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管理进展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69 浏览:17172

[关 键 词]急诊;护理;管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18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救医学逐步形成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目前正处于发展和成熟阶段.目前,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发展也日新月异,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工作流程推行分区分诊管理模式如今,急诊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的急诊科(室)发展为集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手术室―急诊病房―急诊ICU为一体化的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急诊模式主要是“通道式”,也就是说病人在急诊科进行简单的处置和初步分类后,即转入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早期救治水平较低,相当多的危重病人在急诊过程中相继死亡,不少患者死于送入病房的途中,错过了有效救治的大好时机.因此,目前加大院前急救力度,提高急救成功率是各国都积极在做的工作,在院前、院内的急救功能上密切配合,形成密切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出诊过程中遇到呼吸心跳停止时当场复苏或边按压边拉回急诊科,并直接送入急诊ICU;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可直接送入CT室,确诊后需手术时直接送入神经外科,当胸痛病人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直接送入心血管病房开展PTCA等,亦可在急诊科当即行静脉溶栓治疗.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也就是急诊医疗怎么写作体系(EMSS).院前院内急救系统共同组成了城市或地区的急诊医疗怎么写作体系,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急诊怎么写作,力求快速、规范、优质、高效,各组成部分努力发挥各自相应的功能.从发挥总体的急救功能方面来看,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三者的互相配合以院前院内时间最为关键和薄弱.EMSS中的每一部分以及作为整个急救一体化的各个链接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环节是目前阻碍质量提高的瓶颈,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部分,应做为达到快速、规范、优质、高效的重点项目加以重视和完善.

2确定合适的急诊科规模及急诊床位配备数根据病人流量来决定急诊科室的规模大小,常规是以峰值的80%-85%为平均就诊患者流量来规划.急诊科的床位配备应根据就诊患者中需要进行急诊抢救和治疗的比例进行估算.

3院前急救装备日趋完善和先进目前救护车除增加了除颤仪及急救呼吸机、吸痰设备等,在通讯上增加GPS系统(卫星定位),管理上急救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不断加强指挥功能的建设、急救队伍的建设、急救装备的建设、培训功能的建设等,真正做到了快捷、安全、有效.交通工具已发展为路、海、空联合运用.发达国家开展空中急救早且普遍,瑞士于1952年,法国于1963年,前苏联、德国于1982年都已成立了有关的空中急救机构,美国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都建有空中急救站,24h待命,接受任务迅速启动.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原因,空中急救尚不能普及,以前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动用民航或空军参与救援.

急诊急救设备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成功率,急诊对先进设备的拥有量是反映该科室乃整个医院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加大急诊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及配备合适的护患比例目前,工作在临床急诊一线的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批真正钻研的专业人员,因此,快速、合理的发展急诊护理工作,必须注重急诊护理专科人员的培养.

5结合健康教育实施针对性护理健康教育是急诊护理的薄弱环节之一,在急诊急救时医护人员往往比较注重疾病的处置而忽略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安慰,或者护理人员给予一味地泛泛护理而没有根据患者特性进行针对性地个性化护理,这样,当病人发生抢救失败时就容易发生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抢救同时有效减少纠纷发生.

6体现以人为本加大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支持力度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急诊科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管理者要设法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工作氛围、公平的奖惩制度、适宜的工作负荷.

7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预防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和怎么写作意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三到位三意识,即思想认识到位、怎么写作措施到位、管理工作到位;强化怎么写作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8加强急诊护理管理,提高护患关系的调控水平注重护理管理,全面改善和提高护患关系及其调控水平,已成为急诊管理改革中的重要课题.