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361 浏览:66608

摘 要:书法是字的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学习书法必须根据各种书体的书写特点、要领、规律去学习和继承发扬,打好基础后再进行实践和创新.

关 键 词 :书法与汉字 继承 创新

一、书法与汉字

书法是字的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艺术.汉字始于物的象形.当时可以说每个字都是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某一事物.这个时候文字和绘画是分不开的,故有“书画同源”之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适应人类的需要,文字逐渐形成,书和画这对孪生姐妹才各自成家立业.推测在殷商甲骨文形成的时候,书画就各自分家了.

汉字起源于物象,本身就具有的图形美.我们祖先能创造这种独一无二的具有艺术实质的文字,是伟大的!这种艺术性的文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必然的.历史上那些为祖国书法艺术而奋斗终身的书法家,他们穿铁砚、尽墨池的精神,为创造、继承、发展祖国的书法事业所作的贡献,是不能磨灭的.

汉字发展到今天,虽然人们已习惯于把它们作为记事的符号,但其本质仍不失其象形的特点.书法是通过象形的汉字表现出来的,但汉字本身和书法又是两回事.书法艺术早已独立于艺术之林.书家在挥毫时不可能把每个字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象一一类比,但不管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书法艺术都离不开这象形的文字.书法家由于各人的性格、素养不同,其表现手法各异,同一张纸,可以说是各人的一个小天地,书写完全相同的内容,可以表现出各人迥然不同的风格,内容丰富,千姿百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几千年来悠久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外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才越受世界的尊重和欢迎.事实上中国书法艺术早已引起西方艺术家的重视,他们借鉴中国书法艺术的流畅、连续而有韵律的线条,开创了他们的画风,世界名画家毕加索对中国书法艺术更是赞不绝口,日本以中国书法艺术为基础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法艺术等这些充分说明中国书法艺术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这是书法艺术发展成为举世无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根本原因.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文字的进化是有密切关系的.从殷商甲骨文以后到周的金文(钟鼎文),先秦的籀文(大篆),秦的小篆(即秦篆),汉的隶、章草,魏晋以后日益发展成熟的行、草书,隋唐以后,篆隶正行草相辅而成的五种书体直到今天.

我国历代书家很多,唐孙过庭《论书谱》中首先谈到:“汉魏有钟(繇)、张(芝)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其余不足观.”在这个时候书法家并不多.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极盛时期,书法艺术也大有发展,这时的大书法家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到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元清以后书家有赵孟、董其昌等.近代有、郭沫若、沈尹墨等.他们都是史上有名的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优点繁多:苍劲、豪放、宽舒、洒脱、清秀等这些优点不可能完全集中在某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以为任何书法家的作品不可能没有缺点,正如任何人都有缺点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优点中又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如豪放和妍媚、苍劲和秀丽等.

历代书家各有千秋,比较全面的应当推崇王羲之,因为他的书法所具备的优点较多,一般人都喜欢王字,提起书法艺术很自然地想到他的大名.要了解王羲之已有的传世之作.唐太宗《论笔意》中谈到:“夫学书者,先须知王右军绝妙得意处,真书乐毅论,行书兰亭序,草书十七贴,勿令有死点死画,方尽书之道也.”这了他当时的政治地位外, 群众基础较广泛,水平较高和水平偏低的书法爱好者都能接受.如果要研究书法艺术的某一方面,他确确实实不如其他名家.我认为苍劲不如张旭,流畅不逮怀素,豪放不及黄山谷,清秀逊于赵孟、潇洒愧对祝枝山,凝重望尘莫及郭沫若.

二、怎样继承中国书法艺术

对古人书艺的精髓,是否我们今天都掌握了我认为今天的书法水平还没有人达到张旭、黄庭坚等名家的艺术高峰.因此,学古人的书法艺术还是书法爱好者的必修课.古人的书法艺术没有过时,因为书法本来就是我国古老的艺术,象形文字演变到今天,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起码没有显著的变化),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今天对书法的审美观和古人没有显著的区别,古人认为美的书法作品,今天我们同样认为是美的.因此,书法艺术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必须在继承古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新.

继承古人的书艺,也不是包下来的学习方法.我以为向古人学习,是学那些我看得懂的、喜爱的、美的部分,对那些尚不理解、不喜爱的作品,不要硬着头皮去学.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么效果就会好一些,反之,一定会事倍功半.学习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一些尚不理解的东西不要勉强去学.在这里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当我们有了一定基础知识以后,在书艺不断提高的道路上,鉴别字好坏的能力也应随之而不断提高,如果辨别字好坏的能力不具备,学习是盲目的,收效肯定不理想.学书法的千千万万,能成其为“家”的又有几个他们不想写好在社会上留下自己的墨迹吗不!这除了学习方法及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思想迟钝,受传统思想束缚太深,看问题不敏锐,大大限制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在面前溜过看不见,甚至躺在艺术丛中也发现不了美.自己也明明知道要从古人的墨海中爬出来,但老是上不了岸,也明明知道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但毫端老是没有自己的影子像这样辛辛苦苦写一辈子也写不出名堂是值得研究的.

艺术贵有个性,书法尤甚.我们在向古人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要把“我”丢了,丢了这个“我”永远跟在古人的后面爬行,或叫替古人如何写,这就谈不上创新了.

既要向古人、名人学习,又不迷信古人名人,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学习方法呢我以为在初学打基础的阶段,老老实实向古人名人学习.这时自己没有什么辨别能力,“我”还处于懵懂状态中,没有什么个性可言,对古人名人的作品一味拜倒脚下.但是,在这个打基础的过程中,也正是个性成长的阶段.有了基础,有了独立见解,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对古人名人的作品就不像从前那样老是拜在他们的脚下,受制于人,而应该在学古人名人的基础上,跳出这个框框,走自己的新路.这是一条通向书法艺术的道路.就在这个分岭的时候,确实有相当部分书法爱好者由于受各种因素的束缚,一辈子跳不出这个框框,终为古人“书奴”.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基础以后,学习的方法不限于原来的小范围,随着审美力的提高,把视野扩大到百家、千家.如我对祝枝山潇洒的墨迹,特别喜欢他在“一撇”的用笔,就专门学他这一撇,又很喜欢黄庭坚的“点”,就专门学他这一点等把这一点、那一撇,凡自己喜欢的都学(但又不固定去学某一家的字),对读帖、欣赏作品,对能理解而自己又很喜爱的则反复观察和空临,对自己不懂的则不要勉强去钻.在自己临池实践中,觉得怎样好就怎样写(实际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已经不自觉地主宰了你怎样写),因为这一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见解、辨别是非、决定取舍的能力,美学素养提高了,所学的东西已溶解在自己的艺术修养中,这样“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出来的墨迹才能具有个人的特点和风格.

三、怎样创新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必须创新,必须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创新.创新是通过笔者的个性表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个性是什么就是各人的性格、脾气.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只具备了做一个文学家所有的优点,还不能成为文学家,还必须具备文学家的脾气才行(大意).在继承古人名人的基础上狠下功夫,寓个性于笔意之中,从而达到真正成为笔的主人,“我”的自由王国,这样其作品才能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和艺术修养有密切的关系,个性是附在艺术之中表现出来的,但个性不等于艺术.因而衡量一幅作品,首先不是看他个性如何,而是衡量他艺术价值的高低,但又千万不要忽略其艺术特点正是个性的所在.个性的形成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以及各人的具体客观环境,它不像艺术那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一般的情况下,被社会承认的艺术品才有其艺术价值.要提高艺术水平,必须多读书多见世面,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刺激起来的感情,潜移默化地溶解到点画中去,这是笔者的精神进入了一种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点画是他思想的点画,能表现出他喜怒哀乐的点画,只有进入这种自由的、忘我而正是体现我的境界,才能创造出艺术珍品.不过,有时像这样的艺术珍品,在一定的时候也有可能被埋没的,这不要紧,埋在地下的金子一旦出土,其光泽无损.所谓“入古出新,自然驰骋”,这样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是创新的途径.


四、怎样加强字外功夫的学习

学书法总的说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执笔、用墨、临帖、读贴、空临、书空、章法布白等,这些是技巧问题,是基础知识.当掌握了这些写字的基础知识以后,向书法艺术攀登的时候,更难的问题是“字外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多读书、多实践.不仅要读书法理论的书、文艺理论的书,还应读些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甚至用批评的眼光也可读些反面的东西,像文学家那样丰富生活.古今的书法家,往往是文学家、画家,专门的书法家好像不曾有.书法艺术虽有其特点,但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摄影等姊妹艺术有相通之处.要知道,书法艺术是一个人各方面知识的集中体现,如果要立志做一位书法家,那就需要读更多的书啊!

除了读书以外,应尽量争取多浏览祖国的乃至世界的名川大山,上则观天,下则览地,把观察到的树、木、花、草、动物等等的静、动态造型汇聚于脑海之中,用于笔端.孙过庭《书谱》:“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对我们学书法的帮助是很重要的.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我以为书法的创作源泉同样离不开生活,只是书家所经历的生涯,在其创作中的再现形象,不象文学人物那样具体,只不过是江中水月,水中之花是变了形的模糊不清的倒影,体现在作品中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意象.书家的水平、修养、气质以及他的生涯等都会渗透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去.检测如说文学家把他感受的素材写成作品,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的话,那么书家对生活的感受,意象地溶和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的变化过程应该是化学变化.书法艺术是比较抽象的.我以为不管任何书法艺术必须通过有力感的动势的线条表现出来的.这些线条包含着书家多反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线条,换起人们许多心领神会的联想,从而陶冶人们的心灵,得以美的享受,我以为这就是书法艺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