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的与困境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31 浏览:16635

摘 要:中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史上依旧熠熠生辉.自贡彩灯历经千百年,源于人民劳动生活,被世代传承和改良,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的精髓.但在近十几年来,彩灯文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人民对这一民俗艺术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和对其发展前景的忧虑.本文旨在以自贡彩灯为例,从其发展历程、题材制作工艺及其当前面临的文化经济环境等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民俗艺术该何去何从?


关 键 词 :自贡彩灯 民俗文化 彩灯题材制作工艺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 源远流长的彩灯

1.灯的溯源――火

中华民俗艺术源远流长,各地各类民俗文化浩若烟海,此时讨论民俗艺术,必将追根溯源.对于彩灯文化,必将追溯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在此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炭屑,这正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用火的证据.火,从一开始便具有神的意象.面对火的图腾崇拜,遂成为灯文化肇始与发轫的诱因与内驱力.i对火的崇拜,由此成为后来灯文化流变衍展的主要线索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土于战国,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有提到“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镫即今天所说的灯,说明战国时灯已经被人们运用于日常生活.灯随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承载着不同的意义.

中元节、除夕夜、元宵节的放灯成为中华习俗;祭祀、办喜、祈福的放灯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义,尤其经过唐、宋 、元、明、清各朝的发展,放灯逐渐形成了中国节庆文化中特有的庆典方式,其中元宵灯会和中元灯会至今依旧在中华各地沿袭流传.

2.自贡彩灯的历史.

自贡地区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明清时期更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灯节.南宋淳熙年正在荣州(今荣县)做县令的大诗人陆游就留下:“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的诗句.据《荣县志》记载,“荣县新年等会甚盛等 等而楼台为甲观,乡人通命曰亭,一城数亭,一亭各式等 等 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邑所不见也.”这一赏灯习俗在自贡地区沿袭至今,最初的自贡地区各地灯会是由各类祠庙主办,每逢节气,祠庙点红灯,元宵节放灯,燃烟火,善男信女求神赐福.

自贡灯会经历时代的不断变迁,直至1964年,才由自贡市人民政府组织和主办第一届灯会即现在名声海外的“自贡灯会”.自1964始至今的2013年,自贡共举办19届灯会.自贡灯会已不再是一般的民间赏玩灯会,发展到今天的自贡灯会,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和飞跃.

自贡灯会,均于每年春节期间在自贡市人民公园内举办,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自贡灯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1965、1966年三届“迎春灯会”即以群众做灯,群众看灯,教育群众为宗旨;第二阶段:1978、1984、1985、1986四届“春节灯会”以响应中国改革开放为主导,这四届灯会在彩灯的制作、题材、选材、整体布局和规模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模、影响都超过前三届;第三阶段1987、1988、1991、1994、1998、2000、2001、2002、2004九届“国际恐龙灯会贸易交易会”此时自贡灯会以“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振兴经济;以灯为荣,振奋精神,建设自贡”为指导思想,一改以前“娱乐型”为主的灯会转而让灯会带动经济.第四阶段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十届自贡恐龙灯会,这十届主要以倡导科技运用、展出大型灯组为主.

3.自贡彩灯的发展,

从1988年始,自贡灯会开始走出自贡,走向全国.实现从单纯的文化娱乐型向文化经贸型的转变,从内向经济转化为外向经济,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拉动了自贡经济的发展.自贡灯会遍布全国各地,在八十年代末到整个九十年代十几年的时间里,“自贡灯会”蜚声海内外,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直至近十年,由于诸多方面的影响,“自贡灯会”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作为本土的灯会,每年政府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势必保留“自贡灯会”的美誉,但对于老百姓似乎产生了审美疲劳,对于自己本土的民俗艺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科技发达,信息风靡的时代,已越来越少人愿意怀着保护民俗文化,传承民俗,走进公园欣赏自贡灯会.导致以自贡灯会为例的民俗艺术逐步走到了边缘化的境地.

二、 自贡彩灯的题材制作及其工艺

自贡灯会,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从传统的“燃火树、点红灯”到“挂灯杆”、“放河灯”、“瞒天过海”等逐步的发展,其规模也由小变大,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由粗至精,展出的灯具从单一的灯,发展为群体的灯组,从纸面到布面、绸面、瓷器、玻璃皿等多种材质的变化.其题材也从传统名人典故、神话传说、吉祥图案发展到具有一定时代性、教育性的现代灯组.将奥运,航天,政治时事等题材加入灯组展示,各种类型的题材确实也有补充.但对于现代性而言,自贡彩灯的改革还是不够大刀阔斧.如果要使自贡灯会重新绽放光彩,还应该在题材上大举创新,以民俗的形式表现新时代的主题,彩灯文化不仅是迎合节庆氛围,要更待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增加彩灯的外延意义,避免人们在欣赏彩灯时对它及其直白的形象语言产生审美疲劳.

在制作工艺上,自贡彩灯大多以手工制作为主,丝扎造型:设计施工图纸――美术放样――钳工套样――焊接成型――分色裱糊;梳花工艺:设计施工图纸――美术放样――层板梳花;焊接工艺蚕茧粘接;捆扎工艺;瓷器工艺;玻璃工艺等等.自贡灯会中大型灯组的制作有如瓷器工艺,玻璃工艺,旨在努力造就气势恢宏的大型灯组,用上万的瓷器历时三五个月耗费大量人力,拼接,组合.在灯会现场,确实很多游人赞不绝口,但由于瓷器本身的封闭性和不透光性,使得它作为彩灯这一灯的性质产生争议,大型的瓷器“灯组”如“中华宝鼎”从工艺角度和观赏角度更似一件工艺作品,而并非彩灯的实质.

三、 文化经济环境下的自贡彩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自贡灯会的成功举办,确实促进了自贡的知名度,也为自贡经济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自贡灯会每年都在举行,虽然追求灯会的规模一次1比一次大型,每年也有新的大型灯组产生,但总体说来灯会的基本模式未发生变化,虽然灯会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喜庆的节日氛围,为大家带来审美享受,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长此以往,作为彩灯王国的自贡,其在彩灯民俗中的重要地位必受到影响.加之灯会这一形式本身是中华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各省在春节元宵期间都会有所涉及.现代灯组在祖国各地相继兴起,如南京夫子庙灯会,哈尔滨冰灯节,泉州花灯,广东潮州花灯等等,各式类似文化产品的出现对自贡彩灯文化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在民俗文化发展的瓶颈期,虽然各地不断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归根结底有多少人,真正想要去保护,了解和欣赏?民俗文化,民俗艺术在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如此快节奏的今天,是否也需要去大胆改革,跟上时代步伐,自贡彩灯艺术从单个灯到灯组,从简单机械运动到大型电脑控制,从单纯的公园展出到园――街――市,彩灯遍布自贡市大街小巷.这也无不是在改革和进步,但发展到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更大力的改革,使彩灯能真正融入生活,体现生活,打破固守成规的传统表现,寻求新的机遇,新的题材,如自贡彩灯一样的民俗艺术应该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审美趣味,艺术内涵都应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要使民俗艺术得到长远的发展确实需要经历一代又一代人长久不歇的努力和创新,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融合现代设计艺术,把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把地方特色融入彩灯艺术设计里,才能使得民俗彩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更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