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95 浏览:71555

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在传统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紧扣教材,不敢从教材中走出去,其结果不仅是教师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而且给学生也戴上了紧箍咒,造成学生语文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差,使语文失去了她博大精深的内涵.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实践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对教材的利用,对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引导的方式,深入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引导学生感知、掌握并拓展深化语文知识及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导入课堂,导入学生的心理,这是一门非常值得探究的艺术.那么,语文课堂该如何安排有效的、成功的导入呢?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节语文课,导语的设计应该是精心安排的,或者具有形象美,或者具有情感美,或者具有思考美等而这些正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开始.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中,轻松愉悦地进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但是,无论怎样精彩的导入,都应把握几个原则:第一、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内容;第二,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程度及认识规律.导入新课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层次等,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要紧扣、深挖、妙用教材,依据教材特点,设计要有针对性;第四,“导入新课”的基础是“导”,既然“导”,在情境设置上就尽量简洁明快,达到目的即可,不可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第五,教师要精心设计锤炼自己导入课堂的语言,努力做到既要准确、精炼,又要生动、充满趣味.

二、导入的方法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俗语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若以悬念疑问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而一旦有了这种,就非要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所以,这种导入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我在教授小说《丹柯》一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鲁迅先生曾对悲剧有过这样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那么,在悲剧小说《丹柯》中,“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给人看”的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些话题来欣赏小说作品.在教授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可笑可憎的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回了家”“上了床”“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床”“过了一个月,死去了”.别里科夫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是,还是他杀?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别里科夫的真正死因.

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诱”下,急于想找到正确的答案,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

2.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情境导入,即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照片、投影片等直观形象,营造情景,导入教学.此种导入的方法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也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

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教授《说“木叶“》一文时,这样设计导入:她首先拿出了两片树叶,然后说道:“我刚才经过校园的时候,特意找了两片树叶,大家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一片是刚摘下来的绿叶色泽鲜润、饱满多汁;一片是地上的枯叶干燥色黄、疏朗空阔.)学生顿时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同样是一次听课,教师教授的是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课前导入时,教师选取了散文中的几个场景,例如,山脊上的小屋,绿荫掩映中的小屋,夜幕下的小屋等,制作成美丽的画面呈现出来,以此吸引学生对小屋的神往,然后带着学生去欣赏散文,学生带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去解读这篇课文,劲头高涨.

3.巧借诗文,营造氛围.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等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语文课应该运用诗词,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渲染一种清丽典雅的文化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也能让学生感受诗词本身的美,陶冶学生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教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但是,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是否也能引起无限遐想?你们想到了哪些与月亮相关的诗句呢?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里,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积极地思考,回忆出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积极地回忆之后,教师做出总结: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中国古代诗坛,有无数诗人,因为一轮明月成就了千秋美名,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就是其中一位,他借着一轮明月,“以孤篇压倒全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他笔下的那轮明月吧.在诗歌所营造的典雅氛围里,学生沉浸其中.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总能和诗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教授《项羽之死》,可以由历代诗人对项羽的评价引入,例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教授《将进酒》,可以从余光中的诗《忆李白》引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4.联系“旧知”,“温故”导入.联系“旧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教师提醒学生带着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识探求的好奇心.这种方法依据的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位教师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等

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自己个性化的导入方式.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而巧妙的导入就是让学生喜欢你课堂的第一步.导入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悉心研究,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晶,它催开的不仅仅是一节节生动的课堂,更是一颗颗求知探索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