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65 浏览:31110

【摘 要】手足口病(HFMD)是全球性传染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关 键 词】手足口病;护理

1临床表现

1.1普通病例表现潜伏期为2~7天.患儿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常有烦躁、哭闹、咳嗽、流涕、流涎、拒食、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口腔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1.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受累时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抽搐,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迟缓性瘫痪;惊厥;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音或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护理

2.1发热护理患儿体温在37.5℃~38.5℃之间时,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可遵医嘱给口服布洛芬或肛塞退热栓进行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给予高营养流质饮食,口腔疼痛不肯进食的患儿,及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2.2皮肤护理家长发现手足口病症状时,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诊治,患儿的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足部的皮肤及被服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皮疹,勤给患儿洗手、剪指甲,以防抓破皮疹造成皮肤感染.

2.3口腔护理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者,应根据医嘱适度采取药物治疗,例如用鱼肝油,金霉素擦涂患处.饮食忌冰冷、辛辣、咸、酸等刺激性食物.

2.4心理护理患儿因被隔离在生疏的环境中,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或哭闹不安等,我们医护人员应用同情、体贴、和蔼的态度,以鼓励、表扬以及轻轻呼唤患儿乳名的方法得到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护理措施、主管医生和护士、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对患儿病情的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放心.对于家长的怀疑与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医学杂志上治疗措施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2.5重症患儿护理重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成立专人护理小组,严格执行医嘱,合并脑膜炎者使用脱水剂;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的变化.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差,高血压或低血压,血象明显增高,血糖偏高,应急转ICU救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CVP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1~2L/min.对不能纠正的严重缺氧,有呼吸衰竭特别是肺水肿者尽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肺出血主要依靠呼吸机正压止血,特别是PEEP,尽量减少吸痰,频繁吸痰不利于止血;头肩抬高15°~30°,防止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