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鹰翔》歌词的艺术特点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64 浏览:44331

基于自己对专业的从事和积累,斗胆陋见:歌曲作品,一经名家的演唱和媒体的给力,便被称之为经典的歌曲;而歌曲的经典,只能出自于歌唱者对词曲作者之匠心的彻悟,以及听众在理解基础上的欣然接受.前者枚不胜举,后者难能可见.在中学“音乐欣赏课” 的教学中,我不经意地突然感觉到,经典歌曲《鹰翔》(阎肃词 姚明曲),按照“斗胆陋见”,应该是歌曲中的经典了.何以为此,那是因为阎肃大师,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文字功,为歌曲音乐又创作了一首经典歌词中的歌词经典.

一、逻辑严谨 层次清晰

在藏族同胞日常生活的习俗中,他们视鱼为“水神”,不可无理侵袭;将鹰奉为“天神”,诚然顶礼膜拜.阎肃大师以字雕琢九天雄鹰,以词歌唱雪域天神,很好地贴近了今天的时代、贴近了当下的社会、更贴近了藏家真实的生活.

大凡写鹰,似乎不“赠予”华丽的“羽衣”,难抒笔者之浩气,似乎不“给予”连篇的浮想,难显飞鹰之锐气,其实不然.莎士比亚(英)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也许正是为此,《鹰翔》的歌词才有了这样简单明了的框架:

结构 【 序 】 → 【 A 】 → 【 B 】

句断 Ⅰ句(2断) Ⅳ句(8断) Ⅱ句(6断) (均为一段)

场景 仰望凝视 祭祀转经 锅庄颂唱 (真实)

心境 崇敬膜拜 赞美期盼 祝愿祈福 (真诚)


就这样,作者用简单的结构,简洁的文字,直接实写了一个藏传佛教的文化现象,生动展示了一幅雪域高原的生活画卷.

二、惜字点金 明确主体

【序】中“捧起白云编织的哈达献给你,翱翔九天的神鹰”.词中虽然没有提及喜马拉雅或珠穆朗玛,但是,“哈达”二字,就能让你知道那个神秘和美丽的地方;“九天”二字,就能让人感受到那个充满魅力的“高度”.一个点睛之笔的“你”,比“那”真,比“等”实,不虚不冒,明确了主体,亲近了距离.正如贺拉斯(古罗马)所说:“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捧起”――逼真的形态,“白云”――自然的兴比,“编织”――适度的夸张,“哈达”――崇高的礼遇,“献给”――真挚的虔诚,聊聊11个字,不仅为歌词续后的铺开,提供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起始,更为受众打开了一幅虽静犹动的雪域风情画.写藏族民俗风情的歌词不在少数,但像这样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的佳句,实为鲜见.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想必也会给业内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歌词范本――惜字点金,明确主体,那是因为一般的歌词,其篇幅和容量都是有限的.

三、收放自如 虚实相辅

众所周知,当下文艺创作的手法,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但是,如何走出“原生态”的藩篱,又要避免一味地无限“漂浮”,任何作者,都要掌握好思维逻辑的定位,使用好合理夸张的修饰.若能使这二者有机地在潜移默化的意识流中融会贯通,实际操作比理论说教要难.就歌词创作来讲,它既没有宏篇大论的空间,也还要为作曲家提供旋律组织的乐音思维,更要让所有受众在歌唱过程的瞬间能明白、听懂歌词中的字形与字义,这就更难.在《鹰翔》的【A】部,阎肃大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精彩的范例:

自然形态 ―→ 合理逻辑 ―→ 情景升华

实景再现 ←―反辅修饰 ←― 适度夸张

你飞越高高的雪山, 衔来金色的长虹.

你穿越密密的浓雾, 睁圆锐利的眼睛.

你展开宽宽的双翼, 扫荡风暴和雷霆.

你给这茫茫的雪域, 带来吉祥和安宁.

只有像雄鹰一样勇敢地“飞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才有可能“衔来金色的彩虹”,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如何“穿越”那些妄图破坏祖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层层雾障,我们必须像雄鹰一样地“睁圆锐利的眼睛”,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维稳态势;对待一切不利于国家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的落后现象与阻力,我们必须要具备雄鹰般“展开宽宽的双翼,扫荡风暴和雷霆”的力量,来迎接灿烂的太阳.由此,也只有这样,雪域高原才会有真正的吉祥与安宁.显而易见,作者采撷常用的、而不是臆造的词句,赋予了雪山雄鹰志存高远的品格和大气磅礴的精神,并以此来告诉我们,为什么“鹰”要“翱翔”.也只有这样的佳作,才配得上歌德(德)所誉:“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对于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四、妙用绝句 升华主题

在同类题材的歌曲中,我们见到了很多“雪莲花”、“格桑花”、“牛羊成群”、“雅鲁藏布江水”等词句,而《鹰翔》【B】部的开始句,让我们感到了意想不到的惊讶与惊喜――“燃起檀香木”.世人都知道,信民进庙祭祀,都要点燃俗称的檀香,一般是以“柱”来表示数量.而作者在这里以“木”来表示所燃之香的数量和形态,让人拍案叫绝.它既刻划了信民的虔诚之心,更表现了香火的旺盛.换句话说,现今藏传佛教寺庙里的香火能够如此旺盛,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政府,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每当我歌唱到此时,由衷地感到,什么叫做“学无止境”;每当我欣赏“木”字时,又能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肃然起敬”.后接句“青稞酒满盅”就更有嚼味,按前句的创作思维,此“满”应理解为“斟”或“敬”;此“满”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良的群体,一个生活在“宗教自由”国度里的藏传佛教信民祭祀时的真实写照.

在结束句“你有凌云的志向和圣洁的心灵”里,作者的“凌云”、“圣洁”与开篇句“九天”、“白云”遥相呼应;“心灵”又为【A】部翱翔之鹰的志向,作了恰如其分的诠释,一只普通的飞禽,就这样被作者巧妙地借喻和理性地升华了.这里没有平平的口号,也没有泛泛的.而“我们热爱你,我们歌唱你”的,只是那一颗肩负使命、大有作为的赤诚之心.正如高尔基(俄)所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它很少谈论哲理,它是羞于大发议论的”.

在中华文库里,因为有了《诗经》,我们才梳理出风、雅、颂,也才熟练地使用赋、比、兴.如果时下有人说《鹰翔》歌词的结构酷似风、雅、颂,手法极像赋、比、兴,我肯定没有异议,真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