几百年,一路做到极致.”对于全球化的个人风格主义的流行,米丘说,个人主义造成的相互对抗的力量消耗了太多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很局促.”

“原来的法租界是我理想中的上海建筑生态,硬性的建筑形态和软性的居住环境相得益彰,然而建造成本飞涨使得复制成为一个奢侈的理想.现在上海市区的新民居建筑动辄三四十层高,楼下的绿地少得可怜.用香港、新加坡的指标硬套到我们头上,这真的是值得借鉴的方式么所谓奢侈,指标都是政府制定的,那么在制定这些指标的时候,是否可以多为人的生活环境考虑”这些因素在大的城市很难控制,上海并不是米丘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施展身手之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建构宣言》在现实中的实施对象是中小型城市.“在中小型城市还有可能,如果有实施的可能,我们下一步就是核算成本,应该不难做到,就是设计手法的问题.”

米丘的建筑

米丘认为建筑比艺术、电影、雕塑、绘画等有着更加广的范畴.在有了充分的艺术实践和积淀之后.他的创作也涉及建筑领域.他的工作室位于东大名仓库的顶层,这栋建筑建于1929年,现为上海一百集团的仓储用房,是米丘曾经参与改造的老建筑之一.6层高的框架砖式仓库,米丘的设计在保护旧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保留了原有的水泥框架和红砖墙面,以不锈钢包面或者玻璃按照功能分隔成数个空间,有的楼层房顶没有吊天花板,管道分布在水泥屋顶间,典型的LOFT结构.在改造完成后,吸引来许多艺术家将他们的艺术空间安置于此.

米丘在上海参与过的另一个让人感到饶有兴趣的项目是人寿大厦的环境设计,那是1999年,他将一个清代的牌坊整体平移了26m.人寿大厦位于新老城区交界,毗邻城隍庙,人稠地狭.在原来的规划中,牌坊正对着大厦的正门口,因有碍观瞻,被列为可拆除的项目.他把这个牌坊移到了大厦的一角加以保护,并在牌坊与大厦之间设立了一块长18m,高2.4m的玻璃幕墙,在上面绘制了抽象图案,运用的正是他的艺术和环境相结合的空间设计概念.

米丘的威尼斯

9月6日,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本年度的“艺术及建筑杰出贡献奖”颁发给米丘,不仅是对他的“建构宣言”的肯定,也是表彰他多年来在建筑和环境领域所做的贡献.米丘作品位于双年展的主展区“军械库”,室内外布展面积为730m2.通过两个集装箱的建筑模型和实物,以及声、光、影像的表现,米丘籍此完成他的《建构宣言》.

米丘把一座730m2的江南小镇一这一次把江苏水乡同里“复制”到水域威尼斯的,观众可以乘船从河上直接抵达展厅的门口.为了把同里古镇“运”到千山万水之外的威尼斯,米丘此次动用了两只集装箱,而主题为“建构宣言”参展作品,由“碑”,“古镇印象”,“百宝箱”,“耕乐堂”,“生命之轮”,“冥思者”,“古镇记忆”及“理想建构”这八件作品构成,灵感和素材全部取自于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的同里古镇.其中的“同里镇耕乐堂木建构模型”,更是按照始建于明代,占地6亩4分,现存三进四十一间的“耕乐堂”实物以纯樟木1比1复制而成.更为震撼的是,“古镇记忆”这个部份,将会以展览现场一个三米乘四米,深度为一米,并且波光荡漾的水池为“银幕”,把事先拍摄的同里古建筑影像直接投映到这个“水幕”之上.


以同里为素材的整组作品,将通过影像,听觉,嗅觉等艺术手段组合形态,给人以完整的思考感受.米丘表示,作品表达的是“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延续性,重新树立‘建构’概念,对中国和西方城市建设和建筑进行反思,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与建构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社会资源的全方位的整合,展示文化理想,建构合理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

米丘的翅膀

小时候,飞的意象就经常出现在米丘的梦中.现在,他有了“翅膀”.从1999年至今,他创作了13件有“翅膀”的作品――幸福的,哀伤的,希冀的,休闲的,飞翔的,静止的等米丘说,翅膀也是有生命的、特有人性的东西,他能令它变幻出上百种表情,就像手势的表达一样.翅膀跟米丘个人的现实状态特别吻合,而被社会和公众契台与认同只是一种偶然.

“翅膀”雕塑是米丘最广为人知的符号.他说,这个想法的由来,是因为他总有股想离地而起的.这个符号不仅象征梦想和幸福,不同的姿态,你可以给它赋予多种意义.它可以表现空间,表现感情,安放在北京东方广场西侧的那座5m高的钢制.羽翼人”,被命名为“飘”,但看上去好像有点沮丧,米丘说和他对当时的社会思考有关.威尼斯双年展中的“羽翼人”,双翅伸展,低头思考,米丘叫它“冥思者”,切合《建构宣言》的主题.展览的一部分,米丘运用王鲁民的理念,做了一个“生命之轮”的阐释.他在创作翅膀的形态时,也许潜意识里受了这样的中国美学传承的影响――由半坡村的大屋顶延伸出凤凰图案,到中式古典建筑的飞檐走壁,再到羽翼人的翅膀.

从国外回来后,米丘发现自己对现代的东西喜欢不起来了,因为有太多的现实性参合到里面,于是就回到了老的历史中.做羽翼人的雕塑,于他就是找到一个终极目标.“回到一个飞起来的感觉,离开一点现实,我觉得更舒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