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山水画艺术的创作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45 浏览:9897

摘 要 生活是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山水画艺术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山水画家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才能创作出有价值、有分量的作品.在新世纪,再认识生活与山水画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祖国大好河山在新时代的新面貌,创作这个时代的壮丽画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关 键 词 :生活 情感 山水画艺术 创作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古往今来的山水画家的共识.生活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一切艺术的本源.人类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与思维活动,艺术也就诞生了,并且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拓展向更广的空间发展,我们所见到的历史上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简而言之,一切艺术门类都与生活有着血肉联系,山水画艺术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从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到后来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再后来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既是前人感受生活的经验总结,又是后来山水画家从事山水画创作的指导性法则.作为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山川景物烂熟于心,那只是创作的第一步,只有亲身实地的感受才是激发山水画艺术创作灵感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生活是汪洋大海,是宝库,是山水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山水画家只有长期的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创作出属于新世纪新时代的壮丽山水画卷.

一、创作来源于生活

山水画艺术是以表现画家情感为宗旨的,山水画艺术创作活动是情感的活动,山水画作品是山水画家个人情感的产物.如果山水画家不用去面对生活,就不可能创作出打动观赏者心灵的山水画作品.在山水画家眼中万物皆有其灵,草木皆有其情.任何客观形象都必须接受画家主观审美的选择,而山水画家笔下的山川景物,更是画家主观情感的反映.因此,对生活中美的发现是要用“心”和“情感”的.“感物而动,情即生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画家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陶醉,情不自禁,进而产生强烈的创作,并借景抒情,从而使情与景交融,用心灵和创作出有分量的山水画作品.正是这种情景交融的思维状态,才是真正激励山水画家去感悟自然、感悟生活、锤炼升华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动力.因此,山水画家只有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使创作中客观自然景物与主体情感进入“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一旦把生活的情感元素化为激励画家创作的感情激流,让客观的间接感受变成主观创作的直接动力,才能完成艺术感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古往今来的山水画大家无不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了创作.早在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就长期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号洪谷子.他所著的《笔法记》便是他长期深入生活,从事山水画创作的经验总结.他在文中检测借老者之口阐述自己的山水画创作观点,比如首先就是强调师法自然.他对大自然怀有一颗好奇之心,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他在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期间,发现了一处古松林,非常倾倒于古松的自然之美,写生达几万张稿子.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老者,老者知道他喜欢画画就教给他笔法,还对他的写生稿进行了指导,教他重新再画,荆浩的画作大有长进,老者高度评价了他的古松画.这位神奇的老者自称“石鼓岩子”,以后荆浩再去找他,怎么也找不着了.这位老者,当然只是荆浩的检测托了.荆浩强调画家要熟悉生活、热爱生活,画各种树木、山石、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注入画家的情感,认清它们的特征和气质,“其如远思即合,一一分明也”,抓住特征才能画得生动.“度物象而取其真”是他提出的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他的《笔法记》不是讲的笔法,而是他长期深入生活从事山水画创作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代大画家石涛大半生住在深山古寺,悠游于林泉丘壑之间,在生活与山水画创作的关系上,石涛有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以一生的创作成就验证了“生活是艺术表现的基础”这句名言.他认为山水画创作的修炼,主要表现在生活和蒙养两个方面.他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受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蒙养”对石涛而言是汲取与思考,是慧根灵性的启发,是理念哲思的浩大.“生活”对石涛而言,则是情感的注入,则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山水画之所以能够独步古今,自立法度(“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原因何在在于石涛长期深入生活,对生活充满.在于石涛所认为的物我同源,“此山受天之任而任”,“人能受天之任而任,”二者有根本的相通性和一致性.由此达到人脱胎于自然、自然脱胎于人,人与山川相互交融神遇而迹化的境界.


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先生他在多年从事的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中,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张.他把对黄土高原的审美感受与自己的心灵世界沟通起来,神领意造,抓住自然灵气和生命与情感的要素,呈现出客观物象的自然灵光与画家内心世界的情感活动的心理内容.他的“神用象通,情度所累”是对山水画创作方法的高度概括,即可视是逼真,可想是通情,可悟才能通神.他是把对生活的转化为“要素细胞”的天才.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画者不经过生活的锤炼,又岂能锤炼艺术!”因此,山水画家应该以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源泉和主要根据,通过主体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整体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认识,才能产生真正个性化的独特艺术感受,触发创造灵感.通过对生活与大自然的妙悟,才能求得造化与心源的交融.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才能创作出属于新世纪新时代的有个性有独创性的山水画作品.

二、在生活中发现美,作品的神韵出自于情感

对于山水画家来讲,所描绘的对象大自然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体系,只有对生活长期深入的体会研究,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一个山水画家拥有生活就如同拥有财富,是越丰富,艺术成就也就越高.如果一个画家长期不深入生活,只是在画室里杜撰,玩弄笔墨,追求所谓形式语言,是不可能创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山水画作品的.

著名山水大师黄宾虹先生,曾有“青城坐雨”、“瞿塘夜游”,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两次浪漫旅游佳话.“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10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当我们把这种感觉拿来对照《青城山中》,多么酷肖“雨淋墙头”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5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黄宾虹先生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如他在入蜀纪游诗中写道:“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清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黄宾虹先生在写生纪游中悟出了许多用笔用墨的道理和方法.由此可见,外师造化,深入生活写生对于山水画艺术创作是何等重要.因此,山水画家深入生活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

山水画家面对客观自然山川除了把握其宏观气势外,还要细致入微地了解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石、溪流水口、流泉飞瀑、民居田园,并在此基础上对以上诸要素的生长规律及构成关系有充分的理解,以便在创作时任意调度和重组.山水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在繁杂无序的生活中迅速捕捉和发现最本质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美的要素,从而创作出富有神韵的山水画作品.面对大自然由于山水画家主观审视的原因,其笔下的山川形象已不是纯客观自然的再现,而是山水画家审美情感的传达.因此,山水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往往倾注了山水画家的个人情感,是山水画家内心情感世界的写照.一幅动人的山水画作品,首先感动的是艺术家本人,正是有了这种情感的冲动,才可能产生表现客观物象的神来之笔,也只有这种神来之笔才能放射出不朽的艺术光彩.也可以这样说,山水画作品的神韵,出自于山水画家个人真实而丰富的情感,真实的情感来源于山水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三、山水画创作重在以情感人,情感重在生活中积累

山水画家的情感来源于生活,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山水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借景抒情、借物传情,写景是为了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今天的山水画家仍然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不断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积累素材,并且要善于把生活中的情感浪花汇集成感情的激流,把这种激流变成山水画创作的动力,再把这种熔铸到山水画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使山水画作品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石鲁先生在深入生活时就体会到:“要真正懂得世界,就要潜入时代生活的深处,用生活点燃的创作热情去孕育艺术细胞,以期有朝一日点石成金,提炼出属于自己发现的美,表现出其本质.”他还说:“画家的艺术气质、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只能由时代生活来铸造.有志向的艺术家,由于在命运上与人民内在本质的一致性,在心灵深处印上了情感的形象,日后受到提示和启发,便会激发出创作灵感的火花.”这也足以说明石鲁先生对情感积累的重视.古往今来,优秀的山水画艺术家都讲求寄情山水,这个情字之中又存在着不同的趣味、品位,乃至于情调,但最终都要落脚到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包含着对大自然无止尽的探索.山水画艺术创作是建立在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感情的基础之上,山水画艺术创作如果没有感情的流露将是苍白无力、没有艺术生命的,更谈不上有时代气息了.因此,山水画创作必须注重以情感人,注重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情感,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灵的山水画作品.

总之,山水画艺术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山水画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山水画家是通过赋予情感和生命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自然山川景物的,是通过山水画作品的神韵来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我们要坚持长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产生创作灵感,使自己的心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感受无尽乐趣,我们要带着山水画的笔墨意识走进生活,观察体验生活,在研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山水画艺术传统的同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艺术素质,用真心、真情、真诚对待生活,敏锐发现生活中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美,关注祖国大好河山在新时代的新面貌,勇于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山水画作品.这是我们新世纪新时代山水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本文系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恩施人文自然景观――山水画创作研究》,课题编号:2009y106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田敦、李朝明:《石涛山水画风》,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2] 陈联喜:《情到深处自通神》,《国画家》,2002年第6期.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4]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王伯敏:《黄宾虹全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商守善,男,1962―,湖北恩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艺术,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