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22 浏览:105632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艺术生设计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综合素质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职业延展空间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本文就艺术设计六种能力的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技能到创新发展,从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到具体教学模式方法,从社会适用到人格完善诸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培养出实用、立足社会、跟上时怎么发表展、具有创新前瞻精神的人才.

关 键 词 :现状与要求 六大能力培养

一、问题现状与时代要求

目前艺术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反映在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陈旧,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职业延展空间不能适应当代设计市场需求.因此,对旧有基础课教学体系进行思考与改造已成为一种必然.根据当前市场对新时代设计人员的要求,有目的的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时代需要相适应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求在社会上立足,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六大能力体系的培养

依据上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专业基础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内力、前瞻发展洞察力六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和综合培养,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的设计教学主要围绕着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来进行.应该说,构成教学的引进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五六十年代以图案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课的地位.体现出科学理性思维,具有进步性.但是,构成体系教学 (二战前 德国人“包豪斯”所首创)是建立在教学与工业制造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的教学体系则不重视学生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过分强调理想主义和抽象概念,脱离了德国人包豪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初衷,以至于不适合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此,我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艺术基础课程体系作出改革:

首先,我们应明确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即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迅速更新、信息化遍及全球的时代.知识传授的途径与模式已经改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立足素质,注重应用取向,成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

其次,要对传统的构成体系为中心的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以课题为中心、课程模块为基础、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课程框架体系.应该明确,自然形态的抽象化解析和提炼一定是课题群的第一个模块,因为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是人创造性构思生成的首要前提.然后,把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作为第二个模块.第三是让学生对头脑中已存在的形象进行表达和阐述为最终环节.三大模块中的思维训练课题是一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课题发展关系,而传统的绘画和理论基础,只能只是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

再次,在基础课程中须穿插实战教学.教学中我建议打破原有的设计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之间的界限,基础课教学中必须适当地引入专业设计内容,引入设计实战,使抽象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具体化.通过实战,才能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了解学习某一门专业基础课、某一个基础知识点的意义,从而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最后,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走出课堂,实行开放式教育,广泛吸收生产和实战上的各种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改变一言堂式教育,师生互动,充分利用好作业讲评与比较,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灵感的多元性,以利于设计思维力的培养.

2.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习实践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国内外成功的艺术院校的经验表明:对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的构思和发明,多数来自实习实践教学.

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宏观方面应先从校企结合做起.

高等艺术教育事业成功和发生“质”的变化的标志之一,就在于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笔者认为高等艺术教育与企业之间应建立各种伙伴关系,成立合作研究团体.高等艺术院校可以从企业获得不断的科研课题、设计项目并经济资源;企业可以把高等艺术院校发展为研究基地并获得丰富多彩的设计方案;而学生则进行了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设计平台并实战锻炼,学习、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将被充分调动,实践应用能力将获得有力的培养;教与学的结构体系会良性状态演进,三赢何乐而不为.

微观方面,我们在教学实践上可以采取对内、对外双向调整的策略.

对内,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对部分与实际设计项目容易接轨的课程教学计划的编制、修订要留有余地,扩大结合应用选题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并结合具体专业重点安排高年级的对口课程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对外,当实际设计项目在时间、内容、要求上跟教学计划不同步时,我们应和委托设计方作进一步沟通、协调,争取让委托设计方作出适当的调整.如果委托设计方可调整的弹性较小,学校则只能被动放弃部分设计项目,从而来保证对内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

总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通过校企合作,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设计薪酬,更重要的是可迅速提高他们的专业设计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单纯的理论学习型人才转变为理论加实用的、与社会相适应的设计型人才.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艺术专业人才能否走向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艺术设计领域,怎样培养出具备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并成为能够引领最新设计发展潮流的设计人才,是教学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课堂教学内容除了课程基本理论与技能传授外,还需给学生提供个人进行创造性思考与创新实践的空间与平台.在教学中应以小组讨论形式,以积极的互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其中头脑风暴的方法是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领域给予充分认识与理解,培养想象力、形成新创意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激发学生原创精神.教学中组织具有挑战性的竞赛是激发学生原创精神和运用综合知识能力的创造活动.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不仅可以检验他们在高水平竞争环境中的创意与创新能力、检验其团队合作精神与设计成品完成水平,而且也是学校教学成果和总体创新水平得到社会评估与认同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作品,除了要求在提交设计成品之外,还要求提交该作品文件集,包括作品的构思、拟解决的问题、作业计划、创作依据、素材搜集、创意形成与拓展、设计方案的修改、工艺技术和最终作品完成的效果图等内容.通过学生作品文件集,促使学生在每一次作业的各个环节中, 都要注重个人的真实观察和意念的发展逻辑,从而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与创新活动的过程.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作品的真实性、原创性.

再次,要激发学生开创意识.艺术设计教学的重心还在于培养学生开创新知识的意识,而不仅是关注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因此,应较多的引用前瞻性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趋势,触及设计领域的各类前沿问题.如可持续性设计、以用户特色为中心的设计、体验设计等都作为教学和实践的关键知识点.在同一门课程中,对学生的指导采取教师个人指导、小组指导的综合形式,避免个体经验的局限性思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开创意识.

4.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竞争意识、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而当今在创业型经济背景下,着重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最终目的是为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应为适度理论教育和熟练应用能力的培养.高等艺术教育倡导理论知识的适度够用,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迁徙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实践经验的熟练应用(包括自然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了动手能力,并给学生带来谋生的本领.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授给学生认识论还要教给方法论.

对熟练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以社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实现专业课程模式的创新,在课程设置上,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并确立了“三双”的课程设计原则,即:实现课程设计的“双基”、“双技”和“双跨”.

(1)“双基”,即课程具有学术性.本科生应掌握“宽口径”、“厚基础”的学术理论功底.对于“双基”知识的教育以保证必需,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2)“双技”,即课程的职业性.应用型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并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基础,两者并重,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掌握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技能以及为专业怎么写作的通用技能,要求通用练好,专用练精.

(3)“双跨”,即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和兴趣,通过“双跨”选修,实现课程的针对性,落实个性化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实现系内跨专业,校内跨学科选课.积极开发校内选修课,通过任选课实现校内跨学科,通过限选课实现系内跨专业.


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内容.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体系上为毕业生更加适合未来的社会需要而做出了保证.

5.人格内力的培养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审美教育则可以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可以完善专业人格,并通过专业对人的个性美化,实现内在美教育.对艺术生人格内力的完善与培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以艺术美教育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艺术的魅力是巨大的,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不断的审美欣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陶冶其高尚情操,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要培养学生具有怎么写作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责任感,追求真善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以艺术美教育完善专业人格魅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不可避免的会对艺术产生不良的影响. 美术教育要摆脱功利主义的影响,淡化艺术的功利性, 以一种带有价值定向的审美情趣完成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与实现.为此,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再者,以艺术美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恪守职业道德是一种美德,教学中要对学生灌输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因其是每位职业人应有的人格基准和美质.

最后,以艺术美教育提升人格内力.作为艺术设计者来说,提升自身人格修养与内力,还需与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相结合.要培养学生牢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时刻把学习、继承、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与自身人格修养融为一体,已达到人格内力的塑造与完善.

6.前瞻发展洞察力的培养

具有前瞻发展洞察力,是决定着一个设计者在设计领域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设计都不是对他人理念和作品的简单模仿与抄袭,而是要注入自己的灵感与创造,用自己的洞察眼光去探索、发现这个世界新的美好的创作活动.艺术设计教学中前瞻发展洞察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培养个性视角.教学中应从学生这个主体入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来制定发展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自身内部动机推动,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相符合,学生便能够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朝各自的既定目标发展,从而促成个性的形成,促使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去描绘和勾画这个世界.

其次,引导独立探索.教学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敢于探索,独立探索.力争培养出他人不可替代的特质、绝招,才能在设计领域以自己独有的、新颖的视角去发现并引领潮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前瞻优势,实现人生价值.

具体教学方法上,可加大教学设置的弹性,采取更富有弹性的选课制和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选择发展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权利,提供学生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则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有利于其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索,有利于其探索精神和前瞻洞察力的培养.

再次, 培养前沿科学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前沿知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甚至是把一些前沿性的学科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前沿科学观,可使他们具有及时了解、把握学科前沿知识、继而跟上、跻身于学科前沿行列的良好素质.

总述,艺术设计能力培养的六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是根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目的;人格内力的培养是本质;前瞻发展洞察力的培养是必须.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把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和方法融会贯通成一体,最终为学生成为社会、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而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