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艺术”这道菜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73 浏览:68758

艺术就像美食,分甜酸五味,分浓淡厚薄.艺术家就像厨子,分帽高帽低,分地域宗派.好厨子懂得如何拿捏食物让人品味甘鲜陈酿,大艺术家深谙如何用作品来拿捏人性和社会的痛痒.

无论在东西方,传统的艺术品都是被作为仅供社会顶层少数人欣赏的藏品而存在.自古就有对艺术痴迷的老饕,一掷千金求所爱,甚或养一批自己喜爱的门客,以保证藏品的高品质和推陈出新.当然,也有另一种,以出奇制胜地不走寻常路而留名.但无论属于哪种,最终呈现的大多数艺术品,向来都是因其特有的艺术审美的唯一性和在艺术史中的特殊意义,而具有超乎寻常的不菲价值.而真正的艺术品者,也大都会将作品是否原作视作为的首要条件来考虑,即便是最具融合特质的当代艺术作品,也依然是遵循了这样的游戏规则而存在着.

一个人喜欢艺术如何体现进博物馆,看展览,直到写回一件艺术品研究把玩,都是很具体的行动体现,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艺术品原作的消费依然是想象中似小食客对老饕夜宴的奢侈向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经营艺术这个“食坊”的老板们开始纷纷为自己的菜单加上了另一套菜系――限量版版权延伸纪念品,这可是时下最流行的做法,大有笑迎天下客的海纳精神.

餐馆与会所,立场的区别

餐馆的特征我做菜,你写单,来的都是客,人走茶就凉.说起来就像画廊,奉行广泛撒网,重点捕捞,个别培养的原则.来的客人越多越好,写艺术品的人中十能有一二就很不错.然后再在写作品的人中识别持续的写家和者,并时常保持联系,延伸情谊.当然,这是出于对原作的艺术品而言,不过,谁都难以招架画廊新展的频率多出入自由,于是这里对授权的艺术延伸的商品设计制作和选择,也似乎更贴近流行文化.他们熟悉流行文化中的产品类别,小到吸铁纽扣,别针徽章,挂件,大到艺术版T恤、时尚领带,家居用品,杯碟茶具,甚至美酒佳酿,则都是他们的艺术品拓展项目.为吸引更多的者和艺术爱好者对当代艺术的兴趣,在艺术商品的视觉选择上.他们更注重视觉与消费带来的愉悦情感,由于项目选择多为时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物品,所以更易被普通大众接受.

会所的特征高姿态,注重消费和品质的引导,注重圈子文化,即便是商业行为,也要上升到有文化的引导铺垫.这如同是艺术馆和艺术中心的纪念品店的做法,当然,这里会将部分重点放在限量版艺术品原作的复制上,但同时也会推出与机构相关的纪念版产品.其优势是有专业的展览策划团队,所以展出的内容必定有品质保证,并会提供相关的文化活动信息.至于不定期推出的限量版商品,也会与展览内容有所关联.这里的管理者们更愿意将艺术商品视作是向人们发出的信息,是向公众推广当代艺术文化的载体.但即便是非盈利性的艺术馆,其艺术纪念品店的经营行为依然会是维持自身发展的有效支持平段.艺术纪念品店的依然会是维持自身发展的有效支持手段.

消费

对那些显然吃不起艺术品原作大餐,口袋还算富裕,希望让自己的艺术味蕾得到熏陶的资深美食者,虽消费不起五颗星料理的经典制作但品尝一下二厨按招牌制作的食谱配方做出的限量版美味,想必也算是种精神皈依的享受.于是,艺术馆纪念品店展架最上方的那些限量发售的版画制品或小件雕塑,也正是为等待被他们带走而存在的.自然,其也不是普通食客愿意或能够负担的,与那些只为追追形式做个纪念或当件礼物而消费的普通.好食者对得上眼的,该是那些在改良后与时尚文化关联紧密的艺术化产品.包装后的美酒、手包和家居产品,甚或那些徽标挂件,吸铁纽扣等,都已成为那些视追逐艺术为追逐时尚生活一部分的时尚FANS们最迷恋的口味.

品质与价值

很难说被做成纪念品后,这其中的艺术成分还会占多少百分比,毕竟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审美属于主观存在的范畴.而这样的艺术纪念品,也并非像一道衡量配方含量就可判断品质成分的菜肴,下几分料,味道轻重,值与不值,全在于心脑之间的拿捏.但对于付款交钱的人,除了对作品的钟情,也许还会有其他的考虑,比如,这是不是种投资

选择好的艺术品自然有投资的价值,但那可是在说原作.就问题也曾询问过一位很早就做艺术品的藏家,而其本人也是一位集艺术家和设计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他的回答是:艺术品首先是要“真”,即是原作,与复制品和限量的艺术商品是两个全然不同境界的概念.又问一画廊藏主,其回答是艺术品的材质,体量和色彩,肌理都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复制品难有画饼充饥之疗效,但作为对大众开放的文化姿态,艺术品的商品化必然是个有效的补充.再问艺术授权商品的执行者,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是因为有限量,并且造型设计以后不会再做重复以保证购写者的利益.究竟孰轻孰重自有掂量,不过最保险的原则是,即便是复制限量版,也还是要遵循最可爱的原则 因爱而藏.毕竟,即便是走进拍卖行选藏品时,在竟拍时也会有人市风险,投资需谨慎,只不过很多人常眼里只盯着猎物,全无心思旁顾罢了.

限量版艺术纪念品和艺术时尚品的出现,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像泰特这样的大美术馆.它们也作为一种给大众提供留念意义的消费文化而存在.但在今天的中国,这还只是个开始,需要一段与本土文化和个体消费情感相适应的过程.也有人认为 21世纪的艺术,应当更多地介入生活,有独创,要实用,让人人都能拽到适合于自己经济能力的艺术消费品.只是不知这种人人有份的“艺术”,最终会不会像南翔的蟹粉小笼,做得依然会精到,真正地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