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问题何提出?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27 浏览:19392

关 键 词 :中国艺术精神 写作缘起

摘 要: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在中国学界影响颇广,而此著的写作缘起则是一个值得探讨却尚未被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一问题背后暗藏着诸多深层的和现实的原因,包含着作者还原古代,衔接现代,回应西方的良苦用心.将这一问题澄清无疑有益于对该著作进一步的整体全面的研究.

明确标举“中国艺术精神”并展开深入探讨,徐复观是第一人.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自一九六六年由台湾学生书局第一次出版,即刻引起学界关注.一九八七年又在大陆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大陆,该著都被一版再版,可见其影响之广.其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虽然很多学者对这部著作推崇备至并有诸多研究,却少有人深入追究此书的写作缘起,寥寥的一些探讨也并未见深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暗藏着深层的和现实的原因,包含着作者还原古代,衔接现代,回应西方的良苦用心.将这一问题澄清无疑有益于对该著作进一步的整体全面的研究.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初版的《自叙》中一开始便提到,他在写完《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完稿于一九六二年底)后便要着手写这部有关中国艺术的书.又说从一九六三年的夏季起,他利用授课以外的片断时间,断断续续地写成了这里印行的三十多万字.而这篇《自叙》是写于一九六五年八月十八日①.可见该著从着手准备到最后完稿历时约三年.

为什么要写这部书徐先生透露了自己的动机,他“是要通过有组织的现代语言,把这一方面的本来面目,显发了出来,使其堂堂正正地汇合于整个文化大流之中,以与世人相见”.他立志要“为三千年中的圣贤、,文学家、,艺术家,伸冤)耻”②.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徐先生为何要显发“这一方面的本来面目”呢不难发现,徐著的问世,实有外在的现实因素.

徐氏说:“我在探索的过程中,纠正了许多古人,尤其是现代人们,在文献上、,在观念上的误解.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知识分子,偶尔着手到自己的文化时,常不敢堂堂正正的面对自己所处理的对象,深入进自己所处理的对象,而总是想先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容身之地.但对西方文化的动态,又常陷于过分的消息不灵.”然后他举例说一些人随便将中国绘画比附成西方的某一画派,其实是不恰当的.诚然“任何人不必干涉他人的艺术活动与见解,但说到‘中国传统’的时候,便要受到中国画史事实的限制.今日有些人太不受这种历史事实的限制了等”③可见,徐复观是要为中国艺术,尤其要为中国的绘画正名,还它们本来面目,进而向某些人证明,中国绘画并不劣于西方绘画,中国艺术也不差于西方现代艺术.或许有人要问,以庄学、,玄学为基底的艺术精神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完全处于对立的地位,则中国画的生命,会不会随中国工业化的进展而归于断绝呢对于这个疑问,徐复观的解释是:“艺术是反映时代、,社会的.但艺术的反映,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顺承性的反映,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顺承性的反映,对于它所反映的现实,会发生推动、,助成的作用.因而它的意义,常决定于被反映的现实的意义等如由达达主义所开始的现代艺术,它是顺承两次世界大战及西班牙内战的残酷、,混乱、,孤危、,绝望的精神状态而来的.看了这一连串的作品――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破布主义、,光学艺术等等作品,更增加观者精神上残酷、,混乱、,孤危、,绝望的感觉.此类艺术之不为一般人所接受,是说明一般人还有一股理性的力量与要求,来支持自己的现实生存和对将来的希望.”而“中国的山水画,则是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的利欲熏心的现实之下,想超越社会,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恢复生命的疲困而成立的,这是反省性的反映”.徐复观认为:“顺承性的反映,对现实犹如火上加油.反省性的反映,则犹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④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清凉解暑的艺术,只有这种艺术才可能治疗现代人精神困顿之病.可见,徐复观一方面是想标举中国艺术精神,另一方面意在批判西方现代艺术.

徐复观经常批评有些人盲目模仿西方现代艺术.台湾当时所谓的现代艺术其实就是西方艺术的“拿来”.他先后写过多篇论文直接间接地批判现代艺术.这些文章多集中发表在《中国艺术精神》出版之前,如:

1.《传统文学思想中诗的个性与社会性问题》,《文星》2卷3期,1958.7.1.

2.《释诗的比兴――重新奠定中国诗的欣赏基础》,《评论》9卷15期,1958.8.1.

3.《诗词的创造过程及其表现效果――有关诗词的隔与不隔及其他》,《评论》10卷12期,1959.6.15.

4.《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东海学报》1卷1期,1959年.

5.《毁灭的象征――对现代艺术的一瞥》,《华侨日报》1960.5.24-5.25.

6.《危机世纪的虚无主义》,《华侨日报》1961.6.9.


7.《中国虚无主义》,《华侨日报》1961.6.19-6.20.

8.《非人的艺术与文学》,《华侨日报》1961.7.17.

9.《达达主义的时代信号》,《华侨日报》1961.8.3.

10.《现代艺术的归趋》,《华侨日报》1961.8.14.

11.《现代艺术的归趋――答刘国松先生》,《联合报》1961.9.2-9.3.

12.《从艺术的变,看人生的态度》,《华侨日报》1961.9.3.

13.《艺术与政治》,《华侨日报》1961.9.8.

14.《爱与美》,《华侨日报》1961.10.1.

15.《现代艺术对自然的叛逆》,《华侨日报》1961.11.5.

16.《答虞君质教授》,《评论》13卷2期,1962.1.16.

17.《问文体观念的复活――再答虞君质教授》,《评论》13卷4期,1962.2.16.

18.《艺术的胎动,世界的胎动》,《华侨日报》1964.3.14-3.15.

19.《回答我的一位学生的信并附记》,《学艺周刊》13期,1964.12.28.

20.《现代艺术的永恒性问题》,《评论》16卷1期,1965.1.1.

以上论文有的是片断地批评,有的是整篇地批评现代艺术.其中发表于《华侨日报》的《现代艺术的归趋》一文还在当时的台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现代画论战”.在徐复观的观念里,中国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精神是互相对立,互相拒斥的.不难想见,“现代画论战”以及徐氏围绕现代画议题所作的反思,很有可能是他创作《中国艺术精神》的主要原因.故他在这部著作的“三版自序”中也提到他在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正是许多人标榜以抽象主义为中心的“现代艺术”的时候.他试图通过重建传统以批判现代,让“中国艺术精神”以真面目示人进而与西方对视.《中国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他对现代艺术所作的总批判和总反省.之后,他便较少涉及现代艺术的研究了.

就徐先生学术思想的内在理路来看,《中国艺术精神》与之前出版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他的美学思想实由人性论的关怀延伸而来.

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毕竟走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征服自然以为己用的意识不强.于是,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知识,未能得到顺利的发展.因此中国在“前科学”上的成就,只有历史的意义,没有现代的意义.而道德与艺术则不然,徐氏不仅要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也要发掘出艺术的根源,因为中国文化在这两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历史的意义,并且也有现代的、,将来的意义.两部著作先后的完成就是要把中国文化在这两方面的意义特别显发出来.

徐复观指出:“人性论不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要通过历史文化以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文化中其他的现象,尤其是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一般礼俗、,人生态度等,只有与此一问题关连在一起时,才能得到比较深刻而正确的解释”,“而我国的艺术精神,则主要由庄子的人性论所启发出来的.这都是很显著的例子”⑤.所以徐复观称这两部著作实为人性王国中的兄弟之邦,借以让世人知道,“中国文化,在三大支柱(即科学、,道德、,艺术――引者注)中,实有道德、,艺术的两大擎天支柱”⑥.

可见,除外在现实的刺激因素之外,《中国艺术精神》的问世实乃徐氏思想信念的理之所至.

综上,通过对徐著写作缘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表面上看来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是在作着还原古典的尝试,但事实上在阐释古典的行为中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还原”,因此还原即是重建,而重建传统的过程也就是现代转换的过程,与西方对接的过程.《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最重要的学术价值正是徐氏对转换古典和中西比较所作的尝试.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孙琪,佛山大学中文系教师.

①②③④⑥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自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序》,见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三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