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艺术是血液里与生俱来的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30 浏览:155864

进办公室之前,徐冰在电梯里一直翻着我们带去的杂志,然后若有所思地问,“我上这么时尚的杂志多奇怪呀?”也许他有些后悔答应了出镜.

他现在的新身份是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穿普通的纯白棉T,Converse球鞋,说话很慢,态度谦和,气度年轻.摄影师调灯光布置背景要他配合时,他都照单全收,把一肚子关于艺术的经验隐藏在谦虚的外表下,不像是个前卫艺术家,倒像个斯文书生.

他由一个脱离体制十几年的独立艺术家过渡为美术学院副院长,算是2008年艺术界一件非常不小的事情,当时消息传开引起一片关注.他自言美术学院之所以选择了他是因为知道他是怎样学过来的,“他们知道徐冰是一个老实、学术上很努力的好学生,基础好,是个对艺术非常认真的人”.有人拿他跟陈丹青相比,认为两人的经历是某种巧合,预示着一个轮回过程――他们都是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之后,又回到曾经离开的地方.

在僻静处寻找一个别的

2008年12月,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里举办的一个名为“85新潮回顾展”展览上,徐冰的作品《天书》出现了.这是1988年首展之后,《天书》第二次在中国展出,前后刚好时隔20年.

20年前,他在小屋里默默刻了几千个连他自己都不认得的“检测汉字”――依照汉字的规则构成成形的“汉字”,可又根本不是汉文字,它们只是徒具汉字的形式,是表意的形象,却没任何意义可言.他将这些无以辨认的汉字图像大量复制然后铺天盖地地陈设在展厅里,这个巨型的装置作品顿时引来轰动和议论纷纷,觉得好的人则说这个作品的艺术纯度很高,搞前卫的说这个作品太传统,搞传统的又说太前卫,后来对它甚至还有政治上的批判.总之彼此议论纷纷,《天书》成为中国前卫艺术作品中里程碑性的作品.

他对参与任何形式的艺术讨论已经有点厌烦,完全不为所动.就像渴望孤独的人,渐渐便学会如何让自己听不到干扰的声音.

80年代是解禁之后倍感饥饿的年代,也是相当崇尚哲学和思辨的年代,他曾经和当时比较活跃的知识分子接触颇多,也很认真地参与即兴讲演、讨论、文化沙龙.也许就是因为过于认真,如同饥饿的时候吃得太饱反而不舒服,乱读一通书本渐渐也会对理论产生厌倦.

这也是他创作《天书》的动机.“文字本来是用来交流、传递的,但我的文字是一个不好用的系统,它们通过给人找麻烦、切断人正常的思维和声东击西这种方式起作用.这对开启人的思维是有作用的,就像电脑,死机之后,重新启动它,就会获得新的运行空间.”

他把自己关起来, 跟外界过热的声音保持某种距离.《天书》展出时其实还是个未完成的作品,他本想刻4000多个字,匆忙参展时只刻完了2000多个.此时他屏蔽掉外界的声音,继续刻那些不认识的字,刻字总比别的踏实.他重新把自己关进小屋刻了一年多,几乎有点失语.

也是在那一年,徐冰记得很清楚,他应约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在僻静处寻找一个别的》.他在文章里讲了一位画友曾跟他谈到家乡一个“不正常”人的故事――其每天必有一段时间到处寻找旧纸,拿到河里洗净,然后一张张裱平,干后取来收集在炕下.日复一日.

这个人的行为让他想了好长时间.“后来我了解到这是一种气功,一种道的修炼方式,我感到这种气功很厉害.东方式的认知方式,从对这一点的无休止的体验中获得本心的领悟与大自然的契合.行为的纯度和无功利使心灵坦然澄澈、独处闹市尘俗而超然.这境界具有与古希腊神中西堵福斯神同样的崇高性.崇高来自于为明知无意义所付出的努力.这种付出需要对世界大彻大悟的境界,它超然于世俗的急功近利,而获得存在的终极领悟.得道是一种大的获得.”

他由此反观自身,“当今的艺术这个行当成了一个竞技场,我在这里要什么呢?”后来还是他自己给自己提交了答案――“作品交给社会如同把生灵赶入市场,它已经不属于作者自己了,它属于所有与它接触的人,它变得具体而又污浊.这使我想到要离开它,再去僻静处寻找一个别的.”

徐冰无休止地自造、自刻、自印了一部这世上没人能读懂的十二卷的“天书”,其工作量的不可思议,观众在他的作品前也会产生莫名的惶惑.不过他认为《天书》的价值当时并没有被完全发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他出国后,《天书》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出,成为他的作品里展览最多、被谈论和阐释最多的一件.事实上《天书》在全球各大洲展出的次数和跨越区域的广度,在当代美术史中也实属罕见.在国外最具权威性的世界艺术史教科书《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里,关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部分收录了两件作品,一个是时的《收租院》,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天书》.

与当代艺术的进程“短兵相接”

查建英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和陈丹青对谈,说到徐冰,她认为徐冰比陈丹青更能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术,因为他一直在国内,不过当徐冰也到美国以后,查建英说,“八十年代中国前卫艺术高峰的一个代表人物也出国了”.

1990年,徐冰接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Honorees Fellows)赴美,他的作品开始引起美国艺术界的注意.

出国之后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录像作品,录像里一只满身英文的公猪去一只满身汉字的母猪,现场的观者那是相当的瞠目结舌尴尬不已.他给这个作品起名为《文化动物》,含义不言而喻――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他认为文化的发展需要不同形态的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才能产生新的东西,但自觉接受和强加于人绝不是一回事.

《新英文书法》也是徐冰到美国之后继续对文字符号的戏谑和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他用方块字的架构书写英文单词,把26个英文字母设置成像汉字的偏旁部首一样,由此再将由它们结合而成的英文单词嵌在一个方块内书写,结果成了“英文方块字”.

美国很多中餐馆的招牌都设计成这种“英文方块字”,“以前都是一行中文,一行英文,如果用我的字体,一行就解决问题了.”他说西方人都对中国书法有兴趣,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书法艺术真正带到了西方去.“这个作品是让他们有了自己的书法,而且同时写的也是自己的文字.我来了不是教给你们写字的,是让你们重新反省你们已有的知识.”

而徐冰自己也经常用这种字体来给人题字,“我是这种字写得最好的,求字的人很多,香港大学出版社的标识就是.”《新英文书法》在一年内受到8所美术馆及画廊的邀请展出.


他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来自于他小时候的经历.他的成长环境是北京大学,母亲在北大图书馆学系工作,所以当大人们忙碌的时候,他总是被锁在书库里,那里多的是讲字体、装订、排版等的工具书,虽然小时候的徐冰看不懂这些书,也无法明白挤满每一页的密密匝匝的文字,但他从小就对书籍和文字有一种特殊的直觉.

1999年,徐冰因为《新英文书法》而被授予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天才奖”,并且获得31.5万美元的奖金.

上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还被抨击为“扰乱人心”,但自1990年定居美国起,徐冰就已经是被广泛认可的最有艺术创新意识的艺术家之一了.有人开始评价他是一个有文化野心的人,因为他总是乐于打破惯例和传统――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抬升它们.

这些年他在国外直接参与到当代艺术的进程中并与之“短兵相接”,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和艺术机构做过有上百场讲演,过去几年每年差不多有二十几、三十个展览,包括古根海姆这类主流美术馆艺术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在他看来这些参与经验都很宝贵,因为能让他看出现代艺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他的作品在《天书》时期还比较务虚,到了后来的《新英文书法》、《地书》,他的艺术观念也在向着“务实”发生变化了.

“现代艺术领域的人的思维大致是一样的,你别看都在搞创新,但其实大家都挤在一个‘创造’的窄路上,作品千奇百怪,但思维线索是一样的,具有同一性.很多人都是按照西方艺术史的写作线索来创作的,看问题以西方艺术这个大框架为主,这是当代艺术的先天疾病,在这样的状况下是做不出有意思的东西来的.”

他说这话时语气依旧的平和,但显然能准确地刺到某些人的疼感神经.当然这也是他努力让自己在过热的语境中保持清醒.

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与他谈话时时能感觉到一种悟透和淡定的禅意.网上看他多年前到现在的照片,外型基本上没变过,黑框复古的圆形眼镜,发稍长而微卷,说起话来低沉而从容,态度谦逊内敛.

他说“我是水瓶座,性格总的来说比较内向,腼腆低调,但是我的冒险性和顽固性也是很强的.”在一些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当然那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

事实上他也愿意用禅的方法来解释自己的创作.“其实我的很多作品的呈现方式、智慧来源以及它怎样找到与现实的一种关系、和观众沟通的方式,这些都和禅等不是说禅,一说禅这个东西它就局限了,因为这个概念被说的太多,它已经把它真正的东西给掩盖了,停在了字面概念上.禅在中国传统智慧里是非常好、极有价值的东西,它不是哲学宗教,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而且很健康很积极.”

2007年,徐冰的《地书》在纽约MOMA展出,展厅现场,参观者只要在电脑键盘上输入英文句子,电脑会立刻把句子转译成图标.《地书》的灵感来自于他在机场看到的一些标识和航空公司安全说明书的设计,都以非常简洁的图形为主,基本上不用语言就能把复杂的内容传达给操着不同语言的乘客.

与当年的《天书》正好相反,《地书》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就像世界语一样,或者是象形文字,如果到了语言不通的地方,利用这套系统置换出的符号,人们便基本能够读懂意思.

他还参照了中国太极拳的原理,设计了键盘和屏幕能够前后左右水平移动保护视力和肌体的电脑桌,就像打太极,在缓慢移动中眼睛肌肉得到了缓和,“就像在太极中,人们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给恢复森林提供资金,他又做了“肯尼亚木林森”计划.

从这些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出徐冰创作观念的变化.他后来的作品有了更多的人民性、社会性,而且越来越不像艺术,倒是很实用的设计.

他甚至觉得在当今真正有价值的、能够体现这个时代最高的文明水准的、最具有创造性的、最有当代因素的艺术,其实不是在现代艺术这个领域,而是在现代艺术领域之外的网络科技、广告、时尚、电影大片的特效技术等等其他领域.

“这些领域所含代的现代性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是极有创造性的,人类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里面,它们对人的世界观、思维、生活方式、品位、审美的影响和互动作用太大了,跟它相比,当代艺术就像没有过一样,实在有限得可怜.”

徐冰眼下正在将《地书》的英软件系统汉化,他为北京金融大厦设计的一个公共艺术作品也正在进行中.他用工地的脚手架、混凝土、搅拌机、钢筋、民工的胀篷、生活用品、安全帽等等材料做了两只凤凰,每个28米长,有点像恐龙时代的怪鸟,也像变形金钢.试想一下金融大厦金壁辉煌,而豪华的建筑和最底层的民工生活状态两相对比,反差巨大,折射出资本运作中来源和劳动之间的关系.“这是今天中国时代的一个缩影”,他意味深长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