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岭南建筑艺术成就和特点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14 浏览:144453

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在建筑内发生,古今中外的建筑镌刻着人类历史不同时期社会 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内容和特点,已构成了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建筑给人类以“家”的感觉,与食物、衣物等同时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元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建筑.岭南建筑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涵盖了岭南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组成了我国瑰丽多彩的建筑文化.

艺术的魅力不但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而且提现在不同形式的创作中.艺术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材料和领域的不同并不影响艺术的存在,艺术的魅力能吸引人、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沉淀.经典的建筑就是一件完善的艺术作品,被大众所接纳与承认.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房地产异军突起,建筑师和开发商看惯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厌倦使用传统建筑形式,盲目地把外国的建筑元素生搬硬套地运用在神州大地,造成千城一面,磨灭了地域特色和地方传统建筑风格.值得庆幸的是,众多眼光长远的建筑师已开始在千楼一面的困局中开始审视中华的传统建筑之美,并付诸于现实建筑,从而开启了“欧美风潮”向传统美学转化,将创意与传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建筑样式和风格.

岭南派建筑通常被称为“广派”或“岭南派”,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

现代岭南建筑特点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是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他的作品中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曾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其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了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等,是岭南派建筑中的翘楚.

2.创造意境,追求神似.广东人在艺术追求中比较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现,努力探寻岭南特色,尤其反映在建筑创作中,营造意境,力臻神似,中国岭南的韵味和格调处处体现出来.比如白云山庄的诗情画意,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常常勾起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3.因借环境,融为一体.重视选址立基的岭南建筑,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建筑的精华,与环境融为一体.这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有“白云宾馆”、“双溪别墅”和“白天鹅”等宾馆.

4.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平添了几分大自然的情趣.东方宾馆庭园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结合得浑然一体,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

5.简洁清新,多姿多彩.钢筋混凝土框架特点为岭南建筑所借鉴后,创造出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形成简洁清新的建筑形象,同时与我国亭台楼阁造型相结合,使新建筑多姿多彩,变化万端.

6.设计多样,室内精彩.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特色家具、匾名对联等传统手法,使室内景观移步换景,精彩绝伦.

7.景园文脉,推陈出新.岭南建筑大量吸收、借鉴了中国古园林空间营造方式,并移植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因而风格独特鲜明.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园、兰圃、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

8.只求神似,殊途同归.岭南建筑学派主张新建筑与传统形式风格要神似,不要形似.要神似,是一种文脉意识的反映,是对传统精神及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对环境整体性及人性空间的尊重,对追求同步世界潮流的强烈愿景.

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作有友谊剧院、白天鹅宾馆、白云山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大都会广场、广州泮溪酒家、中国市长大厦等.这些作品分别荣获中国城市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奖、国家教委优秀建筑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等多种建筑设计类奖项.

现代岭南建筑艺术分析

1.岭南建筑的结构特征

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的岭南,夏天酷热而冬季温暖,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岭南地区多发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因为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高于外部地面,墙脚多由具备防水功能的材料如青砖、石块或其他材料建造,房屋布局密集,屋顶层采用砖石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损害,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有条件的家庭还要加厚墙体,最大程度上防水、防风.靠近沿海的岭南地区,旧时海盗为患,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抵挡自然灾害功能,满足人们居住舒适,而且还要有抵御强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比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征,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敦实,材料坚固,墙体四周设有眼,内住居民可以通过眼对碉楼进行观察和控制.


岭南地区毗邻港澳台,海上运输通达,国际商业贸易往来频仍,经济自古就比较发达,这些条件为西方建筑文化的引进打下了先决条件, 广州、厦门等部分岭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岭南建筑与西方建筑相杂糅的产物,即“骑楼”、“洋楼”等.这些建筑物通常人居楼上,楼下商店,颇类似于现今的住宅底商,往往两排“骑楼”相对而建,夹道形成数百米的商业长廊,为行人和顾客提供便利,也为业主提供经营和居住的处所.目前,此种建筑模式已经普及,延申乡镇,扩展到工业.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它融合的产物,混合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

2.岭南建筑的技术风格

坐北朝南的岭南建筑,既便于夏季通风采光,在冬季又能起到保暖的作用.平面采用条形,多间房屋并列组合,前面设有敞廊,遮阳板或屋檐,以遮阳挡雨,同时也方便业主通行.岭南地区降雨量较大,地处山水交错复杂的位置,并且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许多建筑都居高而下集中建在小山坡、丘林地带,分排建设,一个山坡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村中房屋多为单层,屋顶为金字塔形,便于雨水排放.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条形,还有方形和圆形.广东梅州地区最为常见的客家的围龙屋,是典型圆形布局建筑.这种建筑由多围建筑群组成,每围由许多相连单间屋向内作一半圆形状,像半月牙形,围屋前沿有一禾坪和池塘,建筑物与池塘组成一个圆形的平面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的围合性和向心性文化.客家的“土围子”和“小城堡”式建筑是典型的方型建筑,这些建筑墙厚1m以上,屋高10m多, 墙体采用“三合土”技术,以筑土形式营造,再用砂灰批档墙壁,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这些围合性建筑一直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