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艺术逢低写入正当时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33 浏览:129228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曾经天价漫天飞舞的当代艺术,如今也回归理性,这对于那些喜欢当代艺术、初涉投资领域的人们来说并非一件坏事.

理由一:年龄正当时

当代艺术就是一种青春艺术.在业内人士看来,30岁时艺术家达到创作高峰,创作出来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作品,之后获得市场认可――现在市场上认可的作品都是画家30岁左右画的.

去年,由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以4032万成交价在嘉德拍得的陈逸飞《黄河颂》,是陈逸飞一生最贵的一幅作品,创作时他才26岁;曾梵志32岁时创作的《面具》,在今年佳士得春拍中以6707.7万元成交;毛焰28岁时画的《记忆中的黑玫瑰》在去年保利拍卖中以1001万成交等这样的数据也回应了“为何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却可以落差几百倍”的质疑.三十岁普遍是他们的创作高峰期,精力、才华最为集中的时期,其代表作比普通作品高十倍亦为正常.

理由二:填补新力量

过去五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主体是“后”艺术,即张晓刚、曾梵志、岳敏君、王广义等四大天王、明星艺术家,而他们作品的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后殖民特色――作品包含大量政治元素,关心意识形态.由于中国与西方意识形态反差很大,所以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不同力量的追逐和追捧.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位已经出现松动迹象,这就需要寻找新的力量填补.而“70后”作为当代艺术,则区别于“后”,与意识形态纠缠不清的情况拉开距离,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新趋势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在“亚洲”这个概念中,中国是最核心的力量.在亚洲成交的重要作品中,日本村上隆的《我感到寂寞的牛仔》在08春纽约苏富比以1516万美元成交,远超张晓刚作品的成交价;印度年轻艺术家RaqibShaw的《尘世欢乐花园3》在2007伦敦苏富比秋拍中以549万美元成交,而这位艺术家是1979年出生,相比国内的年轻艺术家如高等的作品成交价,两者之间明显落差.在这样的落差之下,使得我们更有理由看到中国“70后”作品的潜在投资优势.

理由三:易接受

就在当代艺术市场受到冲击之时,不久前在沪闭幕的上海艺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其中,华氏画廊开幕首天就卖掉了13件作品,主要以四川美院研究生作品为主,价位在几万元左右,其中杨晖的《佛想》系列两幅小型作品以逾万元成交.


这并非个别案例,据了解,诸如四川美院、美院、中国美院等学院派的作品颇受青睐.其一,来自这些院校的研究生作品都有扎实的基本功;其二,作为年轻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内容更容易激起同龄写家的共鸣,而这批写家很有可能成为以后的力量;其三,他们基本上尚处于出师无名的状态,所以市场定价一般偏低,与几百万的当代艺术作品相比,几万、十几万的价位尚能接受.

对于有意投身行列的年轻写家而言,有一句话虽然老掉牙,但还是得说:“培养眼光,培养品味和兴趣很重要.”毕竟,我们跳过了当代艺术教育的课程,只能在当代艺术市场中慢慢补课.

小锦囊:

1. 尹朝阳,“70后”艺术家代表人物.2008年5月28日,其作品“神话”在北京保利拍出616万元,而当代艺术每年涨幅保守估计约为20%,其升值空间可见一斑.

2. 对于当代艺术,重要的是了解西方艺术美学,并在此基础上多看作品.不妨去上海的莫干山路50号和北京的798艺术中心,培养兴趣,了解作品.

3. 除了针对自己的喜好,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外,对于初涉领域的朋友,寻找一位优秀的领路人非常重要,因为一位好的艺术顾问可以使你在投资中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