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的地域性表现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43 浏览:130999

【内容摘 要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的地域性特征是普遍存在、也是极为重要的.《八旗》系列是作者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立足于黑龙江省本土文化的实践性摸索的开始.文章对作者早期陶瓷艺术创作进行分析,从中得到启示并对后期作品进行了诠释,表达了在艺术实践上的取向和艺术道路上的追求.

【关 键 词 】艺术创作 地域性 陶瓷艺术《八旗》

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结晶,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创造.因此,它们必定都是客体与主体、感性与理性、再现与表现的统一,都是特定的生活内容与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结果.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一个重要内在要素是题材,它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并进入艺术作品,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生活材料,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把题材上升为艺术作品,中间须经过创作主体的改造、加工和制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即艺术创作.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件艺术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和创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浓厚的地域性特质.这种特质是艺术家的生长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尚所赋予的.

当代国画山水名家卢禹舜早期代表作的题材就是立足于本土文化而选取的.在其《八荒》系列的所有画作中都能感受到地域文化对卢禹舜的影响.那么,如何把本土文化渗透到陶瓷作品中,是笔者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内心诉求.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翻阅黑龙江省这片黑土地的文化发展史,“满文化”的渗透及作用跃然纸上,以黑龙江流域为“龙兴之地”的满清八旗铁蹄曾在这里踏起数路烟尘.八旗制度是在1601年由努尔哈赤创立的,在1614年由初建的四旗改为八旗.在其存在的296年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八旗制度是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清王朝的整个兴衰史.为此,笔者萌发了以“八旗”为题材的创作冲动.

在早期的《八旗》创作中,笔者更注重的是黑龙江地域风貌和风土人情的表现.因此,在成型上通过泥板粘接而不是其他复杂的成型方式;在釉料装饰上也只用单一釉色来表现,而非多种釉料的融合.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直接、简单的方式来展现黑龙江特有的风俗文化.《八旗》的整体风格是古朴粗犷的,没有丰富多变的釉色,主要用的是山东的白花釉和氧化铁.黑龙江省四季分明,尤以冬季更为明显,皑皑白雪点缀在苍山林野上的恢弘景象令无数艺术家钟情于此:白花釉的斑驳厚重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氧化铁是带有岁月积淀感的,在视觉上给人以原始、粗犷的感觉,用来表现黑龙江曲折的历史,热情奔放、粗狂剽悍的风土人情也表现得恰如其分.随着这批作品不断地参展、拍卖和,留在笔者手里的作品所剩无几,而笔者对《八旗》系列还依旧,于是,笔者开始了新的创作尝试.

与早期创作不同,除了在风格上的表现,笔者更想寻求在工艺本身上的一种自我突破,用浅浮雕的技法和古彩装饰来实现纹饰图案的附着.正黄旗是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与镶黄旗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在其历任统领者中以康熙皇帝最为功勋卓著.陪伴他戎马一生的铠甲该闪耀着怎样的魅力?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可以从那些八旗后裔身上感受到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骄傲和自豪,似乎那种贵族气质并没有因朝代的更替而消失殆尽.而想要再现这副帝王铠甲的魅力,并非陶瓷材料本身和某种单一甚至多种釉色所能实现的.浅浮雕技法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关系,通过精湛的浮雕技法可以使龙纹宛如一条真龙活灵活现盘踞在铠甲上,也使其他纹饰更加灵动逼真.古彩装饰是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工艺,能够较精细地实现纹饰的丰富颜色和纹路.这两种技法的结合给予了笔者内心最大的安慰和发挥空间,把笔者的想法通过艺术实践最终呈现出来,让笔者对这份最本质的艺术诉求有所交代.


《八旗》系列作品能够多次获奖并被,其价值除了工艺、材料本身,更重要的是题材内容背后的魅力,这是黑龙江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背景赋予的.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区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特定的社会生活和自然背景培育滋养着艺术家的心灵,必然对艺术家的作品风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客观的,是普遍存在的,是潜移默化的,从而作用到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当中.

黑龙江省在陶瓷发展史上和现代进程上的力量是单薄的、不成体系的.《八旗》系列是笔者在艺术创作中对地域性摸索的开始,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笔者会不断探索和创新,立足于本土文化,呈现出更优秀、更具地域性特色的作品来展现脚下这片黑土地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