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46 浏览:96594

摘 要: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无穷,吸引着无数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如今,敦煌艺术已作为大多数艺术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内容被引入,但通常在该体系中,敦煌艺术的教学仅仅体现在装饰图案课程、中外美术史中的一部分,且以理论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未系统的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笔者希望通过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敦煌艺术两者进行分析研究,以对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现代艺术设计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形式美,而且具有文化上的精神美.

关 键 词 :敦煌艺术;艺术设计;内在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26-01

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代表,它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而孕育的文化产物,它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和多变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艺术爱好者,实现了无数美术创作者的艺术梦想.本文主要探讨敦煌艺术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敦煌艺术简介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莫高窟的彩绘泥塑、壁画和石窟艺术是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它是画在石窟和寺院墙壁上的宗教宣传画,起到了辅助塑像表达佛经内容的作用,其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敦煌石窟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敦煌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世纪初西方设计理念传入中国后,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经历由最初被动的接受 “舶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动提倡向外来艺术,包括西方的设计艺术学习,再到结合外来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的中西结合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始终出现盲目学习国外标志性设计理念,弱化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性的问题.在中国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们开始重新反思中国传统之时,尤其是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发展态度的普遍认同,加之如火如荼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敦煌艺术开始被人们提及,而这种由古代无名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其内涵直到今天仍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许多富有远见的艺术家们到敦煌进行临摹、研究和学习,他们把敦煌艺术推向世界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艺术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对敦煌艺术精髓的理解和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敦煌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敦煌壁画线描的特点“以线塑形,以线传神”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大约从北魏晚期开始,莫高窟内就出现了主要以线描手法来表现的人物形象,它们一般都用粗壮有力的土红线勾出头部和肢体轮廓,然后再上色,最后描墨线完成.敦煌佛画线条之劲秀绝伦直如铁划银钩一般,无论菩萨面部还是鬼怪肢体造型,其线条无不流畅生动,精炼有力,这些特征也是动画设计用线的宗旨所在,对动画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动画设计中要求人物要有鲜明的个性,动态生动,而不同的线条在塑造人物性格和动态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以线塑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用线形式多样,技法丰富.2、注重疏密、轻重.主次对比.3、注重曲线造型.中国绘画重视眼睛的传神作用,这也是敦煌艺术矗立千年而魅力依旧的原因之一.“传神”是敦煌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敦煌壁画以线传神,壁画里的形象像现实中的活人一样,佛像有“慈悲之目”“如说之唇”,面部生动,眼睛传神,这样的佳作在敦煌艺术中比比皆是.人物角色的传神在动画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的高度统一、协调、流畅,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就像敦煌壁画中通过线条勾勒的伎乐人物,或舞蹈、或奏乐、或散花等,形象优美,动作千变万化,极富神韵.同时,在动画设计中,经常要表现和处理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而如果想要画面吸引人,赋有神采,不仅单个形象的把握很重要,正确处理各形之间的关系,注重各形象在画面中的呼应,运用线条的走势、曲直处理好画面整体精神状态同样重要.

第二,敦煌图案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不同历史时期敦煌图案的色彩特征主要为,早期鲜明淳厚,用色单纯但效果丰富,对比强烈又协调统一,所用颜色种类不过十余种,主要有土红、石青、石绿、深褐、浅赭、米黄等构成色系,色彩鲜明醒目,质朴浑厚;中期色彩典雅富丽,整体色调冷色的比例大幅增加,石青、石绿为图案主色调,土红、土黄为点缀颜色.同时,色阶变化上更加细腻丰富;晚期色彩清淡素净,但装饰图案呈现出与以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敦煌色彩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在色彩运用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笔者建议在艺术设计(织物设计、陶瓷设计、工艺品设计等)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了解敦煌艺术的背景,分析历代敦煌图案的造型、色彩特征、配色规律、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构思创意、获得灵感,将敦煌装饰图案的造型与色彩元素以现代装饰设计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形式美感的作品.

第三,敦煌石窟的研究与探索及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敦煌石窟是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早期佛教石窟一般以印度阿旃陀、加利等石窟为蓝本来模仿建造.因缘际会,敦煌恰是由内地步上沙漠、西出阳关的最后一个市镇,同时也是由西域“丝绸之路”来往中国内地的第一座城市,于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佛教石窟寺――敦煌石窟,便由此而凿造起来,作为石窟形式的佛寺便具有很多不同于此后内地佛寺建筑的特点.首先,由印度而来的石窟寺形式,具有了外来文化特色,既然不是木构而是石制,也就自然会受到材料上的制约,它不像日常生活居室建筑类型的群体形式,而直接受限于山体的要求,往往是单体开凿.其次,木构建筑的一般建筑要求在这里并不适用,石窟仅达到一个要求,即提供空间.所以,举凡布局、装饰、色彩等基本派不上用场,也即是说,建筑的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对石窟寺来说,就显得有别于一般的佛寺建筑.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建筑的主要特征.就这一特性而言,石窟寺建筑作为人类宗教文明的载体,同样要承载起宣传与满足外在佛理和内在天性这两个要求,如此便决定了石窟寺之传达佛理与审美的双重功能.石窟建筑、雕塑艺术、壁画艺术三者虽相辅相成,但各司其职,各有偏重;以佛、菩萨雕塑为意义的中心;壁画在烘托整体气氛条件下具有相对独立性.就佛教文化的功能性意义而言,敦煌壁画艺术当居第一,而从审美效果上看,壁画艺术与雕塑艺术二者并驾齐驱,相互补充.我们应该将其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大美应该回到历史回到传统回到人类共同的体验――天人合一,让人的总体感觉是“真善美”.


第四,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如何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飞天是敦煌艺术中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飞天艺术不同于一般的佛教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在于表现的是人物的飞动和飞动中的节奏、韵律.飞天作为敦煌壁画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常作为一种传统符号或是民族性的表达方式出现的.其图案符合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平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特异、空间,其均衡式构图,点、线、面的运用使图案的各种形态互相协调,使人感觉舒适,在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我们应当教育学生继承敦煌飞天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设计要素构成画面神韵的基本要素,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拼凑,挖掘和创新传统艺术,使其既有传统艺术表现的形似与神韵,又有现代设计表现的意味,进而体现出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

可见,深入研习敦煌壁画、石窟艺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者来说,这样的知识构成的形成和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现代装饰设计与中国敦煌艺术两者进行分析研究,以对比的教学方式,以构图形式、造型风格、线条样式、色彩构成等创作元素进行教学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现代艺术设计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形式美,而且具有文化上的精神美,在艺术语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各种设计风格相互交错、融合,使本土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又重新得到关注和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