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产理看艺术产业化的潜在陷阱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71 浏览:132712

艺术产业化,也就是把艺术创作当做盈利性的经济活动,进行艺术品有组织、有规模地加工、生产和销售,这是我国生产实践领域正在探索的一种发展方式,也是当前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各方人士围绕艺术能否产业化、如何产业化、谁来产业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其实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著作中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已经创设了分析艺术活动的经济哲学视角,今天艺术产业化的各种现实都可在艺术生产理论的各种范畴里找到映像,概念间的张力正是实践中各种主体、各种制度、各种政策间角力的体现.虽然马克思谈论问题的年代和环境早已不同,我们还是可以从那些思路一贯而侧重不同的论断里汲取处理艺术产业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智慧,特别是规避那些马克思早已提示的潜在陷阱.


一、资本陷阱

艺术产业化直接表现为艺术品商品化.作为生产商品的活动,艺术创作也成为商品经济的环节和部分.在商品经济时代,资本竭尽所能渗入人类一切活动,马克思不无担心地说,“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此处第一个“艺术生产”泛指艺术实践的各种历史形态,第二个“艺术生产”专指资本主义形态下的艺术商品生产.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只有通过这种交换,劳动的生产条件和一般价值即货币或商品,才转化为资本 ( 而劳动则转化为科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 .”“非生产劳动”是“不同资本交换,而直接同收入即工资或利润交换的劳动.”虽然马克思曾肯定生产劳动的积极作用,但他更强调,由于资本渗入而出现的异化局面——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必将对人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笔者将此称为资本陷阱.

近年来,“国宝帮”“汉代玉凳”“金缕玉衣”等挑战艺术品者心理底线的品查重事件层出不穷,新近又爆出的“青花热水瓶”更是冲击常识,贻笑大方.如果说古时人们制作仿品是出于艺术追求,那么刚才提到的这些仿制品则纯粹是为了牟利.据一些媒体统计,现在艺术查重已涉及到艺术品的各个门类,一些在历史上出产相关资源,现在仍依托传统技艺发展当代艺术品产业的地区,甚至有人专门从事查重职业,如河北峰峰仿磁州窑、天津鼓楼仿书画,形成产业.这都是艺术产业陷入资本陷阱的反面教材.

资本陷阱的本质是资本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特性,在艺术生产领域,它把艺术创作者变为获取利润的奴隶,艺术创作不再以艺术本身为目的,而以利润为目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但是资本陷阱并非不可避免,艺术产业化要防止陷入其中,需要高度重视艺术与资本间的张力,不让资本成为唯一主宰,从而避免误入歧途.

二、消费陷阱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形态,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艺术创作也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若干环节,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甚至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艺术的创造和消费往往同时进行,生产者是在消费,消费者也在创造.问题在于,当艺术家和消费者,艺术品和市场是不同主体时,如果过于突出消费者和市场的地位,也将损害艺术的发展,这可称为消费陷阱.

几年来,电视电影荧屏上曾经一度热播的某些抗日剧、穿越剧、清宫剧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抄袭、捏造篡改历史现象,片面追求娱乐效果及商业利益,迎合某些人群的非主流审美趣味,央视2012年春晚的小品《荆轲刺秦》就是对这种以游戏精神亵玩历史的不负责任态度进行的深刻批判.

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虽然艺术品往往以物质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书籍、绘画、雕塑等等,但是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和其他物质财富一样的实用功能,更提供并非器械使用意义上的审美客体.人们可以用流传百年的紫砂壶做饮水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欣赏它创作体现的美感.对艺术品的实用功能,消费者可以找到一般的评价标准,而对于非实用部分,消费者可能囿于主体性限制而很难达到统一,出现脱离受众或者曲高和寡的文化现象,甚至那些超出当代的艺术珍品反而被人们抛弃,在艺术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推进艺术产业化应该坚持生产与消费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消费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当生产和消费出现暂时矛盾时,切不可一味求全消费者满意而放弃创作的原则,这是艺术产业化中通俗与媚俗之别.艺术品不仅是被动的消费对象,而且是消费者的创造主体,“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三、趋同陷阱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到:艺术“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等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才是可能的等”学界经常从异化角度对此进行解读,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理解角度是:马克思把创新作为艺术的一个本质规定,也提出了艺术产业化需要规避的第三个陷阱——缺乏个性的趋同.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现代人们想要复制一件与原作形式相同的作品已经不是太难的事情.1984年,我国就成功复制了全套“曾侯乙编钟”,与出土文物不仅在器型上完全一致,而且音律发声也达到以检测乱真的地步.现代书画复制技术的进步已经让很多鉴定专家都措手不及,一些名家的作品甚至可以用打印的方式仿制出来,而且具有立体效果,但是,赝品即使与原作达到形式上的完全一致,人们仍然不会将他们视作传世的艺术珍品.不仅书画这样的手工艺术领域如此,那些大量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领域也是如此.电影《泰囧》虽然创作了电影票房的奇迹,可是观众看完后却并不写账,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原因就在于其情节与电影《人在囧途》十分相像,没有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新鲜感.众多影视剧续集失败的原因也往往如此. 创新才是艺术产业化的灵魂,无论是古希腊的诗人还是文豪莎士比亚,之所以创造了古典的形式,是因为他们始终怀有自由的精神,体现丰富的个性,而艺术品成规模的加工、生产和销售之所以被诟病在于很多创作只是简单重复,没有自己的灵魂,因而失去价值.

马克思实际上是把“美”和美的实践活动——艺术作为人精神力量的展现,既是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超越自我的方式.艺术带来的美感不仅是人自由自觉的展现,而且是人突破不自由过程的展现,久远的作品给我们的艺术享受源于创作者完成了他(他们)难以完成的工作,源于冲破对人各种限制引起的悲壮感或成就感,古典的形式之所以给我们震撼,很多情况下首先取决于人们为创作它需要突破条件限制的程度,限制它产生的困难越多,人类在突破困难中展现的张力越大,人们对它的艺术价值往往愈加推崇;而一旦人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其规律,很少需要冲破自然对人的限制时,艺术品的价值也会减少.

四、时代陷阱

艺术产业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理解其存在离不开具体时代环境,也因如此,我们应该允许艺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不同的前进道路,如果以为艺术只能按照某种特定模式演进,无论是不分情况的强迫产业化,还是不分情况的不准产业化,都将落入时代陷阱而不能自拔.

赵丽蓉曾出演的小品《如此包装》表现的就是一位评剧艺术家面对艺术产业化单向模式时的尴尬、无奈和气愤.不仅评剧,在面对艺术产业化的现代媒体模式时,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都受到威胁.以河北保定为例,“保定老调”是河北省历史悠久的地方曲种之一,元末明初已有雏形,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而如今这个剧种在与现代电影电视等媒体的竞争中显然处于劣势,日渐式微,需要受到关注和帮扶.这都提示我们:艺术产业化必须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必须尊重每一种艺术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对于产业化速度慢、周期长的艺术形式不能急于进行市场淘汰的单向模式,而应首先给予一定时期的特殊扶植.

艺术产业化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在空间上使得人类的文明成果在不同民族间实现继承和融合,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在时间上使人有充分的可能丰富个性、完善自我,从而“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只有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更多的人才有可能在更广泛和深刻的意义上占有更多的艺术品,人类的艺术产品越多,人们从中得到的享受、教育、启发也越多,艺术产业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自我的扬弃中消灭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艺术产业化视作异类而敌视它,就可以有更大的勇气推动艺术产业化改革的车轮,有更大的信心坚持艺术产业化的道路.

反观世界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产业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已经通过实践在更大范围内获得了认可.当前,我们最为紧迫的任务不是产业化程度太深,而是产业化尚且不够,越是在这种热切的情绪下,越要冷静和反思,提防各种陷阱的出现,不然轻则要走弯路,重则落入万丈深渊.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项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研究》(批准号SZ125006)和保定市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保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研究》(编号201201036)的阶段成果.作者吴学飞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作者李玉俊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