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上的装饰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51 浏览:18390

摘 要 :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现在的历程,我们看到了装饰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一种艺术符号,“装饰”在未来的设计中也不会消失.它是艺术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符号.而且,装饰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设计本质上就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而适宜的装饰正是设计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 :装饰,工业化,探求新风格

引言

翻开英汉词典,发现“design”除了“设计”之解外还有“图案,纹样”之意,这让我忽然想到,从现代设计的萌芽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今天,设计的发展史是不是可以狭义的认为就是一场装饰的演变过程!

图案或纹样作为一种装饰形式依托于建筑、家具、服装等之上,进而从象征性、社会性、功能性到形式的一种发展,使得设计也随之而发展.

从矫饰繁琐装饰的十八世纪,到强调中世纪歌特式风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追求自然风格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到主张机械美的“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从具有颠覆意义的现代主义运动,再到历史折衷的后现代主义,都可以无一例外的看到一种装饰思维的转化过程.

一、巴罗克中的装饰

人类从会制造工具开始,逐渐对工具的美观有了要求.因此,最早的设计就是人们在工具上的各种装饰活动.十八世纪欧洲的设计活动主要是基于手工业为中心的活动,并且设计者和制造者往往是同一个人.尤其是在法国,是以贵族为中心的文化和政治,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设计的怎么写作对象都是权贵和上层贵族阶级,为了满足他们奢华的要求,在设计上自然出现了矫饰的、人为做作的风气.几何对称,象征性的布局,矫饰的繁琐装饰,都充满了明显的阶级特征.十八世纪的巴罗克风格,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都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

二、“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装饰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自然对现代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催生作用.所以,十九世纪下半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主要是恢复手工艺传统.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气之中,采用中世纪纯朴的风格,吸收日本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同时又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但是它的缺点则在于对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化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无谓的费用,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所享用,所以不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三、“新艺术”运动中的装饰

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感,造成了对新的设计的风格探索的起因.在工业化潮流的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发展了一次相当大的“新艺术”运动.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歌特风格,把歌特风格作为一种参考和借鉴,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大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这场运动虽然在新时代有了一些探索风格,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说,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继承的.“新艺术”运动创造了非常特殊的装饰风格,从亨利•,凡德•,威尔德的室内,到吉马德的巴黎地下铁入口设计,都呈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非历史主义的新装饰风格探索力量.

四、“装饰艺术”运动中的装饰

二十世纪初,设计师敏感的了解到新时代的必然性,他们展开了一场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也不回避新的材料的“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风格一方面从古代埃及华贵的装饰元素中寻找借鉴,简洁的几何图形、建筑装饰图案、运用金属色系列和黑白色系列达到了极其高度的装饰效果.另一方面“装饰艺术”运动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原始部落的影响.“装饰艺术”运动作为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它对“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加以否定,也对单调的工业化风格也加以批评,由于强调装饰化也与现代主义有很大区别,因此可以说是装饰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衔接,融合了双方的特点,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与再现.因此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装饰艺术”的装饰特点再次得到重新认识,并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进一步的延续与发展.从装饰形式出发,采取设计上折衷主义立场,探索手工艺与工业化双重特点的兼容、东西方融合、人情化和机械化结合的尝试,因而发展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它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成为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风格研究的中心.

五、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否定

随着工业技术发展的迅速,到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兴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这是一次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具有功能主义特征,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中性色彩计划,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的特点.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从设计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从形式上都把现代主义的风格发展到了极致.

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卢斯极端主张功能的重要性,他对装饰极为反感.1898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在形式中求美而不依靠装饰,这是整个人类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现代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把现代主义设计推向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向.

六、后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复兴

随着人们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厌倦,到了六十年代,设计师们推出了波普设计(pop Design),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追求雅俗共赏的目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并且在七十年代里兴起了多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于是,从建筑上,我们可以看见从米斯•,凡德洛的“少就是多”到罗伯特•,温图利的“少则烦”的转变只用了几年的时间.

“后现代主义”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七十年代持续到九十年代初,之后便开始衰退.

总结

综观装饰的发展过程,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应该说是自从具有手工艺特征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以来,经过半个世纪以上的断裂以后,设计家的个人表现,重新成为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强调的统一性、非个人性的减少主义、功能主义相比,的确是个人主义在设计上的复兴.后现代设计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从古典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进行装饰符号的戏谑、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装饰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一种艺术符号,“装饰”在未来的设计中也不会消失.它是艺术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符号,而且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设计本质上就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而适宜的装饰正是设计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它会让人们走向的艺术化的、充满诗意的生活.在后现代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今天,处于对这一风格的热爱,希望我们都能拿出我们的,去投入到“装饰”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