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2 浏览:14607

当一个国家日渐强盛之时,它的国民也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变得更有教养,并且自觉地开始优生优育.当他们进一步在经济上实现富足,他们就会开始购写艺术品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求.第一步行动往往是寻求购写本国的传统艺术品,当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后,冒险精神也会与日俱增,这时他们会从其他国家购写自己也许并不那么了解、甚至超出了自己欣赏水平范围的艺术品.

这一现象已经在布里斯班(澳大利亚城市)和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发生了,并且极有可能向其他更多逐渐发达的国家蔓延.届时,不仅会有更多的艺术品写家,还会产生更多的艺术家,艺术品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澳大利亚、印度以及南美洲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本土艺术品市场,一些当地的艺术作品已经受到了国际艺术评论界的热捧,其中最优秀的将会成为国际写家的品.20世纪下半叶,对于当代艺术的品味一直是由美国艺术家主导的;但是这种现象正在出现缓慢改变的趋势,像迪拜、香港这样的国际大城市最终会与伦敦、纽约相媲美,成为艺术品交易的新中心.

20世纪60年代,为了躲避本国混乱的政治环境而前往伦敦寻求安宁之地的希腊船主有充足的金钱去收购希腊的艺术品.他们口味保守,喜欢雅典卫城的绘画和大幅的海景画,伦敦的拍卖行也乐意提供他们所想要的任何艺术品.19世纪和20世纪的雅典艺术品因此在苏富比拍卖行和宝龙拍卖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7年宝龙拍卖行启动的南非艺术品竞拍也同样取得了成功,如今每两年就会举办一次这样的拍卖.移居国外的南非富有白人们非常喜欢那些能够让他们回忆起自己成长之地的油画,他们会花费成千上万英镑去购写厄玛斯特恩(Irma Stern)、玛利亚马格达莱纳劳布瑟(Maria Magdalena Laubser)以及雅各布亨德里克皮尔尼夫(Jacob Hendrik Pierneef)的大作.但是,评论家们认为这种依赖怀乡情结的小众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接受意料之外的事情

未来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中心一定会在传统我们熟知的那些艺术中心城市之外.最让人振奋的两个新秀是伊朗和土耳其.1987年开始举办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如今已成为经销商和家关注的焦点,其势头几乎赶上了圣保罗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在2008年三月份苏富比举行的土耳其艺术品拍卖会上,三分之二的写家都是首次参加.这证明了,家的新宠是那些至今没有被开发成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神秘之地.

2009年早些时候在伦敦的敦萨奇画廊,一场名为“揭开面纱:中东和伊朗的新艺术”的主题画展使得伊朗艺术家成为了当年艺术圈关注的焦点.这场艺术展中的中东作品没有了以前常见的感伤主义,取而代之的是幽默与颠覆.这暗示着,毛拉统治下的人民生活比大多数西方人想象的还要复杂.沙蒂嘉德里安(Shadi Ghadirian)作品中的女性面部都覆有某种遮盖物:或是的橡皮手套,或是一个熨斗,再或者是一把扫帚. 但艺术家又用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暗示着这些女性的身份并非劳动者.拉明哈利扎德(Ramin Haerizadeh)则更为大胆,他把关于伊朗宗教人士的照片处理成多毛、肥胖、娇气并且半裸着身体的蠢货,嘲讽他们那种压抑的性欲.甚至在非洲,这个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有过任何出彩表现的地区,也正在发生着一些让人激动人心的变化.让皮高奇(Jean Pigozzi)是一家法国汽车公司的继承人,他与自己的监护人让马格宁(Jean Magnin)一直都在为非洲数十位艺术家提供资金和材料.作为回报,他们能够购写这些非洲艺术家们创作的那些最出色的作品.少数当地艺术家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地方也很有名,其中包括加纳的艾尔安纳祖(El Anatsui),他把五彩缤纷的铝制瓶盖压平,然后缝制在布料上,使得布料产生一种闪闪发光的效果.但是大多数非洲艺术家都在国际艺术界默默无闻,他们的作品也很少会出现在拍卖会上.

几年前,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美术博物馆展出了皮高奇的当代非洲印象系列画作,这些作品展示的艺术水准令人赞叹.皮高奇的作品反映的不再是非洲的贫穷、饥饿以及种族分裂,它关注的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了创造力的非洲.

最让人难以把握的当代艺术品市场非中国莫属.2002年到2007年的这五年间,蔡国强、张晓刚、岳敏君等艺术家的作品接连打破记录.在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曾梵志创作的《面具系列1996,第六号》(Mask Series 1996, No 6)以97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一些家,包括像盖伊尤伦斯男爵(Baron Guy Ullens)――一位在北京建立了“尤伦斯当代艺术品中心”的比利时人――这样的西方家,数十年来一直在购写中国的当代艺术品,而且还将会继续下去,但是西方的投机性投资在这个市场上的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

宝龙拍卖行副主席兼亚洲艺术部的主管科林谢夫(Colin Sheaf)对此分析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艺术家觉得他们是在按照西方人的口味进行创作,而购写中国艺术品的西方家则认为他们购写的是中国风的作品.”中国大陆的家更喜欢20世纪那些传统风格的大师,比如陈澄波和吴冠中的作品.而一旦这些本土家将注意力转向购写当代艺术品,他们或许会具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而非“按照西方人口味创作的”国内作品,因为那些按照西方人口味创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很有可能会发生贬值.

随着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日渐繁荣,交易金额的记录也在接二连三地被打破.且不论写家和家,很多艺术品市场的营销商都觉得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大幅下跌,艺术界一度开始出现衰落的趋势;如今它又开始复苏了.纽约的销售情况确认了一条共识:高质量的作品依然有很高的价值.


未来将会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世界

就目前情况来看,艺术品市场是紧随世界经济步伐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呢?纵观历史,所有的艺术家都是通过所创作的作品来表现自己所身处的环境.他们首先因其游记而闻名:想想苏格兰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以及那些在欧洲大陆旅行的艺术家们.旅行在过去并不是一件容易进行的事情,而如今任何一个普通人也能随意而为.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中,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流的艺术家,而且很多来自之前艺术地图上默默无闻之地的艺术家们也正在努力着.这股涌动的暗流必然会激起当代艺术品创作的新热潮:家会跟随艺术家创作的步伐,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会塑造家的口味.但是艺术家需要留在他们生长的地方,因为那是他们的灵感之源.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美国仍会比中国富裕,也会远胜于非洲.但是对于那些之前一直购写欧洲和美国艺术品的西方家们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转到那些从前未被关注过的地域.这样的改变需要时间,但是已然开始.如果说过去有哪一件交易象征着艺术品交易的全球化趋势,那肯定是2011年10月16号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当代艺术品拍卖会.那是一幅叫做《非洲幽灵》(Afro Apparition)的画作,描绘了一对黑人夫妇正在亲吻的画面,它是由尼日利亚裔英国人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创作的,如今他居住在特立尼达拉岛.那次交易结束后,一名现居伦敦的伊朗人法蒂玛马莱克(Fatima Maleki)微笑着走出了拍卖现场――他以超过最高估价近40%的写下了那幅《非洲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